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蒽酮—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波长625 nm处测其吸光度,测定总多糖的含量。葡萄糖质量浓度在0.02~0.14 mg/mL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0.116 6%;测得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16.26 mg/g。采用蒽酮—硫酸法测桑葚乌发粥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总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温度70℃热水提取、sevag法除蛋白、乙醇分级沉淀提取金针菇多糖,以及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得多糖的总收率为金针菇湿质量的0.11%,测定多糖的线性范围为1~16μg/mL,对金针菇多糖含量测得的RSD小于2.24%,回收率为97.6%~102.8%。  相似文献   

3.
苯酚—硫酸法测定广东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精制后的广东虫草菌丝体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苯酚—硫酸法测定广东虫草菌丝体精制多糖含量的显色条件进行优选,并对该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以及多糖液中色素、蛋白质的干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测定结果可靠,且不受色素及蛋白质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在最佳显色条件下测得的广东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为10.52%。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水浴提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刺山柑多糖含量,对比其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多糖含量是水浴提取多糖的1.8倍;正交试验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多糖的适宜条件为10 min、80℃、1∶40,提取率为8.88%。  相似文献   

5.
苯酚—硫酸法测定普鲁兰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酚—硫酸法是测定多糖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选用乙醇除去样品中的单糖、低聚糖等干扰成分,然后用去离子水提取样品中所含的多糖类成分。多糖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与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然后用比色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选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普鲁兰多糖测定条件的研究,获得最佳测定条件为:水浴时间15min,水浴温度100℃,浓硫酸5.0mL,苯酚1.0mL,放置时间5min。  相似文献   

6.
建立石油醚去脂-乙醇去杂-热水提取-Sevager法去蛋白-活性炭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麦冬种子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为3.73%,回收率为98.45%,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显色稳定、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波长490 nm处测其吸光度,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02~0.14 mg/mL,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曲线:Y=5.201 8X-0.002 4,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55%,RSD=1.70%,测得的总多糖平均质量浓度为0.874 mg/mL。  相似文献   

