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钙处理对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用CaCl2溶液对甜杨桃果实进行真空浸渗处理,结果表明:1.低浓度Ca处理(0.025mol/LCaCl2)抑制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效果不明显;2.高浓度Ca处理(0.15mol/L和0.2k0mol/L CaCl2)能显刺激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的变化;3.适当浓度的Ca处理(0.05mol/L和0.10mmol/LCaCl2)能显抑制杨桃果实采后呼吸、乙烯释放,减少可溶性固形物、还  相似文献   

2.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glase)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对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处理果实冷藏(12 d)后回至室温第 3~4 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2+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纸片型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采后‘香蜜’甜杨桃果实病害指数、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采后杨桃果实用0(对照)和0.6μL/L的纸片型1-MCP处理12 h后,在(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病害指数、果实抗病相关酶如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果实相比,纸片型1-MCP处理能有效降低杨桃果实病害指数,提高CHI、GLU、PAL、PPO和POD的活性,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表明纸片型1-MCP对抑制杨桃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及酚类物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香蜜’甜杨桃果实为材料,研究0.6 μL/L 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12 h对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的杨桃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保持杨桃果实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减少果实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增大,保持较高的果实好果率。因此认为,0.6 μL/L 1-MCP处理12 h能有效抑制采后‘香蜜’甜杨桃果实的衰老进程,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5.
詹嘉红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8):1489-1493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杨桃果实过氧化物酶(POD)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桃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3.5 min,最适pH为 5.6,最适温度为30 ℃,100 ℃处理 30 s 后 POD 活性完全丧失。POD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Km=1.68×10-2 mol/L,Vmax=15.267 U/min,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为v=15.267[S]/(0.0168+[S])(U/min)。抑制剂对 POD活性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本研究可为杨桃保鲜贮藏和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董尚胜  童启庆 《茶叶科学》1995,15(2):105-110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I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之间但有不同倾向性,RuBPCase蛋白水平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极显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NPR)呈极显正偏相关,而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及GO活性与NPR之间的偏相  相似文献   

8.
钙对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的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pH、Ca2+对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适pH为6.0;此条件下的Ca2+浓度为0.01~20.00mmol/l,低浓度的Ca2+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a2+浓度升高,则作用减弱;最适浓度为0.1mmol/l。Ca2+能延缓杂交水稻叶片的衰老,主要原因是由于Ca2+能提高叶片中活性氧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荔枝果实采前喷施0.5 mg/mL香菇多糖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效应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前香菇多糖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并延缓了花色苷降解,抑制了荔枝果实果皮的褐变进程;轻微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此外,采前喷施香菇多糖还提高了果皮中的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由此表明,采前喷施香菇多糖可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而延缓荔枝果实的衰老,并通过诱导荔枝果实的抗性来减少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3、0.6和0.9 μL/L)处理对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的‘香蜜’甜杨桃果实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延缓杨桃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减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其中0.6 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15±1)℃下贮藏20 d时,果实好果率达72%,果实外观仍保持鲜绿色、果实质地较硬、食用时酸甜适口。因此认为,浓度为0.6 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香蜜’甜杨桃果实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钙处理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试验了不同浓度的CaCl2,Ca(NO3)2和CaSO4三种钙盐对大豆生长前期盐胁迫的缓冲效应,结果表明:CaCL2,CaSO4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以15mmol/L,CaCl2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Ca^2+对芒果果实后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Ca^2 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glase)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的相关性。Ca^2 对果实后熟悉具有双重效应,当Ca^2 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 处理果实冷藏(12d)后回到室温第3~4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 的制效应。并讨论了Ca^2 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年蓬中焦袂康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脲酶抑制实验、酪氨酸酶抑制实验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年蓬中焦袂康酸的脲酶抑制率、酪氨酸酶抑制率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作用浓度的增大而活性增强,表现出较好的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_2溶液处理后对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室温(25±1)℃下贮藏的红江橙部分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钙(<4.0%CaCl2)对红江橙的生理变化影响不明显.高浓度钙(6.O%,8.0%CaCl_2)能显著刺激红江橙的生理变化,导致果实腐烂增加.适当浓度钙(4.0%CaCl_2)溶液处理能有效降低红江橙的呼吸强度、减少乙烯释放量: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的趋势、抑制组织MDA含量和果皮电导率的升高,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作用:还有效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减缓了果实的软化速度,56 d时果实的腐烂率仅为3.1%,比对照的低39.6%(p<0.01).  相似文献   

