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西方蜜蜂抗蜂螨能力弱,大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最严重的寄生螨。大蜂螨的防治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化学杀螨剂。然而,采用化学杀螨剂治螨,会造成蜂产品的药物残留。采用在西方蜜蜂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的方法,利用中蜂具有很强的清理蜂螨能力的特点,来提高西方蜜蜂蜂群的抗螨能力,减少用药。试验表明,加入中蜂封盖子的西方蜜蜂蜂群的蜂螨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蜂螨一直是养蜂业的头号病虫害。药物治螨不但易使蜂螨产生抗药性,而且还污染蜂产品。同时蜂螨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还会使蜂群产生如美洲幼虫腐臭病、麻痹病、白垩病、爬蜂病等其他病害。物理治螨专利技术就是根据蜜蜂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在蜂螨繁殖阶段利用加热的方法将蜂螨集中杀死,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蜂群中蜂螨的繁殖,把蜂螨对蜂群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蜜蜂健康水平。这对蜂业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1):19-20
2.5蜂螨蜂螨有大蜂螨、小蜂螨2种,都是蜜蜂体外的寄生虫。中蜂少见蜂螨危害,而外来蜂种,如意大利蜂,蜂螨危害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养蜂场,对蜂群造成的损失很大。蜂螨在蜜蜂幼虫即将封盖的时候潜入巢房,封盖后1~2天便开始在巢房中产卵。螨卵孵化成若虫后,吸食蜜蜂幼虫、蛹的体液。蜂螨在蜜蜂的雄蜂房内产卵特别多,一个房孔可达10多粒。当蜜蜂的蛹羽化出房时,若螨已发育为成螨随幼蜂出房。成螨寄生在工蜂翅的基部和腹部环节间,初出房的幼蜂体上螨较多。蜂群受蜂螨危害时,幼虫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  相似文献   

4.
正蜜蜂螨病是由大蜂螨和小蜂螨引起的一种蜂的常见寄生虫疾病。大、小蜂螨对蜂群危害很大,常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蜂群崩溃综合征[1-2]。西方蜜蜂和部分杂交蜂对蜂螨的易感性远高于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同时蜂螨在蜜蜂个体和蜂群间的传播和对蜜蜂几丁质外壳的侵蚀,可导致多种病原的入侵使蜜蜂染病,造成蜂群大面积感  相似文献   

5.
东方蜜蜂抗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群没有受大蜂螨感染,群势不同的东方蜜蜂蜂群,分别引入受大蜂螨感染的雄蜂幼虫脾,和工蜂幼虫脾,在蜂群底部放入收集蜂集废屑的纸板,以后每隔24小时,检查蜂群底部的落螨数;先2脾未受蜂螨感染的东方蜜蜂为幼虫脾放入受大蜂螨感染的西方蜜蜂蜂群里,让其受大蜂螨感染,72小时后还回原蜂群,工蜂为其清理蜂螨,结果表明:东方蜜蜂有很强的抗螨性,5-6天后,基本上可以清出,原引入的西方蜜蜂幼虫脾或东方蜜蜂幼虫脾上的所有蜂螨。  相似文献   

6.
蜂友抱怨:一箱中蜂蜂王产卵多而工蜂越养越少,问我什么原因?我让他用手机传来图片。观察后,发现工蜂身体上的小螨长了不少,认定为螨害,他按我提供的策略施治后,蜂群很快就复壮了。先看图1,我来说说中蜂身上的螨虫是怎么回事?养殖中蜂,小蜂螨是弱群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小蜂螨是寄生于蜜蜂体内的一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7.
甘肃陇南地区徽县蘑沿乡糜岭村石碑社蜂友杨志荣先生,早年为生产队饲养意蜂,前年购进30群中蜂定地饲养。今年9月检查蜂群时发现蜂脾上有大蜂螨在爬行,后来发现有些中蜂体上也有大蜂螨,询问了好几位蜂友都说未曾经历过。他试探性地用绝螨二号喷脾一次,第二天被喷小群的蜜蜂并没有飞逃,并且巢门有死螨被拖出。30多群喷药2次,除几群外都有大蜂螨虫尸被清出。不知是因今年椴树受霜冻而蜜源短缺的问题,还是有蜂螨危害,蜂产品收入不佳。但9月底蜂群每群大都有3脾或4脾蜂,似乎群势未受影响。那么,大蜂螨是如何传染给中蜂的呢?是中蜂的抗螨性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大蜂螨与白垩病据《美国蜜蜂杂志》1996.9报道,欧洲对大蜂螨研究的最新进展表明:大蜂螨是蜜蜂白垩病病原体的有效传播者。在大蜂螨侵袭的蜂群中,其白垩病的发病率从早春的135%增加到晚秋的523%;而未感染大蜂螨蜂群的白垩病发病率仅从早春的10%增...  相似文献   

9.
在我地危害蜜蜂的寄生虫主要是大小蜂螨,对蜂群的群势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养蜂周年中蜂螨的发生规律养蜂周年生产中,蜜蜂的数量消长规律和生活规律分为春季发展期、越夏期、秋季更新期和越冬期,同时大小蜂螨的发生情况也出现了有规律的数量消长。蜂群在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盗蜂对蜜蜂疾病的传播和蜂螨的蔓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蜂病的传播和蜂螨的蔓延其机理却不相同。通常受盗的蜂群都是弱群,蜂群衰弱的因素有多种,疾病和害虫是其中的一些因素。如果一蜂群患有美洲幼虫腐臭病,其蜂蜜就很可能受到病原污染。若一强群的盗蜂盗取这些受污染的蜜回巢,它们就重蹈病群的旧程。这种疾病的传播机理是纯机  相似文献   

