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芦笋叶袋泡茶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利用芦笋加工的副产物芦笋叶,首次研究了芦笋叶加工袋泡茶的杀青和微粉碎工艺,并研究了芦笋叶与绿茶、甘草复配的配方。结果表明,在烘炒、汽蒸和微波3种常用杀青方式中,微波杀青对芦笋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影响较小。微波杀青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功率800W,杀青时间60s。在粒度为60~80目时,杀青后的芦笋叶袋泡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含量达到最高,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增幅也达到最高。经对多酚、黄酮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和感官评定表明,芦笋叶与绿茶的最佳复配比例为7:3,在此比例基础上,甘草的较佳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2.
菊花微波杀青及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微波杀青及干燥后菊花的药效与品质,确立一种保质高效的菊花干燥工艺,本文以干制菊花色差值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菊花微波杀青及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3%、55%、77%微波频段(100%微波频段为2 450 Hz,菊花层厚1 cm,杀青时间3 min)干制菊花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菊花色差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杀青时间微波频段菊花层厚;微波杀青及干燥菊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5%微波频段,菊花层厚1 cm,杀青时间3 min。同时结合测定的氨基酸含量指标显示,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菊花色泽最好、氨基酸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的福林酚法提取银杏叶多酚,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探究银杏叶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叶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福林试剂用量4 m L,福林试剂用量与10%碳酸钠的配比1∶2,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45℃。  相似文献   

4.
新颖袋泡茶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泡茶选择40~60目的颗粒原料最佳,汤色黄绿、浸出率高,冲泡5min、冲泡3次为最佳,3次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浸出率分别占到总量的96.74%、96.24%、95.76%。  相似文献   

5.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朝鲜蓟发酵茶泡制工艺。结果表明,朝鲜蓟发酵茶的最佳泡制工艺为冲泡时间22 min,加水量243 mL,冲泡水温86℃,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0分。通过ABTS法和DPPH法检测表明,朝鲜蓟袋泡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生产袋泡茶滤纸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日本、美国、西德和中国。滤纸袋的年总产量约1.4—1.5万吨,估计可包容袋泡茶12.5万担。袋泡茶最盛行的国家有美国、西德、意大利等。以美国为例:袋泡茶占耗茶总量的60%左右(约60万担销量),可见袋泡茶在该国之风行时髦! 据收到的国内外袋泡茶滤纸样品,曾对它作了物理性状的测定、泡茶质量的比较和某些主要因子的化学鉴定。其目的是知彼知己,取长补短,为提高国产袋泡滤纸质量而寻找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学林 《茶业通报》2003,25(1):36-36
近年来,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纷纷仿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试验材料及机械设备1.1试验材料马铃种嫩叶,含1芽2叶初展,叶形大小为成熟叶面积1/4左右,含水率为76%。1.2机械设备110型筒式杀青机,转速25r/min。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长度3000mm,两炉膛…  相似文献   

8.
以花生、绿豆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花生绿豆复合罐头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花生的最佳预煮条件为:在85℃的水中预煮5 min,料水质量比为1∶3.5;绿豆的最佳预煮条件为:95℃的水中预煮7 min,料水质量比为1∶4;调味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2.0%,香料1.0%,蔗糖1.5%;排气条件为:90℃水中恒温6 min,杀菌条件为100℃水中杀菌9 min。制得的花生绿豆复合罐头汤汁呈均匀褐色,花生为淡红色,绿豆为翠绿色,皆颗粒完整无破损,且香嫩可口,香味柔和协调。  相似文献   

9.
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确定绿茶加工较理想的杀青工艺,提高绿茶香气,直接设定滚筒杀青为对照,再设定微波二次杀青为处理,同时将微波杀青辐射强度设定为4KW、6KW两种,分别设定辐射传输速度100r/min~550r/min。对两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叶感官测定,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补杀后不仅能消除滚筒杀青所产生轻微烟气,杀青叶和成品茶香气均高于滚筒杀青。说明微波二次杀青优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10.
以绿茶、菊花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菊花茶饮料加工工艺中的最佳浸提方法和条件,确定了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得到的浸提液品质较常规水浴法的好。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绿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质量比为1∶100,pH值为5,微波功率为400W条件下处理4min,在温度90℃的水浴锅中浸提5min;菊花汁最佳工艺条件为:菊花、水质量比为1∶180,微波功率为175W的条件下处理10min,在温度80℃的水浴锅中浸提15min。饮料最佳调配比例为:绿茶汁30%,菊花汁50%,白砂糖2%,柠檬酸0.02%。  相似文献   

