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葛凤晨 《蜜蜂杂志》2012,32(12):7-9
(接上期)3传统农业利用蜜蜂授粉试验示范和推广时期我国的蜜蜂授粉事业,随着养蜂生产的发展逐渐成长,但在2000多年的中蜂传统饲养历史时期,蜜蜂授粉处于自然授粉阶段和对蜜蜂授粉的认识阶段。19世纪末以后,西方蜜蜂和西蜂饲养技术传人我国,养蜂技术水平和养蜂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蜜蜂授粉知识随着养蜂技术传播也在我国流传,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养蜂人为什么养蜂?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这样说:为了得到蜂产品、为了生活才养蜂。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为了给农作物授粉而养蜂。如果哪位养蜂人这样说:"我将蜂义务为农作物授粉,受益的是你,付出的是我,这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这位养蜂人肯定会被人家赶走,因为凡人都有自尊心,伤了人家的心,人家不会原谅!我假设个案例来说明:某养蜂人(编者注:以下称"蜂友")将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06,57(1):48-48
据报道,由于蜂螨的危害,美国的蜂群数量有所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美国境内的作物授粉。美国人的日常食物中有1/3是瓜果和蔬菜,它们都需要蜜蜂授粉。宾夕法尼亚州养蜂协会开始对养蜂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养蜂技术。宾夕法尼亚因螨害损失了70%的蜂群,这直接影响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农业生产。宾夕法尼亚州养蜂协会主席说,没有蜜蜂,我们的苹果园就无法存在。其实,蜜蜂对当地的草莓、蓝莓、南瓜以及很多夏季蔬菜如黄瓜的授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除草以外几乎所有作物都需要蜜蜂授粉。  相似文献   

4.
养蜂是投资少、收益多、收效快的生产。发展养蜂事业,不仅可以增加国家财富,增加公社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利用蜜蜂授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应该树立以养蜂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点,作到花不离蜂,蜂不离花。积极宣传和利用蜜蜂授粉,以促进农业增产。为了大力发展养蜂事业,保证1959年全国养蜂生产更大、更全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20世纪60年代,伟人毛泽东就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升级,动能转换的局面日新月异。然而,号称"甜蜜事业"的养蜂行业,依然停留在原始的肩挑人抬、靠手工操作的生产水平上,养蜂人依然过着"靠天吃饭,生活无保障"的清贫生活。作为从事养蜂行业大半辈子的养蜂人,每每看到同行的不易,无不痛心。只有改革才能创新,养蜂行业应与时俱进,尽快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北方人冬天的生活习惯,大部分都猫在家里烤火闲聊。而养蜂人的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河北省邢台县的乡村,养蜂人依旧向小蜜蜂那样勤奋耕耘着甜蜜事业。2019年12月15日下午,城计头乡部分养蜂人在帮助伙伴装完南繁蜂车后,就相聚在一起,共同阅读县科技局下发的养蜂技术资料,相互交流2019年养蜂生产的得失,谋划新一年的养蜂生产。邢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学校利用冬季时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训。与郁华园蜂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举办1期电  相似文献   

7.
李国民 《蜜蜂杂志》2011,31(6):45-46
养蜂人都知道,蜜蜂的作用很大,不但能生产蜂产品,而且还为显花类植物授粉,促进农业增收和维持生态平衡,是其他生物和人类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认识蜜蜂,蜜蜂的地位还比较低,其作用并没有有效发挥。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养蜂人都深感蜜蜂越来越难养,养蜂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养蜂业总体效益比较低,养蜂人风餐露宿,生活很艰苦,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养蜂。就养殖业本身来说,养蜂比养猪、养鸡、养羊等技术含量高,难掌控,风险大。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江山市的养蜂产业发达,养蜂规模及效益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蜜蜂产业作为江山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历经了养蜂人几十载的艰辛,由夫妻协作生产到产业协作化、机械化的现代养蜂模式,成就了今天蜂业发展的"江山模式",引领着江山的"蜜蜂经济"走向世界。无论是从事蜂业的养蜂人、合作社,还是企业等,都依托这份甜蜜事业走向了致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姚元麟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4,34(11):46-47
<正>宋心仿老师:您好,在您的奔走呼吁下,2012年养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2013年养蜂专用平台列入农机补贴,使全国广大蜂农切实享受到了实惠。大家视您为我们养蜂人的代言人,您对蜂业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国家关注蜜蜂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支持蜂业做大做强,加大了对蜂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向农业现代化倾斜,养蜂现代化必然成为促进我国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蜂产品生产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10.
养蜂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养蜂应根据蜜蜂的习性,按照养蜂人的要求,施加管理措施。导引它们进行活动。使壮年蜂出现的高峰期和蜜源植物的流蜜期或授粉作物的授粉期相吻合,这是奠定蜜、蜡、浆高产以及高效授粉的基础,也是养蜂技术综合集中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马卫华 《中国蜂业》2006,57(3):44-45
自1986年以来俄勒冈州立大学蜜蜂实验室就负责着太平洋西北地区(PNW)授粉经济年度调查,这些调查数据对养蜂人是很有价值的,可通过授粉出租蜂群增加收入。最近,蒙大拿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农业经济学者论证了这些数据,他们把授粉市场的建立视为农业经济的交互作用的基本范例。每年的数据表明当地养蜂产业的重要性,明确养蜂在农业的重要地位。蜂螨问题的困扰以及非洲化蜜蜂地理范围的扩大,包括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导致蜂群成本的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都知道蜜蜂为农业、林业、生态和谐及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是养蜂人自身效益的几十倍,甚至近百倍,然而,这么好的行业为何养蜂人富不起来呢?养蜂行业谁都说是甜蜜的事业,又为何后继无人呢?如何突破这种困局?养蜂业的出路在哪里?以机械现代化为突破口,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小时候学习的毛主席语录。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的时候,养蜂机械现代化这个名词诞生了,养蜂专用平台、王  相似文献   

