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高产品种五谷1790产量的主要性状因素。[方法]以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高产品种五谷1790为材料,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株高、穗位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结果]五谷1790主要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穗位高〉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该试验为玉米品种五谷1790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86各产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基于因果关系的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各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是影响两优2186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主攻因素,其次是穗实粒数,再次是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北方水稻》2021,51(5)
以禾田稻2号和吉玉粳为试验材料,研究穗的大小、穗粒数多寡、千粒重高低等性状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因素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数理统计分析其单相关及偏相关均为显著与极显著水平,而穗长和穗粒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明确了丰产性稳产性好的高产型水稻品种必须具备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及成穗率高、穗粒多、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好、籽粒饱满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曾军 《北方水稻》2013,(6):13-16,30
以辽宁省2005年~2011年审定的部分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产量水平将69个水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产量类型,研究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性状变化。表明,有效穗数、总粒数、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表现的最主要的性状因子。高产类型品种在有效穗数、总粒数上处于中高值的比例较高,同时,在性状组合上性状间尤其是在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结合上表现协调,产量结构运筹上较为合理。水稻品种要获得650 kg/667 m2以上产量的产量结构参数为:有效穗数15个/穴、总粒数125粒/穗,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二棱啤酒大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二棱×多棱和二棱×二棱组合,产量构成性状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直接效应,但由于每个产量构成性状通过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效应不同,导致每个产量构成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贡献发生改变,其中以每穗粒重的总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其三为单株穗数,而千粒重为最小,但穗粒重是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乘积,受其两变数的影响,导致每穗粒数对单株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岳尧海  周小辉  任军 《玉米科学》2006,14(6):059-061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耐密型春玉米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钾肥定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单峰变化规律。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的百粒重、穗粒数和穗长来影响玉米的产量,不同品种间钾肥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对军单8产量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粒数>穗长,对品种先玉335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穗长>百粒重。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构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对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即无肥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为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小;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即高产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穗粒数;超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即超高产处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单位面积穗数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328份长粒型优质籼稻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表现值变化幅度较大,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66对产量性状之间相关系数有40对达到极显著水平。从多元回归方程看,结实率对产量贡献最大,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远超过单株穗数、单穗粒数等性状,说明结实率对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常规晚籼与杂交晚籼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并通过对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单相关与通径分析,探讨了影响常规晚籼产量提高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千粒重、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大;高产品种或组合表现为大穗大粒单穗重,并具有较多的有效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密度下研究了7个不同品种从边1行至边5行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边1行至边5行,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随边行增加而递减的速度不一样,一般到边3行时减小的速度变缓.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降低导致了单株产量的降低,穗粒数的减少是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边际效应较小的品种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百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紧凑型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通过对高产条件下紧凑型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光合特性与同化产物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籽粒产量在吐丝以前各生育时期与叶面积系数关系最为密切,在吐丝以后的各生育时期主要依赖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各生育时期同化产物的积累则主要同叶面积系数密切相关,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籽粒产量的关键作用时期为吐丝至吐丝后15天.同化产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决定作用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与拔节至吐丝期间的叶面积系数关系最为密切;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主要依赖于大喇叭口期或吐丝期以后的同化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3.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5年度辽宁省审定的10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大,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和每穴穗数对产量产生的直接效应较大,因子分析表明:成穗率、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取得累计贡献率62.37%,表明上述因子是影响产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5.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在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条件对宁粳3号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移栽密度以45×104/hm2基本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其次为22.5×104/hm2基本苗;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宁粳3号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宁粳3号最适宜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玉米主产区气候因子与玉米产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扈艳萍  曹敏建  刘敏 《玉米科学》2008,16(3):140-146
根据辽宁玉米主产区沈阳、铁岭、鞍山3市1980~2004年的农业气候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结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初步分析了温度、降水两大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内降水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0℃活动积温和极端温度;降水关键期在4~5月和7~8月,≥0℃活动积温关键期在7~8月;降水、活动积温过大和过小对玉米产量均不利;极端温度影响以最高温度影响较大,极端最低温度影响较小;极端最高温度发生几率逐年增加,极端最低温度出现的几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吉单35为试材,在67500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高产玉米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先玉335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吉单35.群体粒数多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百粒重高是玉米高产的保证.受精花丝数多、败育粒数少、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子粒形成关键期干物质积累多、单粒干物质供应充足是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还发现,群体粒数和粒重的协调有赖于源库水平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