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截至2012年,焉耆盆地已发展酿酒葡萄面积达16 000公顷,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由于焉耆戈壁地属沙砾棕漠土,质地粗、土层薄,多砾石、粗沙,并伴有不规则板结层,有机质严重缺乏,漏水漏肥严重,土温变幅大,抗寒抗旱能力弱,不利于酿酒葡萄栽培发展。冻害、霜害、风害、热害等气象灾害和不适的土壤因素,导致焉耆盆地酿酒葡萄栽培成活率、保存率低,园相不整齐,已挂果葡萄园长势弱、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戈壁酿酒葡萄冬季整形修剪技术规范,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冬季修剪量的确定、冬季修剪基本技术方法、枝蔓更新、冬季修剪技术、冬季修剪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以为戈壁酿酒葡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发展非耕地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河西地区发展非耕地设施葡萄延后栽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非耕地土壤改良技术、解决高成活率栽植技术、进一步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提高冬季抗寒保温技术、建立完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风琴  王佳  赵军 《北京农业》2014,(33):18-19
为了解决酿酒葡萄遭受冻害的问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冻害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抗寒栽培技术,以及冻灾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为加强综合管理和发芽处理,以期为葡萄酿酒产业用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嘉峪关市新城镇戈壁闲置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开发、利用,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丰富的气候资源,经过11年多的酿酒葡萄的栽培管理、实践和探索,本人初步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戈壁酿酒葡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频繁的发生霜冻等自然灾害,极大的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生长,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武威市酿酒葡萄种植园的走访和调查,基于探寻酿酒葡萄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初衷,调查了武威市葡萄种植园酿酒葡萄的地理优势和品种,以及近期发生的冻害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初步总结了酿酒葡萄冻害发生的表现形式和反应温度,并通过对气象因素影响和栽培管理差异影响2个方面的冻害原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了与冻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一一对应的冻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在石河子地区引种的适应性,从而为新疆产区筛选冬季免埋土酿酒葡萄品种,以北玫和北红两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冬季不埋土越冬后的萌芽率、果枝率、果实生长状况以及一年生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和伤害率。结果表明:北玫和北红在石河子地区依靠降雪覆盖可实现不埋土越冬,北红抗寒性优于北玫。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酿酒葡萄的气象服务,本文作者利用玛纳斯县气象资料,对玛纳斯县2011-2012年冬季葡萄冻害发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及冻害机理作以分析,得出入冬季低温、秋冬连旱和积雪薄是造成葡萄冻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本文主要介绍了16个适宜河西走廊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及其酿酒特性,以期为调整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品种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酿酒葡萄历经20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支点。随着我区葡萄产业的发展,葡萄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示出来,主要是规范化技术推广应用滞后,品种单一,抗冻防寒技术跟不上,基地冻害、病虫害发生频繁,修剪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栽培管理技术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葡萄基地片面的追求产量,导致浆果品质大幅下降。针对目前宁夏酿酒葡萄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经过近10年酿酒葡萄栽培管理和科研示范研究,逐步总结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宁夏是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最佳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地形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酒葡萄在越冬期受到寒潮甚至冻害的威胁,因此酿酒葡萄如何安全越冬成为一大问题。利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16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19℃)、越冬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构建酿酒葡萄越冬期综合冻害指数,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综合分析后确定综合指数值0为酿酒葡萄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36 a来,酿酒葡萄综合冻害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左右出现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25~30 a左右的周期信号明显,从小波系数大尺度背景来看,正值中心还未闭合,由小波系数正值范围可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指数仍处于正值区。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冻害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着色香葡萄具有丰产、优质、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性,是优良的鲜食、制汁、酿酒品种,在我国已实现周年化、规模化栽培利用。种植着色香葡萄经济效益可观,发展着色香葡萄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着色香葡萄嫁接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压条育苗技术,以期为生产上培育大量优质着色香葡萄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寒地葡萄的栽培情况,分析葡萄根系冻害发生的原因,提出抗寒栽培的措施,以为寒地葡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和硕县酿酒葡萄种植地段主要在天山支脉———哈依都它乌山的山坡附近的戈壁滩上,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易造成部分地块一些葡萄树受到冻害。为了保证酿酒葡萄安全越冬,通过多年调查研究,总结出和硕特有的酿酒葡萄防冻害措施。一、冻害发生主要原因1.气候因素据了解,和硕县极端最低气温-31.6℃,无霜期160~183天,冬季气候寒冷,具有蒸发量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灾害性气候多等特点,冻土层一般在15~20厘米,降雨降雪不平衡,曾在2010年冬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地区,冻害是葡萄栽培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冻害会给葡萄的根系、枝条造成伤害,危及葡萄的萌芽及正常结果。冻害重则会造成葡萄树体死亡,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北方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阐述了葡萄冻害的成因及抗寒栽培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技术措施,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优质酿酒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西走廊地处东经93。~104。,北纬38。~40。,处于中国北方葡萄带,是甘肃省酿酒葡萄重点产区。年均温度8.0~9.3℃,≥10℃有效积温3000~3300℃,日均温差12~15℃,无霜期150~170 d,年降水量80~160 mm,7-9月水热系数为0.07~0.48[1~2]。土质为砂壤土,除年均温、有效活动积温略低于法国的波尔多外,其它条件如光照、水热系数、日较差、土壤质地等条件均优于法国波尔多葡萄产区,是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区域。我们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戈壁酿酒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西部,该地区气候环境具有春季升温快,热效率高,光资源丰富,日较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秋季降温快等特有的戈壁气候特点。该地区栽培的酿酒葡萄果粒着色好,色素含量高,糖酸比适中,是酿制优质葡萄酒的极佳原料种植区。随着国家对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的大力投资,嘉峪关宏丰实业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对葡萄酒加工品种需求的增多,部分地区出现了盲目引种、栽植自根苗等情况。由于生育条件不适宜、冬季冻害等原因,有些葡萄种植户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桓仁县葡萄研究所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意见,针对该问题从德国引进世界上10个主流酿酒品种进行试栽试验,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现已从中筛选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且适宜辽宁省栽培的品种,西拉即是其中之一。西拉等品种的成功引进,为辽宁省酿造优质葡萄酒扩大了品种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葡萄种植、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取冬季埋土防寒与不埋土防寒处理方法,首次在桓仁葡萄酒产区进行了北玫、北红2个红色酿酒葡萄酒品种引种栽培试验,以当地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北冰红为对照,观察植株冻害率、物候期、叶面积等外部指标,并测定了果实总糖、总酸等内在品质。结果表明,北玫冬季不需要埋土防寒,综合性状表现优,适于在桓仁地区大面积发展。北红冬季虽然需要采取埋土防寒措施,但其果实具有高糖低酸的特点,在推广时则应综合考虑。北玫、北红综合品质能够满足优质山葡萄酒和甜葡萄酒的生产要求,但2个品种冬季掉果率均较高,不适于作为红冰葡萄酒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20.
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求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严格技术规程。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全国确定的酿酒葡萄9大产区之一,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酿酒葡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无公害酿酒葡萄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