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保证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有一个较舒适的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何掌握鱼塘水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养鱼池塘中,水质的管理和调节是整个养鱼过程都应注意的问题。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又由于夏季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向鱼塘中投饵施肥较多,鱼塘水质容易变坏,造成鱼类缺氧浮头,在气温高、气压低的闷热天气,甚至会泛塘,此外,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与鱼塘水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夏季特别要重视鱼塘水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潘树良 《科学养鱼》2003,(12):27-27
近年来,养鱼户为了提高成鱼和鱼种产量,纷纷建造高产鱼塘。那么,建造高产鱼塘应注意些什么呢?1.注意鱼塘位置的选择高产鱼塘应建造在河道、水库、渠道、山塘附近。这样,水源可靠,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另外,应建造在住地附近,便于管理,但不宜建造在苦楝树旁。2.注意鱼塘土壤要求壤土和含沙土均可,但以壤土为好。若是沙土,应用黄泥垫底夯实,防止漏水。3.注意鱼塘水质要求鱼塘水质及水源水质要求无污染、无毒,不含对鱼类有害物质。4.注意鱼塘面积的要求鱼种塘1~3亩,成鱼塘3~10亩为宜。鱼塘面积过大易受风浪袭击,不易培肥水质,不便管理和捕…  相似文献   

4.
“叶医生真的很感谢你啊,谢谢你帮我治好鱼病,我鱼塘里的鱼今天吃料恢复正常,病全好了”,一位养殖户紧紧握住渔医叶小刚的手感激地说道,“我今天过来买些水质调节剂。你说的对,平时要保持好鱼塘水质,水质调节好了鱼就不容易生病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对高产鱼塘水质恶化引起暴发性鱼病的问题,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池塘水质恶化的形成规律,恶化水质的特性及对鱼类产生的危害有初步认识,并为处理水质恶化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引起池塘水质恶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彻底清塘消毒、寻求适宜水源、适时添加新水、增加水中溶解氧、定期泼洒生石灰、培肥水质、科学施肥投饵、定时测定水质等方面介绍了优化鱼塘水质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浮游植物评价网箱养鱼对鱼塘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恒龙  张永忠 《水产养殖》1998,(1):14-15,13
应用沉降法收集浮游植物,评价网箱养鱼对鱼塘不质的影响,通过四季采样,对浮游植物进行群结构,生物数量,污染指示属,多样性指数,叶绿素A含量等参数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鱼对鱼塘水质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鱼体的生长呈现逐季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殖池塘以及进、排水口的水体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合TN/TP(质量比)变化分析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试验结果:养殖期内池塘水经历了Ⅴ(中—富)营养型—Ⅵ(富)营养型—Ⅴ(中—富)营养型的变化,混养鱼塘水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目标等级Ⅳ(中)的达标率为0%;进、出水口水体的TN和CODMn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的水质明显优于出水口;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出水口水质的达标率为100%。影响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因子依次是TN、TP、CODMn,T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信,适用于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宋阳 《河南水产》2004,59(4):17-17
鱼塘中后期水质管理的标准是:水质清新,肥度适宜,池水呈黄褐、油绿、草绿带黄色,透明度20~40cm,无油膜,不形成水华,无腥臭味。即所谓的“肥、活、嫩、爽”。依据笔者几年的亲身实践,做好鱼塘中后期水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张开志 《齐鲁渔业》2009,26(3):31-31
1春季鱼塘水质特点 春季鱼塘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普遍较少,蒸发量却是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比较明显,池塘应及时注水。二是水质较差。越冬后的池塘水质呈老化状态,水体下层往往会积聚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容易缺氧。老化的水体溶氧含量明显减少,若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水中更容易缺氧。  相似文献   

11.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山区鱼塘放养鱼类,由于面积小,至今还沿用传统养鱼方法,但对水质改良有一套投资小、见效快。无公害的调控方法,对提高鱼产量,改善鱼品质效果显著。 一、污浊水 鱼塘中流入过多的废水,有的还带有病菌,使池水污浊,造成水质严重恶化,鱼易患病。要及时排水,同  相似文献   

13.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8,25(5):42-42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新开挖的鱼塘,施放绿肥沤不烂,塘水透明见底,养的鱼长得慢而且瘦,有时还会死鱼。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鱼塘水质酸性大而引起的。对这些酸性鱼塘,要进行改造,才能夺取渔业丰收。  相似文献   

14.
陈万光 《内陆水产》2003,28(2):26-26
根据鱼塘水质的一些宏观物理指标,不借助任何仪器和工具,用肉眼即可大体判断鱼塘水质的好坏。其中水体的颜色就是我们经常用以判断水质好坏的宏观指标之一。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推断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并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也可以说,看水色是养鱼的基本功。下面粗略地介绍几种常见水色及其成因,以供参考。浑浊暗灰及蓝绿色这种颜色的水,透明度较低,混浊度较大。水中含有颤藻等蓝藻较多。水面有时有一层黄绿色浮膜,这时,通过对浮游植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水中含有大量的微囊藻及囊球…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08,29(1):18-19
由于目前水产集约化养殖比较普遍,水质的调控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控好鱼塘的水质,已成为许多养殖者孜孜以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病害防控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秋季鱼塘的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发病率的高低,也影响养殖效益。高产精养池塘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和一般的低产、混养鱼塘的水质判断方法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所差别。所以,一套适合高产鱼塘的水质判断方法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江苏淮阴市水产养殖场“东大口”大鱼塘水质因受严重污染,致使9万多公斤鱼类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万元。  相似文献   

19.
秋季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质增多,致病菌大量繁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水质调控仍是本月日常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对6个鱼塘的浮游藻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其中3个采用微孔增氧方式,其余3个未采用。结果表明,各鱼塘内分布的浮游藻类共4门18科42属57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较多,分别为28种和16种。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与未采用的鱼塘相比,绿藻门没有显著变化,蓝藻门的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明显增加。各鱼塘浮游藻类的细胞丰度显示,未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都以蓝藻门所占比例最高,绿藻门次之,再次是硅藻门,而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都以绿藻门所占比例最高,硅藻门次之,再次是蓝藻门。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与未采用组相比,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