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营口市区内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寄生率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利用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试验。[结果]营口地区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为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和古毒蛾追寄蝇(Exorista larvarum),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18%、2.50%、3.90%和0.94%。[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可能是生物防治营口市区美国白蛾的最佳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2.
姬琨 《园艺与种苗》2019,(4):63-64,79
白蛾黑棒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但采取同一寄主连续繁蜂多代,往往会降低整个种群的雌雄比及寄生率,影响其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从对小蜂补充营养及转寄主寄生2个方面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进行复壮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解决人工繁育过程中蜂种退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摸清营口城区美国白蛾野外越冬蛹的死亡率和天敌的控制情况,为防治美国白蛾和保护利用本地自然天敌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的方法,重点研究营口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死亡情况、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寄生率、感染率等指标。[结果]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的平均寄生率达9.52%,室内饲养的越冬蛹表现为真菌类死亡症状的占12.64%、细菌类死亡症状的占40.41%,病毒类死亡症状的占36.04%,致病性微生物总感染率为89.8%。[结论]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自然控制美国白蛾数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3种主要组分为Z11-16-Ald,Z13-18-Ald和Z9-16-Ald,剂量为300 μg)对60 hm[sup]2[/sup]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布设密度为25个/hm[sup]2[/sup]。对照区为24 hm[sup]2[/sup]种植者使用化学农药代替性信息素防治的水稻田,结果表明诱捕区的卵块数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74.39%;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的发生量较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1.41%;诱捕区田间稻丛的百株枯鞘率、枯心率和白穗率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70.90%、57.01%和44.30%;诱捕区未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区(平均施药1.24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田内玉米螟、赤眼蜂调查,初步认为,在低种植密度下一、二代玉米螟百株落卵块数、落卵粒数较高,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玉米田的一代玉米螟危害较重。相关分析表明,一、二代百株玉米的落卵块数、落卵粒数、蛀孔数、隧道长度、活虫数及一代卵块寄生率等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健株数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穗上折率、穗柄折率、雄穗折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折率略有增加。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赤眼蜂的自然寄生率影响较小,3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一代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略高,为44.24%和39.00%;二代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较高,平均为84.59%和80.8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方法]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和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15天后,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的防效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低,为72.45%。[结论]4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捕食螨控制茶叶害螨生物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释放两种食虫性螨,用以控制茶叶害螨.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释放食虫性螨试验区第10天和第30天茶橙瘿螨虫口密度比对照分别低62.81%~93.19%和48.49%~64.52%,其效果优于化学防治区.  相似文献   

8.
北方春玉米密植条件下玉米螟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于沈阳开展田间试验,对不同密度种植玉米田的玉米螟危害及玉米产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玉米密植对亚洲玉米螟危害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危害在2012年75 000株/hm2小区花叶率、虫孔数和幼虫数显著高于常规田,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花叶率、幼虫数、虫孔数高于常规田,花叶率和虫孔数差异显著;二代玉米螟危害在2012年75 000株/hm2雌穗被害率、虫孔数、幼虫数和被害率显著高于常规田,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雌穗被害率、虫孔数和幼虫数显著高于常规田。2012年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2013年90 000株/hm2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田,常规田百粒重和单穗重显著高于密植田。随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螟危害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黄花乌头播种后遮荫处理提高黄花乌头播种栽培效率。[方法]采用播种后罩遮荫网、不同栽培密度对比、栽培过程中搭架处理等方法对黄花乌头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黄花乌头播种后罩遮荫网为宜,出苗率达85.3%,苗高达4.06 cm;10 cm×10 cm是黄花乌头适宜的栽培密度,株高在(111.0±0.6)cm,地径粗达4.02 mm,块根鲜重达15 840 kg/hm2;搭架处理后黄花乌头倒伏率下降了11.9个百分点,同时促进了黄花乌头的生长,子根数达2.78个,子根直径达0.95 cm,子根长度达3.73 cm。[结论]为东北地区黄花乌头播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烤烟新品系FG-1的栽培特点,形成其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在贵州省设置不同施氮量与不同密度试验,探讨烤烟新品系FG-1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最佳施氮量。[结果]不同密度、施氮量对该品种大田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施氮量在112.5kg/hm2田间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密度13 000株/hm2,施纯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下,产量适中,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的是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05.0 kg/hm2的处理。[结论]FG-1烤烟新品系最佳种植密度为13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105.0 kg/hm2。  相似文献   

11.