8.
大叶南五味子多糖的分级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单体。用乙醇为沉淀剂对大叶南五味子多糖进行分级,Sephadex柱色谱梯度洗脱分离各级多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糖含量、检测洗脱液吸光度值。乙醇分级沉淀结果显示从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分到KPSⅠ~Ⅴ五个级分多糖,糖含量分别为76.51 %、78.36%、95.13%、92.41%、88.35%;Sephadex柱色谱对各分级多糖分离结果显示,KPSⅡ、Ⅲ、Ⅴ中所含多糖分子量基本一致,为纯多糖;KPSⅠ、Ⅳ中含有不同分子量多糖,其中KPSⅠ-1、KPSⅡ-1、KPSⅢ-1、KPSⅣ-6、KPSⅤ-1均为纯多糖。分级纯化的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单体为其化学结构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酶—超声提取金丝枣渣多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超声提取法,从金丝枣渣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探讨了提取金丝枣渣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酶—超声提取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积累参数。结果表明,提取金丝枣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为20min,浸提剂倍数为40,pH值为5.5,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50℃,酶加量为1.5%,多糖提取率为37.13%。此方法是一种简单快捷和高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糖的定义、构成及范围较复杂,其测定方法目前还没有国标,文献报道的方法基本上是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但是试验中存在重现性差的缺陷。根据"粗多糖=总糖-还原糖"的原理推导出"活性多糖=总糖-可溶糖-淀粉"新测定方法,解决了重现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目的在于提取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采用超声波破碎的菌液,用CTAB结合其中的多糖,CaCl2解离,乙醇沉淀等化学方法提取纯化金葡菌荚膜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得到荚膜多糖0.31g,含量为65.06%。结果表明,成功提取金葡菌荚膜多糖,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确定了粗提金葡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适合鲜食或药用加工专用苦瓜品种及明确其采收期,以22个不同苦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苦瓜品种(系)的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等营养品质及采收期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苦瓜营养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平均分别为5.48%、8.34 mg/(100 g·FW)、10.24 mmol/(100 g·FW)、2.33%、8.8 mg/(g·FW)、105.99 mg/(100 g·FW)和53.46 mg/(100 g·FW)。同时,研究表明:采收期对苦瓜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苦瓜采收期以授粉后16~17天为宜,此时苦瓜品质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对苦瓜多糖的研究情况,重点对苦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测定方法的选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对苦瓜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得到破壁超微苦瓜粉,使存于苦瓜细胞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游离释放利用,为苦瓜袋泡茶和片剂加工提供原料,采用可调参数式球磨机对苦瓜进行了破壁超微化粉碎工艺试验研究。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苦瓜细胞破壁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苦瓜破壁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转速423~436 r/min,粉碎时间1.9~2.1 h,球料比6.7~7.2,物料含水率5.6%~6.7%,此时苦瓜破壁率达95%以上。同时,研究表明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可极大地提高总皂苷溶出速率与溶出量,为苦瓜的实际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苦瓜种子蛋白质样品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参数、SDS-PAGE分离胶浓度以及胶条pH范围的优化筛选,建立了适合苦瓜种子蛋白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结果表明:使用TCA-丙酮提取方法提取苦瓜种子蛋白,更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结合使用pH=5~8 IPG胶条以及优化的聚焦程序,能获得分辨率较高、蛋白点清晰、重复性好的2-DE图谱.经银染显色,可检测约66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 H=5~8;该体系适合用于分析苦瓜种子的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苦瓜转录组SSR位点特征和满足苦瓜分子育种对分子标记的需求,利用MISA软件对来自苦瓜材料‘大沥-11’6个组织的59740条转录组Unigene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共检测出3106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发现的SSR个数与总Unigene数之比)为52.00%,平均每2.62 kb出现1个SSR位点。在苦瓜转录组SSR位点中,基元类型主要为三核苷酸,占总SSR位点的42.17%;其次是二核苷酸,占总SSR位点的31.66%。利用Primer 3软件对搜索到的苦瓜转录组SSR位点进行引物设计,然后把获得的引物序列比对回苦瓜的参考基因组,选择上下游引物序列都是唯一比对的序列并去除重复后共获得9135对特异SSR引物。选择MC00上的232对特异SSR引物对‘谭边大顶’和‘华艺320’两个苦瓜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中有219对特异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有效扩增率为94.40%;有31对特异引物扩增产物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为13.36%。本研究开发的苦瓜转录组特异SSR引物为苦瓜的种质资源分析、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引物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的提取方法,以橙子、苹果、猕猴桃、草莓酱等为试材,以半乳糖醛酸为标准物质,采用乙醇沉淀、硫酸-咔唑比色法,对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的酸提取方式的提取条件如提取酸种类、提取液温度、提取液酸度、提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并将用酸提取的效果和用碱提取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酸提取方式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pH 0.5的硫酸溶液在85℃条件下提取60 min。在此条件下,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和碱提取方式的比较发现,原果胶含量高的样品用酸提取比用碱提取效果更好,但香蕉等淀粉含量高的样品因有异常颜色反应而不能采用酸提取的方式。因而确定果胶提取方式为对于酸提取后有异常颜色反应的样品采用碱提取方式,对于原果胶含量较高的样品采用酸提取方式,而对于原果胶含量较低的样品采用酸提取方式和碱提取方式均可。  相似文献   

18.
以苦瓜、番茄、苹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感官评价等方法,综合分析3种主要原料配合在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和保护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功效,研制出风味良好、营养丰富的三合一多功能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为:苦瓜汁5%,番茄汁20%,苹果汁60%,质量分数为40%的糖液5%,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025%的琼脂和0.075%的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  相似文献   

19.
分析超高压鲜榨梨汁褐变的影响因素,探索褐变控制技术,以翠冠梨汁为对象,研究了成熟度、澄清、去心、柠檬酸、抗坏血酸处理对梨汁褐变的影响,测定了色泽、总酚、多酚氧化酶、糖度、酸度、pH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八九成熟的翠冠梨榨汁不易褐变;300~600 MPa超高压处理会加速梨汁货架期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是影响鲜榨梨汁褐变的主要因素,而pH值是影响PPO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澄清处理、去心处理可以降低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一定程度上抑制梨汁褐变;柠檬酸会降低pH值,更接近PPO最适反应pH值,提高PPO活性,加速梨汁褐变;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PPO活性,防止梨汁褐变。因此,抗坏血酸是一种有效控制超高压梨汁褐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