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社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载体。但农民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当前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业人口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目前集中体现在农民增收难,农民增收难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业人口素质偏低,使得农业、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片面追求升学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缺乏以农村为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弱了农业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要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建立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家庭教育支出的诱导和激励,调整农村中学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措施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Settlement Strategy and Present Mai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谈农村基层种子管理工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依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命脉。农业发展的好坏、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关,为此做好农村基层的种子管理工作,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对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我国农村基层的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以期能保障我国农村基层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农业经济提升。  相似文献   

6.
kblyz@163.com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概念、特点,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滞后,社区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和德育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赵秋莲 《种子世界》2021,(8):0180-0182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已成为了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推进三农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农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真正实现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这也是当前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要求。当前,农村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在制度、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有序开展好农村经济组织的有效发展,要以财务会计工作为重点,实现乡村真正脱贫,实现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农村教育的状况,认为农村教育落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是我国农村经济 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大力发展农村教 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关乎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关乎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多方面的反应了当前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30007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03级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贾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94-198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对农村社区及其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农村几千年“聚族而居”格局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目前的“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是难以消除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农村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宗族,反对片面的打压。根据农村“聚族而居”的现状,合理利用和引导宗族,使其在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促进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13.
杨彬如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52-25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造成的城乡教育不平衡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城乡教育失衡由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差距、城乡师资力量差距和城乡教育机会差距这3方面原因造成。教育的城乡差距反过来又在经济方面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形成了“经济滞后——教育落后——经济滞后”的恶性循环。在就业方面,造成农村人才不足的同时城市就业压力过大。在社会发展方面,造成农村的人口、法制、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城镇的水平。最后提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从教育机会分配的优惠政策、提高教育资金投入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这3个方面入手,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4.
青壮年、素质较高的农民离村进城发展后,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造成了乡土人才的流失,扩大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造成了一部分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的步伐,积极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回乡创业的农民创造种种优惠条件,完善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建设等,加快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何云峰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497-497
实现现代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农村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特征,明晰了现代农村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地域性、多样性、实效性、后现代性特征等5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97~2002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由68.28增加到75.28,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1.92 %,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非常平稳,在6年间共增长了 796.67 hm2,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0.47 %。以上数据反映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广州的城市化是以自组织为主的城镇化,产业与居住的分散化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呈现均衡性特征。这样实质上把有限的农村空间割裂为多个不大的发展中心。这种多中心往往导致无中心,即建设无重点、发展无中心、各乡镇过度竞争,造成区域内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低效率配置,影响资源向优势区位的流转,无法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当前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其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广州市有农村居民点的各区(县级)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条件可以对上述区域进行分类,分别采用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