XJT9907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菜单胚雄不育丰产、中糖、中抗丛根病、抗根腐病二倍体杂交种。XJT9907以单胚雄性不育系JTD201A为母本,以多胚高糖、丰产、耐丛根病、耐褐斑病的二倍体自交系M39-8-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收获母本种子。结果表明:XJT9907区试预备试验块根产量较对照KWS2409增产8.0%;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85度。在区试中块根产量较对照KWS2409增产13.0%;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92度。中抗甜菜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低10.03;抗甜菜根腐病,根腐病发病率比对照低1.13个百分点;耐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比对照低4.00。田间综合鉴定考察结果该品种为1级。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6500株/667m~2(90000~97500株/hm~2)。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甜菜抗丛根病杂交种内糖(ND)38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内糖(ND)38是二倍体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母本是来自德国KWS公司的CMS66181,父本是采用胚珠培养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9-7705。1999~200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抗(耐)丛根病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甜研303提高85.5%、1.31度和101.2%,病情指数比对照低11.6。2001年在中度(3级)丛根病地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7.5%、1.68度和154.7%,病情指数降低33.0。在华北、西北甜菜平作区适宜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龙眼幼果期荔枝蝽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龙眼幼果期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osaDrury)若虫密度与落果率的相关性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龙眼幼果期幼龄树及成龄树2龄若虫密度防治指标分别为1.6头/果穗和1.2头/果穗,而相应的有虫果穗率分别为33%和26%。同时,根据福建龙眼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产量、价格相应的虫口密度及有虫果穗率的防治指标,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早熟高糖新品种德育95/7选育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 《广西蔗糖》2007,(1):11-14
德育95/7是从新台糖1号为母本,崖城73/226为父本杂交而育成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好,分蘖中,成茎率中,中茎种,宿根发株率高并特好,大生长期生长快,节间长,有效茎多,粗生耐旱,抗风,抗病虫力,宿根性特强.品种比较结果:德育95/7新植、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06553 kg/hm2,含糖量16935 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分别增产24.2%、43.7%,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5.95%,比对照种增2.5个百分点;德宏州和潞西市区试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产蔗99410 kg/hm2,比对照种粤蔗93/159增产2.7%,含糖量14948 kg/hm2,比对照增产4.3%,平均蔗糖分15.24%,比对照粤蔗93/159增0.2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农药处理甘蔗,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以此研究不同农药处理对甘蔗枯心率、蚜虫为害株率、螟虫蛀率、有效苗数、株高、茎径、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农药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亩蔗茎含糖量在农药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以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大390条/亩、1.79吨/亩、0.267吨/亩;组合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70%噻虫嗪)产量比对照大1.59吨/亩。综合分析得出,施用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绵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甘蔗种植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辽棉5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方法]以辽棉52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棉52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直径、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棉花株高及衣分呈增加趋势,第1果枝着生高度、单株果枝数、霜前花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则先升后降。综合考量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辽棉5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棉花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盘锦稻区水稻潜叶蝇发生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昕  白谦  杨洋  刘欢 《北方水稻》2015,45(3):38-40
为探明水稻潜叶蝇在盘锦稻区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产量的损失情况,2014年,在盘锦大洼县王家镇和盘山县胡家镇进行了水稻潜叶蝇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盘锦稻区水稻潜叶蝇以第2代为害为主,发生期集中在5月25日至6月25日,在百株水稻虫口密度为25、50、75、100头时,为害差异显著,当虫口密度为75/百株时,需引起重视,当抽口密度上升到100头/百株左右时,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已达到20%,因此,此虫口密度下必须防治。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胶木兼优引进品系热试21高级系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品系热试21是引种的胶木兼优品系,经过10 a的高级系比区试种试验,综合表现突出:开割前离地1.5 m处树围平均增粗8.72 cm,极显著高于对照(RRIM600);开割后3割年间的平均年干胶产量2.22 kg/株和1 012.05 kg/hm2,分别比对照高55.24%和146.04%;在2008年寒害中寒害级别低于对照,10 a累计风害断倒率低于对照;第3割年末死皮停割率为3.0%,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根据该品种特性,建议在相似类型植胶环境扩大试验试种面积。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 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为协调其药剂防治与天敌(日本食蚧蚜小蜂)利用,在室内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三氟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3种药剂喷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均为100%,而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为2.61%~17.39%;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蛹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羽化后成虫寿命最长为螺虫乙酯1 500倍液处理(23.89 d),最短为溴氰菊酯1 500倍液处理(0 d);用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高龄幼虫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噻嗪酮,羽化后成虫寿命以氟啶虫酰胺2 500倍液处理最长,为18.80 d;药剂处理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溴氰菊酯。因此,以成蜂死亡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参数为评判,推荐使用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防治橡副珠蜡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