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区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形式。佳木斯市自1980年代以来,坚持采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佳木斯市有25.4%尚未得到充分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四五”期间采用重点防治区的方式,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耕作措施等方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达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临汾市的水土流失情况和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预防为主前提下,坚持土、水、林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战略思路和建立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北票市于2020年春季启动了刘家杖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面积219.09 hm2,主要包括保土耕作、营造经济林、封育治理等措施,同时为了方便管理,规划新建2条共2 km的作业道路。综合治理后,各措施区分别设置监测点,监测工程实施效果。通过对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现场调查,刘家仗子小流域综合治理2 a后工程效果为:年蓄水14.86万m3、年保土0.57万t,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72%提高到治理后的51.21%,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3.20万元,产生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其中几个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使小流域综合治理传承创新,不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的关系,小流域治理总体布局的调整,综合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的治理措施布设,小流域治理中的基本田建设,生态建设中的生态用水,综合治理的土壤侵蚀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吾江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之一 ,该小流域采取退耕种竹和推广以种植麻竹为主的“上截、下堵、内外绿化”崩岗治理模式等技术措施 ,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把吾江建成了永春县的麻竹专业村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分析浙江小流域特点,总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治理上、中、下游统筹,预防、治理、开发、管理度举的规划思想;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规划提纲、管理办法、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制定了小流域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系统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小流域治理标准的指标体系;规范地确定治理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对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0.
川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Arc/ViewGIS的辅助决策作用,综合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玉丰小流域的流域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措施布局。同时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兰岗溪小流域水土流失概况,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并根据治理成效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流域具体情况不同,其治理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但目标都是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遵循原则及主要措施比例、布局的分析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可为生态型、经济型、综合型三大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与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遏制水土流失加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以来,北京市水务局结合北京市水土流失的新特点,提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即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的不同形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基于北京市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与现代治理要求,我们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内涵的界定和建设技术体系的探讨,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的划分原则、指标体系及其治理措施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吾江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退耕种竹和推广以种植麻竹为主的“上截、下堵、内外绿化”崩岚治理模式等技术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把吾江建成了永春县的麻竹专业村,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同时结合东北黑土区实际情况确定了17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分级及评分标准,以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定量揭示小流域项目治理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类分级标准的建立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治理小流域项目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空间技术解析黑龙江省宁安市和盛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为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实地调查和现场踏查基础上,利用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图和谷歌遥感影像分析小流域土地利用随地形的空间分布数量信息,并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进行评估。[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该流域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地埂植物带、保土耕作、侵蚀沟防护林、谷坊、生态修复、五孔涵过水路面桥和涵洞等,治理效益显著。[结论]和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0,效益费用比大于1,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符合国家和部门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合当地实际,可为同类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青岛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农业保护区及人居环境保护区"多重防护区理念,进行措施布局,并按照青岛市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18.
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系统介绍了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是目前研究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从土壤侵蚀遥感制图研究、小流域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由过去统一治理、集体经营,逐步转向以户或联户承包治理为主;在治理措施上,由过去单一、分散治理转向按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在治理方式上,由过去单纯治理逐步转向经营开发性治理,使治理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由过去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逐步转向防治和治管相结合。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形势的发展,就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怎样定量的评价和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如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预报。本文以月塘小流域为例,试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来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