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盆栽试验得出:辣椒疫病的发病率随着土壤NO3-N含量的增加而增高。NO3-N浓度显著影响辣椒根际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动态变化。平板培养试验表明:不同NO3-N浓度对辣椒疫霉菌丝的生长速率没有影响,但高浓度的NO3-N在12h内可促进孢子及孢子囊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对NH4+-N,NO3--N不同配比盆栽试验条件下红松幼苗生物量,NPK养分的吸收,培养基质中的NH4+-N、NO3--N浓度及pH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幼苗在以NH4+-N为主的营养液中生长好。营养液中NO3--N比例增加则幼苗生长下降,过量的NO3--N可抑制幼苗根系生长。NH4+-N为主的营养液对红松幼苗NO3--N的供应无明显效果。营养液中NH4+-N比例增加,植株体内P浓度增加,K浓度下降。NH4+-N/NO3--N配比显著影响基质的pH值,NH4+-N比例增加,基质pH下降;NO3--N比例增加,基质pH升高。  相似文献   

3.
铵态氮/硝态氮对水稻铝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两个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耐铝品种)和扬稻6号(铝敏感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水培试验,通过长期和短期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NH4+-N和NO3--N对水稻Al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NH4+-N相比,NO3--N促进了水稻对Al的吸收。而且随着NO3--N浓度的提高,水稻根中Al含量显著增加,随着NH4+-N浓度的提高,水稻根中Al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H4+-N和NO3--N对水稻Al吸收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当向Al溶液添加pH缓冲剂后,NH4+-N和NO3--N对根尖Al累积的影响变小,表明NH4+-N和NO3--N处理下溶液pH的变化可能是NH4+-N和NO3--N对水稻Al吸收影响不同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控制排水条件下淹水稻田田面及地下水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该文通过蒸渗测坑进行淹水稻田不同渗漏强度控制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后NH4+-N、NO3--N浓度变化及各生育阶段不同渗漏强度稻田水NH4+-N、NO3--N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施分蘖肥后,地表水及地下水NH4+-N浓度急剧升高而后回落,均在施肥后第5天出现峰值,分别为17.75和10.34?mg/L;地表水NO3--N浓度短暂升高后便回落,在施肥后第2天出现峰值,但地下水NO3--N浓度急剧上升而后回落,在施肥后第5天出现峰值(3.25?mg/L),6?d上升了249.4%。稻田补水会扰动土壤,促进土壤表层吸附的NH4+-N的释放及硝化进程,使地表水中NH4+-N和NO3--N浓度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NH4+-N和NO3--N浓度会随之降低。不同渗漏强度(2和4?mm/d)对稻田水氮素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施肥后应该避免排水,应避免雨后和灌水后立即进行地表排水。  相似文献   

5.
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 mm/h,历时60 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 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 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缓冲宽度能够使水质达到最好,但要想使不必要的土地利用最小化却很难实现。为回答此问题,美国学者研究了不同宽度的植物缓冲带对削减NO3-N减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缓冲宽度由9 m增至30 m,可有效的使河岸浅层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降至1 mg/L。浅层地下水中NO3-N削减量明显增加,但深层地下水中NO3-N缩减量并不明显。NO3-N的输移规律依赖于可溶性有机碳的质量浓度。新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围墙等,增加可溶性有机碳质量与NO3-N直接接触。如果地下水中营养物质质量浓度较高,像有动物废弃物流入的田地、腐殖体系集中的居住地或施入化学肥料较多的农业用地等,30 m或更宽的缓冲区才能控制其流出的NO3-N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灌排调控的稻田排水中氮素浓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基于农田排水氮素浓度及湿地进出口断面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浓度的监测,研究了灌溉排水措施以及沟塘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排水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较常规灌溉处理低12.08%、20.33%和13.51%;控制排水处理下稻田排水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较常规排水处理低2.21%、7.08%和20.92%;湿地出口水体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比入口降低了16.8%、14.4%和50.9%,湿地水体中TN、NH4+-N、NO3--N浓度随时间近似服从指数函数衰减趋势。控制灌溉、控制排水及沟渠塘湿地系统的调控措施对农田排水中氮素的净化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肥液浓度对单膜孔入渗NO-3-N运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符合分段函数模型.供水入渗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尹海峰  焦加国  孙震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土壤》2013,45(2):199-206