11.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柿子、山楂为主要原料,研究柿子山楂片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柿子、山楂浆料添加比例2∶3,白砂糖、饴糖添加比例3∶2,混合原料的含糖量约40%,干燥温度80℃,所制得的柿子山楂片色泽鲜艳,成型性好,酸甜适口,是一种健康美味的休闲小食品。  相似文献   

13.
欧李发酵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经济植物,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本试验在采用传统发酵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漂烫时间、发酵罐装罐质量及发酵温度对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杀青5 min,稍凉后手揉捻,待茶条紧索装罐发酵,装罐250 g以紧实度较紧为好,然后在40℃下恒温发酵1周后干燥,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最优条件发酵茶成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欧李发酵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檗玉针茶是江西省重新恢复生产的历史贡茶——黄檗茶的一种,为促进其标准化生产,开展了黄檗玉针茶做形工艺技术研究,分析了不同做形条件对黄檗玉针茶品质的影响,优化出做形工艺技术。结果表明,以做形叶含水量为30%时,有利于黄檗玉针茶品质的形成;黄檗玉针茶最佳做形条件是做形温度为120℃、做形叶量为45 g/槽、做形时间为20~25 min,这将促进黄檗茶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大麦叶为对象,研究湿法超微粉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大麦苗的制粉工艺,探讨该工艺较优的流程及参数。结果表明,以喷雾干燥方式最大程度保留大麦苗的营养,最适宜大麦苗粉的加工为目标,其最优设计为: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60℃,均质压力35 MPa。  相似文献   

16.
以芹菜叶为原料,采用热烫护色及微波干燥工艺,分析了不同护色剂、物料厚度及微波加热时间对脱水芹菜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叶在1.0%食盐、0.80%CaCl2,10 mg/kg硫酸铜时热烫1 min护色效果最佳,物料厚度为0.5 cm下微波干燥15 min,脱水芹菜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作用特点,得到滚筒干燥工序加工烤烟烟叶的适宜条件,以国内外主要烟叶产区的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在滚筒干燥设备性能范围内通过参数组合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加工强度,采用对比评吸法比较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的增大,烤烟烟叶香气风格变化的样品比例逐渐升高;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2(筒壁温度130℃、热风温度90℃、排潮风门开度80%)最高,分别为54%、29%、69%、65%、30%、35%;浓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3(筒壁温度150℃、热风温度100℃、排潮风门开度60%)最高,达到19%;干燥感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降低,最高达到15%;劲头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均小于3%;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各指标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升高。在加工强度1~2(筒壁温度115~130℃、热风温度80~90℃、排潮风门开度80%~100%),感官质量保持不变与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显著大于感官质量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滚筒干燥工序在加工强度1~2设置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一种适宜中老年人食用,具有益生元功效的银杏早餐营养粉固体饮料的工艺及配方。以银杏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薏米、脱脂奶粉、红枣及山楂,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别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各原料的配比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并且加入一定量的低聚木糖,以白砂糖作为甜味剂,麦芽糊精为稳定剂,探究最佳添加量。最终得到银杏早餐粉最佳配方为:银杏36.4%,薏米12.1%,脱脂奶粉18.2%,红枣6.0%,山楂6.0%,低聚木糖2.5%,白砂糖9.1%,麦芽糊精9.7%;同时,水的最适冲调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9.
对地榆槐米蜜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槐米提取液添加量,地榆提取液添加量,冬瓜皮、槐角、山楂肉、何首乌、乌龙茶混合提取液添加量及蜂蜜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生产地榆槐米蜜饮基本的加工工艺。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得出地榆槐米蜜饮的最佳配比为槐米提取液添加量16%,地榆提取液添加量13%,混合提取液添加量7%,蜂蜜添加量2.0%。  相似文献   

20.
茶叶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作为茶叶初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干燥过程中,在热和力的作用下,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在制品物理特性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感官品质。笔者阐述了中国茶叶初制各干燥技术原理及特点,指出茶叶干燥将由单一技术向联合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提出要完善新型联合干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干燥在制品含水量在线检测技术,为新型茶叶干燥机械研发和未来茶叶干燥技术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