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我省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第三届吉林省杰出青年农民”和“第三届吉林省优秀青年农民”。于畅等10位农民获得“第三届吉林省杰出青年农民”称号,王岩等11位农民获得“第三届吉林省优秀青年农民”称号。  相似文献   

2.
“上面拨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筹一点”,农民称之为“三点式”。这种集资“三点式”为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村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确实解决了不少资金上的困难。 然而,农村“三点式”搞多了,势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些强制性的“农民筹一点”,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某村去年……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江苏滨海县东坎镇近年来采用“点菜式”方法培训农民,培训之前先由农民“点菜列单”,政府根据农民的“菜单上菜”培训,并将培训的投入与效果挂钩,将农民培训工作抓到实处。这种培训农民的方法值得提倡。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培训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工商局按照“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帮农民所需”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走近三农”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村》2005,(5):35-36
为推动实施全省“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抓好“浙江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工作,浙江省农业厅近日在杭州举办了“浙江农民信箱”使用培训班,各市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和“浙江农民信箱”市级系统管理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6.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地方政府“改革迅速见效”的政绩追求,甚至只是为了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就把农民“拉进城”,就让农民“被落户”,显然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尽管国家拿出了对农民削减“皇粮”的时间表,但种种迹象表明,削减甚至取消对农民征收的“皇粮”,远远不能保证农民就能够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中央农村:亡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江苏滨海县东坎镇近年来采用“点菜式”方法培训农民,培训之前先由农民“点菜列单”,政府根据农民的“菜单上菜”培训,并将培训的投入与效果挂钩,将农民培训工作抓到实处。这种培训农民的方法值得提倡。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培训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丰城市曾经着实为如何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科技下乡”下了一番功夫,方法试过很多,但始终收效甚微,也未能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以来,丰城市委市政府受餐饮业中“自助餐”的启发,向全市农民推出了“科技自助餐”这一服务,根据农民实际生产需要,让广大群众“愿意吃什么,就来什么。”首先,他们让基层乡镇广泛搜集上报题目,上级根据梳理,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分门别类地备课备讲,针对农民不同的口味选“餐”用“餐”。然后,专家们根据农民选定的“自助餐”,及时到现场“送餐”指导,使全市农民“大饱口福”。这些年来,有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农”经济的蓬勃发展,过去农民几个月才跑一次银行的经历已成为历史,新型农民几天就要转一次账、取一次款,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对贷款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是一种好现象,是国家刺激消费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助推“三农”经济的成果。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银行越来越少、越来越远了,“四大行”从乡镇撤并较多,而且农民办理金融业务跑一次乡镇也很麻烦。再加上贷款要求严、手续繁,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想贷款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广大农民而言,“用卡难”、“取现难”、“贷款难”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地方搞了县、乡干部与农民“三同”的“鱼水工程”。干部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许多地方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举措。但在有些地方看似热热闹闹的“三同”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不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三同”成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成了增加基层负担的“大呼隆”。有些干部下到乡村,进的往往不是群众的“万家门”,而是村干部的“独家门”;有的干部即使来了,也是到村干部家里坐一下就走了,与农民照面都不打一下;而最让农民反感的,还是那些打着“三同”旗号搞“清欠”的“促农团”、“鱼…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指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素质问题,解决好农民素质问题,是新形势下建立解决“三农”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端缓慢徘徊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由逐渐缩小的情形到后来又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科技》2011,(4):58-58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提出的“要大力推进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四川省农广校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中积极开展农业技能鉴定工作,将农民素质教育与技术考核、技能鉴定相结合,以鉴定促培训、以鉴定促应用、以鉴定促职业农民的培育,培养“双证”或“多证”专业技术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2011,(7):32-32
我省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党总支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诚信为本,群众满意”为宗旨,深入开展“释疑解难、准确无误、快捷及时、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题实践活动,以“热情、文明、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三农”中创先争优,切实架起了一座农民与专家、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市场的“惠农金桥”。  相似文献   

17.
王秀芹 《现代农业》2008,(12):85-86
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其要义主要体现在“五个统筹”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五个统筹中占有重要的地住。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多、农民穷及城乡差距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民增收。本文就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提出自己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章从农民的视角出发,充分认识农民的社会关系资源与“农民的知识”在农业技术教育中的价值。确立“农民参与”的理念,通过农民参与技术传播推广活动,在农业技术教育中担当“教育”的主体性角色,推进农业技术教育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涵盖了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文明的内容,每一力‘面都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背的新型农民的参与。如果说懂技术、会经营是新型农民的“硬件”,那么有文化则是新型农民的“软件”。“硬件”容易持续得到加强,而“软件”因其不够“显性”,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某些政府官员的眼里,农民被认为是“落后”、“保守”和“不思进取”的,他们经常抱怨农民“小农意识”,“缺乏市场观念”,并认为农村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造农民的过程。丁力在《致富的路让农民自己走》一文中也指出了地方官员的这种心态:“基层干部在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农业科技时,常爱讲‘逼民致富’,意思是说农民素质低,惰性大,若不在他们屁股上踹上一脚,他们不会主动接受新鲜事物,更不敢冒风险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