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冬季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养分分析,研究冬季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结果表明,冬季马铃薯施用氮磷钾分别增产38.7%、10.7%和23.6%,增产效果是N>K>P;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氮磷钾肥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氮磷钾肥的平均产投比分别为10.8、5.9和5.7,氮肥在低肥力土壤的产投比最高,磷钾肥则在中高肥力土壤的产投比较高。氮磷钾的平均推荐施用量为N241kg·hm-2、P2O596kg·hm-2和K2O290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1.2。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白菜氮磷钾肥效及其适宜用量。11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大白菜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47.4%;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产41.26%、14.90%和25.53%,增产效果为NKP。氮磷钾肥的平均产投比分别为13.8、13.2和9.7,氮肥在低肥力土壤的产投比最高,磷钾肥则在高肥力土壤的产投比较高。不同土壤肥力等级和产量水平的三要素推荐施肥量有一定的差异,平均经济施肥量为N232.0 kg.hm-2、P2O570.5 kg.hm-2和K2O 209.6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3∶0.9,预计产量为33308.7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壤反硝化潜势与施肥之间的关系,对长期定位试验地采用4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用氮磷钾肥(NPK)、施用有机肥(OM)、施用氮磷钾肥加有机肥(NPKOM),采用田间取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并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反硝化潜势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最高,施用氮磷钾肥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最低。影响土壤反硝化潜势的主要因素有pH、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会提高土壤反硝化潜势,增加土壤N2O的排放。氮磷钾肥会降低土壤的pH值导致土壤反硝化潜势降低。氮磷钾肥加有机肥混合施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可以降低单施有机肥土壤反硝化潜势,并降低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毛豆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结果表明:N2P2K2处理毛豆的平均产量比不施肥处理增产17.9%,说明施肥对毛豆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毛豆施用氮磷钾肥料平均分别增产16.0%、6.8%和6.1%,增产效果为N>P>K。氮磷钾肥的平均产投比分别为4.5、3.2和2.4;氮磷肥在中高肥力土壤的产投比较高,钾肥则在中低肥力土壤的产投比较高。平均推荐施用量为纯N 202 kg/hm2、P2O5 81 kg/hm2和K2O 100 kg/hm2,其预测产量为20 71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0∶0.50。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定位试验和河北省土壤养分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后土壤有机质比10年前提高0.14~0.21个百分点,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秸秆不还田提高0.02~0.1个百分点;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质量。与1982年相比河北省土壤有机质除张家口、承德下降外,其余9地市都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11个地市全部上升,土壤速效钾11个地市则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7.
磷肥施用方法对滴灌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膜下滴灌水稻磷肥施用技术,为膜下滴灌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方法对膜下滴灌水稻的增产效应、产量结构、氮磷钾养分阶段吸收量和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及分布.结果表明,滴灌水稻氮、钾肥随水滴施配合磷肥40%基施+60%滴施增产39.1%;稻株氮、钾养分含量生育前期最高;分蘖期吸收氮磷钾占全生育期30.72%、19.31%和22.32%;氮肥移动性好,磷肥移动性弱,钾肥介于两者之间.滴灌水稻氮肥和钾肥可全部随水滴施,磷肥应采取滴施为主,基施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蔬菜的需肥特性及保护地土壤的特点,并总结了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如增施有机肥料、基肥深施、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施用、根外追肥、加深土壤翻耕、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相似文献   

9.
下湿紫泥田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湿紫泥田又称鸭屎泥田,是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主要的潜育性水稻土[1].然而,以往对这类土壤上水稻的合理施肥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下湿紫泥田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果,旨在探索该土壤上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模式,为生产上实现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松桃县盛产红薯的自然优势,把当地红薯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土壤样本的测试结果,结合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从目标产量法角度出发,对泥质土壤氮、钾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红薯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质土壤氮钾分期施肥为好,其中,氮肥按基肥60%、苗肥25%和现蕾肥15%的比例,钾肥按基肥80%和现蕾肥20%的比例进行施用最佳,能显著提高肥料效应.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为2 401.2 kg/667m2),其次是处理2(为2178.8 kg/667m2),第三位是处理5(为2 066.22 kg/667m2),前三位的产量分别比产量最低的处理7(为1 725.3 kg/667m2)新增鲜薯675.89 kg/667m2、453.56kg/667m2和340.91 kg/667m2,分别增产39.17%、26.29%和19.76%.  相似文献   

