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平  李永成 《中国马铃薯》2007,21(3):187-189
<正>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西秦岭山脉南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交汇地带,该县气候冷凉且南北差异大,北部冷凉偏旱,南部高寒阴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病害发生轻,传播病毒媒介昆虫少,所产马铃薯种薯品质优良,种性强,带病少,异地调种增产潜力大,为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区域,是甘肃乃至周边省区马铃薯良种供应基地,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这对渭源马铃薯良种繁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正> 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从1986年冬季开始在蔗田套种马铃薯试验,现调查总结如下.1 土壤选择合理选择的蔗田层较深厚,土质松软,灌排方便,含有机质较多,近两年内未种过马铃薯或其它茄科作物,肥力中等,这样的蔗田套种马铃薯避免了因土壤带菌引起马铃薯病害造成损失的现象.2 选用良种,精选种薯去冬从围场县引进试种的是高产、抗病的菜用良种克新1号和粮菜两用良种集农958,代替了过去杂乱的商品薯.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正> 马铃薯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我国南方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有些首区每年因此病减产10%~15%,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带病种薯是马铃薯青枯病历年发病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侵染源。常规的种薯检验方法主要根据病害症状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  相似文献   

4.
在秘鲁利马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采用36℃高温处理结合分生组织培养做为汰除马铃薯病毒的常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马铃薯X 病毒(PVX)和S病毒(PVS)等重要病毒较容易汰除。但至今还没有成功地汰除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的例子。只有 Stace-Smith 和 Mellor 曾报道过,他们从培养在33~  相似文献   

5.
定西市马铃薯病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马铃薯也是定西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害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成为制约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2004年9月对全市7县(区)21个乡(镇)的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每块地调查发病株和未发病株各10株.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典型的流行病害,几乎分布在全世界所有马铃薯栽培地区.它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最重的一种病害.在我县历年均有发生,部分地方较重,造成马铃薯早衰,大面积减产,严重危害了马铃薯的生产与发展.本试验考察不同病指、发病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找出马铃薯晚疫病经济、高效的防治药剂,以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7,(3):154-159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是影响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具有广泛的自然寄主,可侵染马铃薯、番茄和辣椒等重要作物。该病害可通过植物学种子、花粉或卵细胞、无性繁殖以及机械等方式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可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块茎畸形、变小,商品性和商品薯率下降。该病害主要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加强种质资源和种薯卫生管理、加强检验检疫以及实行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中国马铃薯种植大省,但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马铃薯病害愈加严重。为探究山东省马铃薯常见病害发生情况,于2015年秋季采集了滕州、泰安和高密3个市区的44个样本,提取病株的DNA和RNA,分别对这些样本进行13种马铃薯常见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的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发现的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疮痂病、黑胫病、干腐病、黑痣病、病毒病PVX和PVY。这将为山东省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可侵害马铃薯等数百种植物.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土传性的微管束病原菌,可通过土壤、灌溉、植株、种薯等进行传播,寄主范围广,并随着气候变化、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耕作方式的不同而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者可使马铃薯减产80%,甚至绝产.由于该病的寄主不断增加,防治技术有限,该病已成为目前许多栽培植物的重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1 选地选茬克新13号马铃薯适应范围较广,对土地的要求不太严格,除过酸、过粘、低洼及盐碱土壤外均可种植,但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漫川漫岗地为宜。在大田栽培时,最好前茬为禾谷类作物,其次是豆茬,而麻类、烟草、甜菜、甘薯等前茬不宜种植;在市郊地区栽培不宜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的蔬菜茬口,防止马铃薯感染病害,造成退化减产。2 精选种薯选择种性优良的块茎做种薯,是提高克新13号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要选择脱毒原种2代或良种1代马铃薯作为种薯,挑选个大薯圆的为最好,不宜选择畸形或小薯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d Solani (Ell.el marl) Jones etGroul]分生孢子的空气捕捉、病害系统观察及降雨条件的记载,研究了该病菌分生孢子传播、病害发生的规律及与降雨的相互关系。1981~1986年3年的研究表明,早疲病害分生孢子在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内均有传播,其发展形式呈“波浪”式增长;每次增长均是在雨后2~3天;降雨的数量、时期、频率和历期决定着孢子传播“波浪”的具体形式;前期降雨对整个孢子传播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病害发生呈“S”型增长;病害每次急剧增长都出现在孢子传播高峰期后的10~20天;病害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空气传播的孢子。研究结果有助于马铃薯早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以及预测预报和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薯生产者提供无病种薯的观念不强,用种者常将非种薯做种薯应用,品种引进和调运过程中忽视检疫把关;甚至有的种植区域种薯生产地区,不注意轮作倒茬;还有的在种植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措施落实的不认真。种种原因,致使马铃薯病害日趋严重,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也称黑色粗皮病)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发病普遍,危害程度也在加重,一般发病株率4%~6%,重的达20%左右,降低了产量,影响了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江 《中国马铃薯》2003,17(5):314-315
1 前 言兴安盟阿尔山市地处内蒙古东北部 ,是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属于北方一作区的高寒栽培区。是内蒙古的高产种植区和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晚疫病 ,已成为阿尔山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对阿尔山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的情况作一总结 ,供生产上参考利用2 发生及流行原因2 1 品种与病害的关系阿尔山的农业比较落后 ,农民的市场观念淡薄。种植马铃薯品种杂乱 ,良种更新慢。 70年代育成的品种 ,到现在仍大量种植 ;脱毒种薯种植比例小 ,而且种植时不重视良种的提纯复壮 ;不能科学地进行良种繁…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是由Clavibac- 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引起的一种危害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它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每年都造成较大损失,世界各国也把它列为重要的进出口植物检疫对象,要求种薯带病允许率为"0"。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病原菌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概况马铃薯晚疫病是欧洲最早发现的病害之一。19世纪40年代,该病曾在欧洲数次大流行,致使马铃薯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此后,晚疫病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迄今仍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的一大威胁。解放前后,我国马铃薯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和环腐病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常见病害,可发生在马铃薯生长或贮藏期.马铃薯是人类消费的第一大非谷类粮食作物,马铃薯软腐病和环腐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上述2种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所造成的危害特点及国内外主要防治研究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 马铃薯黑粉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病害,同时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要检疫性植物病害.1943年Barrus和Mul-ler在秘鲁发现这种病害,当时称之为马铃薯块茎安德安病害.1944年Barrus确定这种马铃薯病害是由一种黑粉病菌引起,并将这种黑粉病病菌定名为Thecaphorasolani.1 黑粉病的发生1.1 症状  相似文献   

19.
刘卫平 《杂粮作物》2001,21(5):54-54
在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 ,晚疫病不仅降低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经营者的收益 ,一些品种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影响。晚疫病能造成茎叶枯斑或提早枯死 ,减少同化作用的面积或缩短同化物的积累时间 ,从而降低产量 ;在病害流行的年份 ,又易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腐烂。要充分发挥马铃薯固有的丰产特性 ,提高马铃薯单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近几年来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主要药剂是 2 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但应用实践证明 ,该药剂不能有效地防治晚疫病 ,一旦发现中心病株 ,在两天内 ,马铃薯均因茎叶枯斑而死亡。经…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以带病种薯为主要传播途径,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质量,具有易传播、早期症状不明显、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文章对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成因和发病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病菌的检测方法、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推动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