针对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及稻田土壤氮素渗漏淋溶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本研究通过设置2种灌溉方式及4个施氮水平的双因子交互试验,探讨了不同水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氮素渗漏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20 cm处渗漏水中NH+4-N浓度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减少氮肥施用量,可降低2%~35%的NH+4-N浓度,而80 cm处NH+4-N浓度与施氮量无相关关系;稻田20 cm、80 cm处渗漏水中NO3-N浓度均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控制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田80 cm处渗漏水中NO-3-N浓度,增幅达31%,但由于其水分渗漏量少,NO3-N淋溶量较常规灌溉仍降低16%~ 49%; NO3-N是稻田中氮素渗漏淋溶的主要形式,占氮素渗漏淋溶总量的77%~92%;减氮施肥条件下,NO3-N渗漏淋溶量降低14%~56%.控灌减氮措施可很好地协调产量效益与水体环境效益,是适宜太湖地区的环境友好型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再生水灌溉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2 m、3 m、4 m),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NO3--N、NH4 -N及地下水中NO3--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后,土壤中NO3--N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潜水埋深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NH4 -N含量影响不明显。灌水水平为900 m3·hm-2,不同潜水埋深(2 m、3 m、4 m)地下水NO3--N浓度分别增加34.67%、24.94%、20.88%,灌水水平为1 200 m3·hm-2不同潜水埋深地下水NO3--N浓度分别增加58.42%、38.98%、27.21%,潜水埋深越深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越小。表明潜水埋深越浅因淋溶和硝化作用产生的NO3--N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4-N和NO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4-N〈NO3-N。缓冲带宽度(0~90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4-N和NO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每月两次采样连续监测太湖地区湖、河和井水水体中溶解的N2O浓度、NO3^--N和NH4^ -N浓度及水温的变化,研究了湖、河、井水体NO3^--N和NH4^ -N浓度对水中溶解N2O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河和井水中溶解的N2O浓度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与水温呈正相关,而与NH4^ -N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还表明,浅水型水体高浓度NO3^--N和NH4^ -N的存在均是N2O产生的源;水体反硝化作用和硝化-反硝化均是水中产生N2O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钼对冬小麦硝态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全硝态氮霍格兰营养液为培养基质,在供应0(缺钼)、0.78(适钼)、2.74mol/L(高钼)3种钼浓度下培养小麦.,分期测定其体内NO3--N、NH4+-N、全N、吸氮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研究钼对小麦NO3--N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NRA受硝酸盐代谢库和贮存库之间的调节而不断变化.,但任何情况下钼对NRA都有明显影响。培养初期适钼处理NRA最高.,高钼次之.,缺钼最低.;培养后期由于缺钼处理的NO3--N浓度高于施钼处理.,NRA随之增至最高。植株内NH4+-N、NO3--N浓度之和在不同测定时间大致稳定.,NO3--N浓度高时则NH4+-N浓度低.,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稳定情况与钼供应有关.,适钼条件下培养开始时高的NH4+-N与低的NO3--N浓度明显对应.,之后两者浓度接近.;缺钼条件下与此类似.,但NO3--N浓度变化不大.,NH4+-N、NO3--N浓度之和最高.;高钼条件下NH4+-N浓度一直高于NO3--N。作物由溶液吸收的NO3--N与作物的吸氮量一致.,适钼时最多.,高钼次之.,缺钼最少。从适钼时作物体内NH4+-N、NO3--N浓度之和最低.,而吸氮量又最高可以看出.,合适的钼供应不但有利于NO3--N的吸收和向NH4+-N转化.,也有利NH4+-N向有机氮转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和氮水平对大麦‘鉴四’(Hordeum vulgare L.)生长及硝态氮(NO3?-N)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O3?-N与Na Cl预处理后,大麦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对高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1 mmol?L?1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比1 mmol?L?1 Na Cl预处理显著提高了NO3?-N的吸收速率;10 mmol?L?1NO3?-N预处理时,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其根系NO3?-N高亲和力系统受Na Cl影响较大。对低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在1 mmol?L?1 NO3?-N预处理中,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相比,120 mmol?L?1 Na Cl胁迫的大麦NO3?-N吸收速率显著提高;10 mmol?L?1 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与1 mmol?L?1 Na Cl处理相比,降低了大麦的NO3?