13.
<正>世上最甜的是蜜,甜蜜成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养蜂人同蜜蜂朝夕相伴,养蜂成为甜蜜的事业。养蜂人辞老别幼追花夺蜜,南跑北奔历尽风霜。传花授粉为了大地的丰收,寒暑易节几度冬夏春秋。养蜂事业充满酸甜苦辣,饱尝艰难曲折磨砺沧桑。自然生态平衡繁荣,漫山遍野百花绽放。蜂舞蜜甜人醉心宽,平安吉祥幸福安康。养蜂人选择交通方便,依山傍水的地方搭起帐篷为家。所到之处,青山绿水鲜花遍野颇为优雅。头顶蓝天脚踏绿地,迎朝阳送晚霞,起早摸黑不知倦。呼吸着充满百花芳香的大自然灵气,心情舒畅忘却了苦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小、小转地、产品单一,受当地蜜源所限,加之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养蜂生产效益始终不高。为了提高养蜂生产效益,养蜂人就要从提高生产技术入手,通过引进蜂种、规模化饲养、防疫灭病,从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养蜂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养蜂业是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直接的蜂产品价值外 ,蜜蜂还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 ,通过蜜蜂授粉可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间接影响畜产品的产量 ,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蜂产品本身的价值。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养蜂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养蜂 ,养蜂生产的行政管理机构为农业部 ;日本的行政管理机构为农林水产省。各国都有全国性的养蜂学会 (协会 ) ,负责指导养蜂生产 ,监控蜂蜜质量 ,提供养蜂服务。上述各国的科研机构中有专门的研究所 ,大学中也有养蜂研究机构。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养蜂业发达、养蜂技术先进 …  相似文献   

16.
正1954年出生的谷金双,是河北省唐山市一位普通养蜂人。现在是民间蜂友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管理员,虽然没有一分酬劳,但谷师傅做得有滋有味。用他的话说,养蜂30多年,要把自己用青春换来的养蜂经验,与蜜蜂的感情及在养蜂事业上的坚守,传递给更多的养蜂人。养蜂30多年的谷师傅,放蜂足迹遍布长城内外,体  相似文献   

17.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7,58(5):42-43
一、规模化养蜂的必然性我国养蜂历史悠久。养蜂生产规模的大小主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养蜂专业户养蜂规模大多数在50箱左右,年收入略高于普通农民。养蜂人的收入如果要持续提高,需要做到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6,(6):36-37
<正>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我国陆续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美意、原意、澳意等意蜂品种,广泛应用于养蜂生产和农作物、果蔬、药用植物授粉。由于在长期的养蜂生产中采取传统养蜂方式,没有进行提纯复壮和品系间、品系内的杂交,若干代的近亲繁殖和混杂繁殖,带来意蜂种性退化和蜂群衰退,造成养蜂生产减产减收。本文就本地意蜂种群衰退、衰退原因作以遗传学分析,并就如何在生产实践中防止意蜂种性退化  相似文献   

19.
养蜂是一项很好的养殖业.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蜜蜂授粉的需要更加迫切,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比养蜂的直接收入高十倍以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所以人们把蜜蜂誉为"带翘的媒人"国外则把养蜂业称  相似文献   

20.
蜂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推广蜜蜂授粉是蜂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改变传统养蜂模式,实现养蜂以为农作物授粉为主、兼顾蜂产品生产,达到授粉与产品生产双赢。几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双王春繁、多王辅助,适时组建授粉群和生产群的兼顾型养蜂模式,成效显著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