15.
杨桃草酸的分布及其果实草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新加坡甜杨桃和广州本地酸杨桃的叶、叶柄、根和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及其不同部位进行了草酸含量的测定,同时对不同施肥处理、热水处理的甜杨桃果实分别进行了草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杨桃果实草酸含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谢花80d左右处于低峰值;杨桃叶片的草酸含量最高,果肉的草酸含量最低;施有机肥可有效降低甜杨桃果实水溶性草酸含量;热水处理3 min可降低果肉水溶性草酸含量4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抗坏血酸对菠萝果实采后保鲜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巴厘”菠萝(Ananas comosus cv. Comtede Paris) 为材料,分别用 0.2%和 0.4%(质量体积百分比 w/V)的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sA)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为 对照,0.02 mm 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 85%~95%的水果储藏库中贮藏,观察采后菠 萝黑心病发生与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sA 处理有效地延缓菠萝黑心病的发生,保持菠萝果实的硬度,抑制可 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 C 含量的减少,在贮藏后期能够有效地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果肉氧化酶活性 测定结果表明,0.2% AsA 处理可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增加,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活性。可见,AsA 能够有效地延缓菠萝黑心病的发生,保持采后菠萝的食用品质,抑制采后菠萝 果实酚类物质酶促氧化的发生,延缓菠萝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并且 0.2% AsA 的处理效果优于 0.4% AsA 的处理效果, 因此 0.2% AsA 为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7.
镉胁迫对草莓氮代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丰香"草莓品种为材料,研究镉胁迫对草莓氮代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镉降低了草莓叶和根中的含氮量及叶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但各种水解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镉胁迫下,草莓根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镉抑制草莓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而使草莓叶中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升高.镉处理使草莓果实中的某些矿质元素及维生素C含量降低.更重要的是,镉被草莓吸收后,会积累在草莓果实中.草莓果实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镉的浓度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土壤中镉浓度超过0.267 mg/kg时,草莓果实的镉含量就将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表明土壤中添加镉对草莓果实的品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源抗坏血酸对圣女果采后生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圣女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及采用50 m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浸泡果实30 min并在15℃下贮藏,研究抗坏血酸处理对果实生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的抗坏血酸处理效果最好。50 mmol/L抗坏血酸处理有效延缓了圣女果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推迟其成熟衰老进程;抗坏血酸处理还能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快速升高,提高了果实贮藏后期SOD、POD的活性,抑制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抗坏血酸处理也抑制了果实中PPO活性的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果实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PPO活性及Vc含量密切相关。外源抗坏血酸能有效地抑制采后圣女果的成熟衰老进程,有较好地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试验中,增加甲黄隆喷雾能显著减少tralkoxydim防除野燕麦的活性。该现象在 tralkoxydim低剂量(例如,125ga.i/ha)和甲黄隆高剂量(8或 12 ga.i/ha)使用时非常明显。甲黄隆能单独显著地使野燕麦生长发育减少。而绿磺隆在剂量达到 33ga.i./ha仍不能减小野燕麦生长,只能引致 tralkoxydim的活性轻微的下降。在混合使用时,施药后6h时甲黄隆能使施在叶片上的14C-tralxoxydim的吸收减小,但是在后来的取样时间里不影响14C-tralkoxydim的吸收和移动。在体外分析中,分析剂中的甲黄隆10μM 和100μM对野燕麦辅酶羧酸酶(ACCase)的活性无影响,也不干扰tralkoxydim对ACCasc的抑制作用。另外,用甲黄隆4,8和12g/ha处理野燕麦植株,喷药后24-96h收获时,并没有降低可提取的 ACCase的活性水平。甲黄隆对生长发育的暂时性抑制为绝大部分tralkoxydim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提供了充足的持续时间,因此减少了tralkoxydim所引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SO2释放剂对龙眼贮藏效果及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适量SO2释放剂处理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果实,显著地提高了果实的好果率,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果皮PPO(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了果实的营养消耗,抑制了果皮捣变,改善果实外观。SO2处理刺激了果皮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同时也导致果皮MDA(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