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桦褐孔菌菌核及其粗多糖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粗多糖得率为17%,桦褐孔菌菌核中多糖含量为2.068%,桦褐孔菌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为22.43%.该方法桦褐孔菌粗多糖得率高,加样回收率在99%以上,且5 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适合用于中药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张丽霞  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52-3654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通过稀碱法提取碱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测定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5mol/L、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多糖得率可达3.83%。[结论]研究可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采自山西吕梁山南段的关帝山地区的桦褐孔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固态发酵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桦褐孔菌形态特征鉴定、分子生物学分析、环境条件研究、品质鉴定等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山西常见的10种杂粮谷物对桦褐孔菌进行了固态发酵研究。[结果]发现山西桦褐孔菌形态与采自大兴安岭的桦褐孔菌相比基本一致,环境条件相差很大,而品质则不分高下,尤其是多糖含量与钾元素含量极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结论]试验采用的10种杂粮谷物都可以用来作为“桦菌谷物发酵食品原料”,发酵过程中的菌丝体生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同一发酵基质中的不同阶段,其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桦菌谷物发酵食品原料”时,可以根据其生长特点选择特定的装料量和发酵时间,来减少生产投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并获得最优质的桦褐孔菌谷物发酵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L_9(3~4)正交试验,通过MTT法选取桦褐孔菌多糖对HepG2细胞的安全浓度,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对胞内TG蛋白的影响,及桦褐孔菌多糖减轻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最佳条件为1 g∶15 mL的料液比,在温度30℃下提取30 min,超声功率为480 W。桦褐孔菌多糖可明显减轻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显著降低细胞中TG的含量,其中600 mg/L桦褐孔菌多糖对TG的清除率达24.57%,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对脂肪肝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种不同维生素B诱导后的桦褐孔菌的生长量、三萜类化合物积累及三萜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进行检测。发现VB1、VB3、VB6、VB12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能对桦褐孔菌的生物量和三萜质量分数积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质量浓度为10 mg/L VB12诱导后效果最好,生物量是对照组的1.45倍,三萜质量分数是对照组的2.03倍;当质量浓度为20 mg/L VB12诱导后,桦褐孔菌生物量是对照组的1.42倍,三萜质量分数是对照组的2.64倍。发酵第10天,在这4种不同维生素B诱导下,桦褐孔菌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角鲨烯合酶的活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有利于桦褐孔菌的生长,促进了桦褐孔菌三萜代谢过程的进行,提高了桦褐孔菌三萜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抗弓形虫的效果,对桦褐孔菌水煎剂、多糖、白桦脂醇的体外抗弓形虫作用和对感染弓形虫小白鼠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3种提取物均能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其中多糖组的抗虫效果优于其他2组,但试药组均弱于阳性对照组;在染虫试验中,桦褐孔菌多糖组中小白鼠平均存活天数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体内抗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用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料水比对桦褐孔菌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优化超声-微波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工艺参数,并和传统水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45~24.50 min,料液比1∶20,微波功率88.3~96.7 W。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提取法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得率由2.12%增加到3.25%,纯度由64.03%增加到73.16%。[结论]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提取法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了桦褐孔菌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的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为麦皮,不能利用硝态氮;最佳碳源为米粉,合适的碳氮比为15∽50:1,最适pH为9~10;光照(光强为500Ix)对桦褐孔菌菌种的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将为桦褐孔菌的发酵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药用真菌桦褐孔菌中克隆得到了与菌核形态发育相关的内切葡聚糖编码(EG)基因。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IO-EG)的cDNA全长为1 315 bp,其中编码区占1 233 bp,具有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共编码41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桦褐孔菌EG与嗜蓝孢孔菌EG在分子进化关系上最相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菌核的生长发育,IO-EG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初步证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桦褐孔菌菌核的产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褐孔菌是寄生在寒带地区的白桦、赤杨等树身上的一种药用真菌,能防治多种疾病,如肺癌、肝癌、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本文概述了桦褐孔菌的生境、结构、化学组成、药用功能等情况,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涛  王亚亚  路春桃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34-21635,21643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和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三萜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次数30次、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三萜得率为1.06%。[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三萜类物质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营养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均无明显影响;选用麦芽糖、Ca(NO3)2或蛋白胨、CuSO4或MnSO4的培养基菌丝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菌丝培养特性和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但ISSR分子标记结果与纬度相关性较大,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大。因此,建议在桦褐孔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中采用分子标记,并辅之以其他标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粒、木屑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原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粒、木屑制作桦褐孔菌原种,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粒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势强,日均生长速度为0.38cm,显著高于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研究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酶法对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最佳,其优化工艺为三氯乙酸浓度0.5mol/L,加入量15%,振荡时间20min,静止时间40min,蛋白质脱除率为68.5%,多糖损失率为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