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反应性聚氨酯胶(PUR)快速辊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于PVC薄膜、皮革等多种装饰材料帖面加工的关键技术。生产试验数据表明,与传统冷压工艺生产的PVC薄膜、皮革帖面装饰材料产品相比,采用PUR快速辊压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剥离强度提高,耐冷热循环周期延长,且无鼓泡、起皱等缺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公司为专业研制生产各种系列塑料热收缩膜吹塑机组(包括印刷级及包装级)远红外线热收缩膜包装机和各种规格PVC热收缩薄膜,产品设计精良,质量优秀,服务周到,销售全国各地以及出口东南亚。SJRM系列热收缩膜吹塑机组适用于由PVC塑料树脂用管膜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木工装饰复面产品的发展,需要某些具有独特性能的胶粘剂。为了胶粘聚氯乙烯(PVC)薄膜及刨切微薄木饰面的胶合板,我们应用两种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在不同复面工艺中进行试验。乙烯-醋酸乙烯(EVA)共聚乳液用于PVC薄膜饰面工艺,所制饰面板用于制造电视机壳,可简化加工工艺,节约劳力及降低成本。在珍贵木材刨切微薄木饰面板的湿贴工艺中,则应用自身交联的醋酸乙烯-羟甲基丙烯酸胺(VNA)共聚乳液,由于乳液具有优良的初粘性并采用中温(60—80℃)加压工艺,结果降低装饰板面的透胶现象,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无甲醛释放的环保胶合板,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用作胶黏剂,并利用空气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环保胶合板。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并从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表面化学组分及其对胶合板界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其胶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5 kW、处理时间为8 m/min的条件下处理热塑性树脂薄膜,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LLDPE/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49 MPa增至0.81 MPa,PP/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65 MPa提高到0.84 MPa,均达到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其中用等离子体处理后PVC与杨木制备的胶合板能满足Ⅰ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胶合强度达到0.79 MPa。XPS分析表明,等离子体改性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提高了薄膜表面极性,有利于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胶合板的界面胶合更为紧密,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与杨木单板的相容性提高,树脂能在单板表面更好地附着。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仅有极微量甲醛释放,其主要源于木材自身,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研究证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淋水填料层是火力发电厂冷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过程中发挥冷却作用。PVC薄膜填料是目前冷却塔内使用量最多的一种填料,而竹格淋水填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低碳、环保、可再生的填料。笔者简述了两种填料的生产工艺,比较研究了竹格淋水填料和PVC薄膜填料在热力特性、阻力特性、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竹格淋水填料在优化推广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板式家具是以各种贴面的人造板作为板式部件,借助五金联接件、圆棒榫等结合方式组装而成的家具.板式部件是贴面人造板基材和封边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材料.常用的基材有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多层胶合板、细木工拼板和单板层积材等人造板;贴面材料主要有三大类:木质、纸质和塑料.木质贴面材料包括灭然薄木、人造薄术和单板等;纸质贴面材料有印刷装饰纸、合成树脂浸渍纸和装饰板;塑料贴面材料有聚氯乙烯(PVC)薄膜和聚丙烯薄膜.  相似文献   

7.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木粉/PVC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锥形量热仪(CONE)和热重分析法(TGA)研究金属氧化物CuO、La2O<,3>和TiO2对木粉/PVC复合材料(WF-PVC)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对WF-PVC均有阻燃作用.其中,CuO使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降低较多,阻燃效果明显;加入金属氧化物使WF-PVC的烟释放速率(SPR)和总烟释放量(TSP)都有所降低,其中,CuO在有焰燃烧阶段烟释放量最低,抑烟效果最好.这3种氧化物都能增加成炭量.结合热重分析的结果,3种金属氧化物对WF-PVC的热降解影响是不同的.PVC和木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VC显著促进了木粉的热降解,木粉的加入推迟了PVC的降解,明显提高了PVC体系的成炭量;WF-PVC的热降解行为,具有更多的PVC降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您选项     
