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提出了樟子松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造林季节,为今后推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过去樟子松造林一般用裸根苗,但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且造林季节受限制,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可以在干旱山地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耐贫瘠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从樟子松的采种时间、采种母树的选择、球果脱粒,育苗地选择、育苗过程及管理,樟子松容器苗的培育、出圃以及樟子松大苗、容器苗造林等几个方面介绍、总结了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黑松。近年来,随着容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造林已成为干旱山区、沙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容器苗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扎根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现将自己多年来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耐严寒、干旱,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是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抗旱造林的主要树种。结合目前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樟子松的培育现状,提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蒙古地区以及全国各地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思慧 《山西林业》2023,(S2):50-51
樟子松是同朔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为荒漠化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及容器苗造林技术,为樟子松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榆林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榆林干旱地区,选择侧柏、樟子松、大扁杏、紫穗槐等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用预整地、选容器苗、适度深栽植、GGR灌根、覆膜套笼等5项关键技术措施,就能克服土壤干旱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容器苗造林的关键环节1、炼苗与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要求优质壮苗,不同规格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北方干旱瘠薄阳坡、沙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多次造林不成功的现状,木兰林管局结合生产,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 a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较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保证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是一项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立地类型,对侧柏、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和毛条4个树种的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可提高34%~77.8%,其他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裸根苗。容器规格以6×20cm 的为宜。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沙丘阳坡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樟子松苗木深栽、摘心苗、地膜覆盖和容器苗造林试验以及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观测,总结出樟子松沙丘阳坡造林的4种方法及差异,在坝上干旱沙丘地带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采用容器苗造林是目前各项工程造林正在广泛推广的一项造林技术。现将培育樟子松容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归纳总结如下:一、容器杯的选择。选用大小合适的容器,为种  相似文献   

1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县内阳坡面积大,坡度陡,土壤干旱瘠薄,石块多,加上春季十年九旱、大风日数多的不利气象因素,不但针叶树裸根植苗和直播造林成活率低,一般的容器苗造林也难成功.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研究了适应干旱立地类型的容器,经过试验,从十几种容器中筛选出30cm×14cm的塑料袋容器,采用移植成苗的育苗形式,确定了耐干旱、耐瘠薄的针叶树种油松、樟子松为容器育苗的主要树种,这种容器育苗方法,在围场由示范、试验到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以来,全县年育塑料袋容器苗在600万株以上,造林成活率均在90%以上.深受广大造林户的喜爱,它是解决干旱阳坡、沙地造林难得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是欧洲赤松的变种,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分布于我国北纬46°36′~53°29,′东经118°21′~130°28′的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沙地一带,它耐干旱、严寒、瘠薄,根系可塑性大,穿透能力强,不苛求土壤,具有生长快、生长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泛,被各地广为引种,已成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同时樟子松冬夏常青,效益稳定,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显著。为此,文章研究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应用,从而加快和林格尔县造林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北方针叶树种中较耐严寒且速生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系发达 ,固土能力强 ,因此 ,非常适宜在张家口沿坝山地营造用材防护林。但是 ,由于北方春秋季节气候干旱 ,往往造林成活率很低 ,再加上樟子松种源不足 ,给造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育苗造林试验 ,采取营养袋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 ,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同时 ,也节约了种源 ,为河北省北方地区的樟子松育苗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实用的技术。1  2a生樟子松苗移植与造林1.1 苗床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管理方便且距造林地较近的地块作苗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油松已成为半干旱地区首选的针叶造林树种,为提高油松在风大、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移植苗造林是经济快捷之举。  相似文献   

20.
林西县南门外治沙林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培育樟子松苗木,近几年又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降低了营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