-N吸收速率。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根系低亲和力系统有促进作用,而高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低亲和力系统的NO3?-N吸收没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抽屉式生物滤器净化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浸没式生物滤器为对照,研究了抽屉式生物滤器对循环养殖水的净化效果和不同氧含量对NH4-N、NO2-N、化学需氧量(COD)、异养菌、弧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屉式生物滤器单位体积对NH4-N、NO2-N、COD、异养菌、弧菌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浸没式生物滤器,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68、7.37、3.33、24.87、46.67倍;高溶氧对生物滤器NH4-N、NO2-N、COD、异养菌的去除率显著高于低溶氧条件下的去除率,高溶氧可维持养殖系统较低的NH4-N、NO2-N、COD、弧菌数量。在抽屉式循环系统预计最大养殖密度下,养鱼池水质良好,NH4-N质量浓度<0.2 mg/L,NO2-N质量浓度<0.4 mg/L,鱼成活率高于98%。该试验表明:抽屉式生物滤器是一种易冲洗、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的生物滤器;高溶氧能提高鱼类生长率、生物滤器净化率和抑制弧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1-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模拟降雨对堆肥和土壤覆盖物中养分流失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降雨条件下,美国科学家研究了土壤表层的不同堆肥和不同覆盖物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布置11个处理:3种不同质量的家禽堆肥、3种不同粒度的木屑覆盖物及废弃粮食堆肥、秸秆堆肥、建筑废物堆肥、农家院堆肥、裸露土壤(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除腐熟的堆肥外,其它处理在地表径流过程中均减少土壤固相的流失。堆肥处理养分流失较裸露的土壤和覆盖处理多。呼吸速率和NO3-N浓度低的处理,土壤侵蚀和固相流失相对较少。NO3-N、Na、K、可溶性盐浓度,呼吸速率是衡量NH4-N和P流失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养分组成(单一组分和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Multicote)和水中静态溶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半径处理下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显著促进NO3-N的释放;肥料颗粒半径差异显著影响NO3-N释放,小半径的肥料颗粒NO3-N释放明显比大半径颗粒快,且小半径肥料颗粒NO3-N释放的活化能较低;肥料颗粒内离子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与单一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相比,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的线性期明显缩短,NO3-N释放速率增加,且NO3-N释放的活化能明显增大.聚合物包膜肥料中NO3-N的释放特征直接与聚合物膜的扩散系数、扩散面积、膜厚度以及伴随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相关.养分释放时期以及活化能的定量化表征为全面评估聚合物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塿土硝态氮分布、累积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利用 1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制度下 ,有机 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剖面NO3-N的分布累积和阶段性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剖面中NO3-N的总量与氮肥施用量直接相关 ,而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与施肥量呈相反趋势。低氮处理 (75kg/hm2)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NO3-N主要累积在 0~100cm土层内 ;高氮处理 (120kg/km2)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NO3-N在剖面出现 2个累积峰 ,且在400cm土层处NO3-N的含量接近或超过 10mg/kg。适宜的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及合理的有机 无机肥料配比是减少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和淋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100%NO3--N、10%NH4+-N+90%NO3--N、10%NH4+-N+100%NO3--N营养液来研究生菜吸收NO3-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生菜吸收NO3-的速率随着营养液中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随着营养液中NO3-浓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存在对生菜吸收NO3-有明显抑制作用。与100%NO3--N处理相比,生菜在10%NH4+-N+90%NO3--N1、0%NH4+-N+100%NO3--N处理中吸收NO3-的速率和Vmax有明显下降,Km有少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申选1号在有NO3--N的营养液中吸收NO3-的速率均大于耐热耐抽苔生菜,且随着营养液中NO3-浓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逐渐加大。在NH4+-N的存在情况下,耐热耐抽苔生菜Vmax下降的程度大于申选1号,而Km增加的程度小于申选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