高填充聚氯乙烯(下简称PVC)贴合地砖是新型建筑铺地材料,按其设备加工方式可分为:热压贴合成型PVC地砖和挤出贴合成型PVC地砖。热压贴合成型PVC地砖(简称PVC地砖)是以废PVC农膜和CaCO_3为主要原料,经过多层次加工而成型的高档地板材料。这种地砖色彩鲜艳、花式多,成本低廉、耐用、耐洗、耐磨、耐酸碱,施工容易、易更换,可用于家庭、办公室、工厂、公共场所的室内装饰装修。该产品用途广泛、物美价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白泥和PVC为主要原料,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白泥进行表面处理,研制了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优化了偶联剂用量和白泥用量,当偶联剂用量为0.5份(相对于白泥用量)、白泥用量25份(相对于PVC用量)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均较高。研究发现改性白泥对PVC有明显增韧增强作用,通过对改性白泥的红外光谱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分析,阐述了偶联剂改性白泥增韧增强PVC材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张鲁平 《湖南林业科技》2002,29(2):30-31,44
介绍了板式家具立体异型板式零件的覆面设备,材料及加工工艺,并探讨了PVC薄膜饰面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树种木粉/PVC复合材料天然耐腐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树种木粉与PVC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加速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组别复合材料对采绒革盖菌和绵腐卧孔菌的天然耐腐性差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水分吸附测试深入分析腐朽菌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及界面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别复合材料对彩绒革盖菌耐腐性排序为:杉木/PVC马尾松/PVC白千层/PVC枫香/PVC尾巨桉/PVC复合材料;对绵腐卧孔菌耐腐性排序为:杉木/PVC尾巨桉/PVC、白千层/PVC、马尾松/PVC枫香/PVC复合材料。腐朽菌菌丝可通过木粉和PVC树脂界面结合空隙处进入试样内部进行侵蚀,从而降低复合材料间的界面结合,使其水分吸附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竹炭(BC)、聚氯乙烯(PVC)为原材料,制备竹炭/聚氯乙烯复合板材(BC/PVC),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测试分析热失重特性,用锥形量热仪测试分析其燃烧特性,并进行了远红外辐射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BC/PVC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和DB44 T 349—2006《木塑复合材料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尺寸稳定性优良。其中,BC的加入能够显著增强PVC的热稳定性,BC/PVC残余质量分数达45.05%,是PVC的5.3倍,且最大热分解温度延后,发生热失重的温度段缩短,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BC/PVC燃烧时气体生成出现在中后期且总量不大,主要为CO2,BC有效减少燃烧过程中HCl的生成,降低了烟气毒性,且通过促进基材形成“有效炭层”,使BC/PVC的总热释放降低38.05%,烟气释放量仅为PVC的1/3,600 s时残炭量达到PVC的近11倍,整体阻燃防烟性能较好,显著提升材料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BC/PVC在8~14μm波段的远红外发射率均值达0.938,具有较高的远红外辐射特性,有望实现PVC基复合板功能化的研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脂增塑剂的阻燃性,开发以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为直接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以粗甘油、油酸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主原料,经聚合、酯化、环氧化和开环反应,合成含磷型大分子阻燃增塑剂DOPO-环氧乙酰化聚合甘油脂肪酸酯(DOPO-EAPFAE),并通过红外谱图(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确认了其结构。研究了DOPO-EAPFAE用量对聚氯乙烯(PVC)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PVC样条的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和垂直燃烧测试等,分析了PVC制品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DOPOEAPFAE代替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为60%时,PVC样条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LOI从21.3上升到了28.7,阻燃级别达到V0级;说明该阻燃增塑剂可有效地改善PVC增塑体系的阻燃性。