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杀虫活性成分,其中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有显著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且两种作用方式无显著差异,施药时间≥3 d、药液浓度≥5g/L时,平均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强于氯仿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  相似文献   

2.
采用负压提取工艺从漆树中提取漆树多酚,并研究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负压提取漆树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82 MPa,乙醇体积分数83%,时间1.5 h,液料比20∶1(m L∶g),提取次数2次,漆树多酚得率为2.193%。通过溶剂逐级萃取漆树多酚,得到含漆树多酚53.43%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其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作用,抑制率为63.4%,相对抑制率50%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308 mg/L。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效应表现为迟滞效应,500 mg/L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将反应初速度由29μmol/(L·min)降至8μmol·(L·min)。通过Lineweaver-Burk图显示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  相似文献   

3.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Ⅱ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油茶枯饼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产品得率的影响,并采用DPPH法和FTC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较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60%(v/v),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黄酮苷1和黄酮苷2得率分别为12.56%和13.03%,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湘西虎杖抑菌成分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醇作溶剂,对湘西虎杖抑菌活性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抑菌实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A3B2C3,即90%乙醇、60℃、3h, 该条件下的提取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酵母菌无明显的效果,对三种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 0.5g/ml。提取物经85℃、100℃,15 min 或pH2~8 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个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 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韩小冰  马玲  马伟  王慧  田军 《森林工程》2008,24(3):13-16
用生长速率法对大籽蒿、黄花蒿、猪毛蒿进行不同提取溶剂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大籽蒿、黄花蒿最适提取溶剂为乙醇,猪毛蒿最适提取溶剂为丙酮。其中,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和落叶松枯梢病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1.74%;猪毛蒿丙酮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和落叶松枯梢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用生长速率法,以筛选出的最适提取溶剂对大籽蒿、黄花蒿、猪毛蒿进行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活性筛选。黄花蒿、猪毛蒿最适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法,大籽蒿最适提取方法为冷浸法。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地区野生地榆根低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等6个因素对地榆根提取低聚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 %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原料粒度为O.25~0.42 mm、料液比1:12(g:mL)、浸提温度50 ℃、浸提4次、每次1 h.浸提浓缩液加入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低温离心过滤后,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纯化后提取物中OPC质量分数达到56.86%,OPC得率为绝干原料的3.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