11.
大蜂螨病群中的致病菌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蜂者越来越多地报道说:尽管蜂群中贮蜜充足,但蜜蜂却弃巢飞逃。蜂群的逃亡,通常发生在采集季节的末期,显然是由于蜜蜂严重感染了蜂螨。此外,幼虫感染了腐臭病、真菌病和其它致病菌(由于蜂群患蜂螨病群势变弱,致病菌乘机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SacbroodDisease),简称中囊病,是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中华蜜蜂极易感染该病毒,蜂群一旦发病,蜜蜂死亡率较高,而且会迅速在其他蜂群传播,危害极其严重。山东是传统的中华蜜蜂养殖大省,中蜂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2017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对我省中蜂主要存养区的蜜蜂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本省近年来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  相似文献   

13.
抗螨育种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3):45-45
目前 ,欧洲蜜蜂感染大蜂螨后 ,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 ,需要每年治螨 ,为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蜂产品药物残留和蜂螨抗药性问题。因此 ,许多养蜂者和养蜂研究机构对蜜蜂抗螨育种产生了极大兴趣。抗螨能力在蜂群表现为 :在受大蜂螨危害时 ,未经任何治疗蜂群不发生螨害 ;或出现病情时 ,未经治疗 ,但病情不会严重发展。抗螨机制抗螨蜂群能成功抗御螨害 ,使蜂螨在蜜蜂与幼虫间的感染率很低。如印度蜜蜂的抗螨能力表现为大蜂螨只能在雄蜂幼虫房繁育 ,而不能在工蜂幼虫房繁育。另外 ,印度蜜蜂能主动追踪大蜂螨 ,清除受大蜂螨感染的幼虫。虽然欧洲蜜…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饲养的蜜蜂有很多种蜂病,其中蜂螨对蜂群危害最大。危害蜂群的蜂螨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从春季开始寄生在蜂体吸食蜜蜂体液生存,蜂王产卵后潜入巢房,在封盖巢房内繁殖。由于是春季外界气温低,蜂群发展受到限制,蜂螨数量不多,增长也不明显,这时从表面看不出危害,但随着气温升高,季节的变化,蜂螨也随着蜂群发展不断增加,8月达到高峰,我们  相似文献   

15.
蜜蜂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蜜蜂的麻痹病是由两种不同病毒引起的急性蜜蜂麻痹病和任性蜜蜂麻痹病。其中急性蜜蜂麻痹病的病毒已经从感染蜂群的大蜂螨体和感染大蜂螨的欧洲蜜蜂体内分离出来。一般来说,患急性蜜蜂麻痹病的蜜蜂多不表现明显的麻痹症状,貌似正常蜜蜂。而患慢性蜜蜂麻痹病的...  相似文献   

16.
蜂螨是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一种主要病害,受蜂螨危害的蜂群,轻者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生产力迅速下降;重者全群覆灭。为了保护蜂群,几十年来,我国主要是用药物来防治蜂螨。不可否认用药物治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7.
治螨有方法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22):18-19
蜂螨寄生于幼虫、蛹和蜂体上,靠吸取幼虫、蛹的体液为生,使蜜蜂发育不良,出现残翅或蜂体衰弱,蜜蜂寿命缩短。危害严重的蜂群幼虫和蛹还未羽化就死亡,常出现见子不见蜂,满地是飞不起的幼蜂,群势下降,最后全部死亡。冬季若受螨害,势必造成春衰。蜂螨是传播各种蜂病的媒介,能引起蜜蜂疾病,所以蜂螨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蜜蜂的螨害目前已成为养蜂界的世界性问题。寄生性蜂螨且严重危害蜂群主要有三种:武氏尘螨(Acarapis woodi),小蜂螨(Tropilaelaps clareae)和雅氏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其中雅氏大蜂螨是危害蜂群最严重的一种螨。自从1904年Oudemans首次报道在中华蜜蜂(Apis cerana)身体上发现了雅氏大蜂螨以后,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的主要养蜂国家。各国都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12):23-24
<正>1只大蜂螨寄生在蜜蜂体上,就好比1只大螃蟹爬在人身体上,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蜂螨要吸吮蜜蜂的体液,严重影响蜂群正常繁殖和健康,降低蜜蜂的采集力和抗病力,使蜂群极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疾病和盗蜂相加在一起,不要说生产蜂产品,就连保住蜂种也将成问题。所以说,蜂螨是诱发各种蜂病和盗蜂的最根本的原因。一定要秉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大、小蜂螨防治工作。首先,要紧紧抓住秋冬季扣王断子期的大好时  相似文献   

20.
侯丽娜 《中国蜂业》2015,66(1):25-26
<正>一、蜜蜂疫病防治意义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国内蜜蜂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蜜蜂疫病传播途径和机会在增加,传播的速度加快,老的疫病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而新的蜜蜂疫病正不断出现。1.蜂病防治直接影响到蜂业发展到2014年,我国蜂群总数接近1000万群,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爬蜂病)等防治难度增加,造成的损失增大。根据对延边地区养蜂场(户)2011年至2013年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