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苍南县城区绿地进行研究,指出苍南县绿地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苍南县城区水系、道路、公园现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目标,构建城区生态网络。通过研究专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制定了绿色水基础设施、绿色核心、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等分项规划,旨在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调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演进历程,以及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小型场地为主的构成要素,从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实施途径、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图1参13  相似文献   

3.
基于MSPA的成都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ENVI、ArcGIS、GuidosToolbox等软件平台,对成都市域1994、2005、2015年不同年份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并总结出变化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AHP)法识别出2015年成都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的重要性特征。结果表明,1994-2015年的成都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破碎化速度由快变慢,形势仍旧不容乐观。通过识别2015年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性特征,明确了林地、农田、灌木林、草地及河流等具有不同重要性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成都市未来GI网络的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的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协调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优化城镇生态格局。通过MCR模型,可将景观连通性因子融入到适宜性评价体系中,在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评价中考虑景观连通性,对优化景观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为例,基于ArcGIS、Linkage Mapper等软件平台,综合景观连通性、生态敏感性等因子,对练塘镇绿色基础设施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练塘镇绿色基础设施适宜性呈现外围较高、中心较低的特点,最适宜用地占比为11.63%、较适宜用地占比为19.62%、中等适宜用地占比为25.02%、低适宜用地占比为27.44%、不适宜用地占比为16.29%。适宜以太浦河、大蒸港沿岸林地等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核心区,朱枫公路沿线、泖阳港沿岸等地作为绿色基础设施连接廊道,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城镇的生态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为类似区位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任务目标,并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对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各区绿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存在生态补偿形式单一、各区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业产业功能弱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各区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卞广萌  许峰  赵艳 《河南农业》2016,(32):48-50
地处京津腹地的冀中地区,在持续高速城镇化的同时,其中的众多大城市都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并影响着其周边原本自然优美的村庄,威胁着村民的健康.本文以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例,运用田野调查法系统梳理冀中地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类型与现状特征,提出绿色基础设施中心控制区、连接廊道与小型场地的景观特征,并揭示出该地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主要困境,以期为今后冀中地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建构可持续的乡村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研究基础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严雪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4-6786
简要介绍了粤北连山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分析,从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物流模式选择、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池易真  李凌汉 《农学学报》2022,12(12):87-92
乡村绿色发展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乡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综合分析了政策支持、城镇化、环保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方式和环保意识5大要素对乡村绿色发展的混合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的3组构型,其中政策支持和农业生产方式两大因素对乡村绿色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加强绿色宣传、绿色城镇化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环境治理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袁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03-107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种雨洪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自然生态具有破坏性,而且后期维护不易、成本高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恢复城市良性水循环、构建景观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尺度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都能够以景观化的方式表达,并且国内外已有众多相关案例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锦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对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提出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加强发展绿色农业宣传教育,提高发展绿色农业思想认识,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改善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覆盖城市的生态网络,对于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探究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是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方法  以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取连通性高、降温效应显著的“源”斑块,将反映景观格局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反映地表覆盖特征的地表降温率进行叠加并构建阻力面,进而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生成廊道。  结果  ①识别出降温率高的507个核心区斑块,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选择了25个斑块作为“源”斑块;②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方法识别出20条廊道,与“源”斑块共同构建出以缓解热岛效应为导向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③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网络优化,提出“三环、六带、多线”的总体空间结构。  结论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使缓解热岛效应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更加合理,同时为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图5表6参27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村实行绿色发展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山区 农村必须认识到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困境,即在山区农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和人才不足以及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低等问题。为此,山区农村必须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必须为提供绿色发展的人才以及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而发展教育,必须因地制 宜的发展山区农村的特色生态产业,必须通过宣传发挥山区农民绿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广东省连山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东连山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具有的竞争优势、劣势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投资,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积极培育市场,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弘扬科技文化,强化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西柏坡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丰富红色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和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严雪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34-1135,1138
介绍了广东省连山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东连山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具有的竞争优势、劣势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投资,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积极培育市场,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弘扬科技文化,强化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阜阳市品牌粮食绿色发展的背景、思路、举措及成效,探讨了品牌粮食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品牌粮食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绿色要素投入、延长加工链条、织牢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乡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以期推动阜阳市品牌粮食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700万元,对园区的水泥机耕道、机耕路、钢架大棚、岩里至坪埠引水渠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对防洪堤的损毁部分进行维修,新建园区大门和绿色观光走廊。  相似文献   

18.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户信息素养对其绿色生产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农户信息素养和绿色生产效率关系的考察研究还相对匮乏。为了帮助农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利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共计64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首先,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积累,其影响进一步增强;2)机制分析揭示了绿色生产行为是农户信息素养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重要中介路径;3)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户信息素养的影响产生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据此,为促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建议提高农户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导农户参与绿色生产行为培训,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有望在释放农户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立足城市及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分析山东省旅游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今后建设生态宜居旅游城市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