与小分子阻燃剂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相比,DOPO-EAPFAE阻燃性不仅优于TCPP,而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PVC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将木质素磺酸盐与聚氯乙烯(PVC)熔融挤出制备木质素/PVC复合材料。该产品物理力学性能优于普通人造板,无甲醛释放,可循环再利用,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接触型胶粘剂一般有溶剂型及水基型乳液。为了消除有机溶剂引起的严重污染及火灾危险,并节约来自石油资源的有机溶剂,为此世界各国的溶剂胶粘剂多向水基型乳液发展。本题研究丙烯酸-醋酸乙烯共聚乳液(CAV乳液)作为接触型胶粘剂的有关制备条件和该乳液对各种不同材料,如PVC薄膜及三聚氰胺装饰板对合板的胶粘条件等试验。经过乳液制备的扩大试验及应用试验,认为CAV乳液符合接触型胶粘剂的要求,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 OH、Na2Si O3和Na HSO3三种溶液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改性竹纤维生产竹塑复合材料,比较分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化学改性后竹纤维在聚氯乙烯(PVC)中的分布更加均匀,竹纤维PVC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增加;随着改性溶液按0.5%、1%、2%、5%、10%的处理浓度增加,PVC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Na2Si O3处理的PVC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Na OH处理的PVC基复合材料静曲强度最大,5%Na OH处理的PVC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当处理溶液的p H值在13.3~13.5时,制备的PVC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达到该处理条件下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探究热压温度、时间、压力因子对薄木贴面聚氯乙烯(PVC)基木塑复合材料表观质量的影响,并以硅烷偶联剂改善薄木与PVC木塑基材之间界面的胶接性能。结果显示,以质量分数1.4%的KH-550为偶联剂,在热压温度130℃、热压压力1.5 MPa、热压时间200 s的工艺下,薄木贴面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薄木和PVC木塑基材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增塑剂的阻燃性能,以可再生资源蓖麻油合成了一种蓖麻油基含硅阻燃增塑剂(Si-ECO),并将其应用到聚氯乙烯(PVC)中。首先将蓖麻油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中间体(Si-CO),再与双氧水、甲酸等进行环氧化得到最终产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将该蓖麻油基含硅增塑剂与PVC以及其他助剂进行共混注塑,得到不同含量Si-ECO的PVC树脂。以动态机械分析(DMA)、热重(TG)以及极限氧指数(LOI)等方法测试共混树脂的热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以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i-ECO阻燃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同时残炭量也增加到4.72%;通过DMA分析可知,该蓖麻油基增塑剂Si-ECO与PV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有效提高树脂的阻燃性能,体系的LOI从25.0增加到30.7,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THR)分别为263.14 k W/m^2和29.5 MJ。以蓖麻油为基础合成具有阻燃功能的增塑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交联法制备了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尿素-甲醛(AL-PVA-U-F)交联薄膜,分析碱木质素(AL)和交联剂甲醛(F)的加入量对氮元素缓释的影响,研究薄膜对氮元素的缓释机理,并采用XRD和FT-IR-ATR方法分析薄膜的结晶度和化学结构,结果显示碱木质素的加入可降低薄膜中氮元素的缓释速率,使氮元素达到释放平衡的时间增大,碱木质素和聚乙烯醇质量比5∶5时复合薄膜192 h时达到释放平衡,释放平衡时间最长,氮元素累积释放率最大为77.73%。加入适量的甲醛交联剂使碱木质素、聚乙烯醇、尿素、甲醛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线性和网状结构交互从而使薄膜中氮元素缓释减慢。与共混薄膜(ALPVA-U)相比,甲醛的交联作用使薄膜的结晶度降低。薄膜的氮元素累积释放率曲线呈"S"型趋势,Ritger-Peppas模型和2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6 3和0.950 9,Ritger-Peppas模型中n为0.816 7,说明氮元素释放规律是扩散和溶蚀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德诚(香港)贸易发展公司专门承接各类软硬PVC胶片印刷。该公司利用特殊处理方法,以机械化生产,将色彩印造在软硬PVC胶片上,具有美观耐用,不裉色、不会折断、防水等特蹼胶片厚度由0.3—0.76mm。原料均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