11.
进行“3414”田间试验,建立蔬菜氮磷钾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研究三要素最佳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经济施肥量平均分别为,叶菜类蔬菜N(231士63)kg· hm-2、P2O5(77士30)kg·hm-2和K2O( 190士48)kg·hm-2,根茎类蔬菜N(183士37)kg·hm-2、P2 O5(130士40)kg·h...  相似文献   

12.
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肥效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赞德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294-1298
为探讨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应用"3414"设计开展15个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目标产量受到空白区产量水平的强烈影响,二者间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平衡施肥的处理(6)平均产量为8 397kg·hm-2,氮磷钾化肥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6.2%、6.5%和8.3%,平均净产值为21 663元·hm-2,比氮、磷、钾缺素区的净产值分别提高了14.4%、4.5%和6.3%。按照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3个类型对多点试验资料进行归类和回归建模,表明中稻N、P2O5、K2O平均推荐施肥量分别为219、95、154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43∶0.70。但3种稻田类型的稻谷产量水平有显著差异,氮磷钾最佳施用量有明显的差别,在施肥实践中应因土、因产量确定适宜施肥量。结果为中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施肥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福建主要蔬菜氮磷钾施肥效应,建立菜田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根据148个试验的空白区产量水平,将土壤肥力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对蔬菜产量贡献率为(50.9士12.8)%,随土壤肥力等级的降低而明显下降;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叶菜类、...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生产水平,为高产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中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120kg.hm-2,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13∶1.00∶1.69。不施氮肥平均减产33.8%,不施磷肥平均减产21.1%,不施钾肥平均减产21.6%。从产量上看,最佳处理为N2P2K3,即N 90kg.hm-2、P2O 80kg.hm-2、K2O 13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31.9%。  相似文献   

15.
以N、P2O5、K2O三个因素、5个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大棚草莓底肥的最佳肥料配比。结果表明大棚草莓施用有机肥,缺乏N、P、K任何一种肥料时,产量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高肥水平比低肥水平产量高,高肥水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的施用量以氮(N)、磷、钾(K2O) 均为210 kg·hm-2为最好,氮、磷、钾比例为1∶1∶1。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刘红等大棚草莓平衡施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氮(X1)、磷(X2)、钾(X3)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和施肥量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与肥料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301.48+178.19 X1+27.64 X2+40.29 X3-56.18 X12-22.08 X22-13.05 X32+22.87 X1X2+6.14 X1X3+2.93 X2X3,该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5(纯氮),84.0(P2O5)和84.0(K2O)kg.hm-2,最高产量为8 371.95kg.hm-2,施肥配比为1∶0.36∶0.36。该试验区土地肥力情况为氮素水平低下,磷素、钾素水平中等。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1%、磷肥为17.5%、钾肥为41.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51(氮)、1.14(磷)、0.56(钾)。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越冬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效应函数模型,用于计算推荐施肥量,为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的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越冬中熟花椰菜品种‘120天’为材料,通过“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单形格子设计,分别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建立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产量、外观成品率和与营养品质有关的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以及阶段施氮肥的产量效应函数模型。在不同地块土壤养分分析基础上,将施肥效应函数模型运用于花椰菜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花椰菜产量、外观成品率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之间回归关系极显著并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寻优得到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2.83、P2O5 89.65、K2O 201.41 kg•hm-2,其最高产量为19 089.25 kg•hm-2,进一步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最高产量下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的较优施氮比例为0.4313﹕0.2427﹕0.3260。寻优得到最高出口成品率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434.20、P2O5 90.11、K2O 213.92 kg•hm-2,其最高成品率为84.95%。通过对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模拟及主效分析,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主要受氮肥含量的影响,施氮量为394.62 kg•hm-2时,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达到极大值。结合施肥模型,在分析土样养分含量基础上,运用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完成30份地块不同生产目标的氮、磷、钾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生产目标和土壤基础肥力不同,施肥模型推荐的最优施肥量均有差异。以追求最高产量下不同地块的施肥推荐为例,氮、磷、钾最大推荐施肥量比最小推荐量分别高7.92%、10.21%和68.39%。【结论】建立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可以对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下的地块进行施肥推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江汉平原腹地江北农场5个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中稻的增产效果明显,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稻谷最高增产695.1~2 414.7kg.hm-2,相应增产率为8.6%~37.8%,纯增收1 011.2~3 563.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180~200kg.hm-2,P2O555~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20.
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双城、海伦和依安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黑龙江省黑土玉米产量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钾。与最佳施肥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平均减产23.4%,少收入2 514元.hm-2;不施磷肥平均减产15.9%,少收入1 699元.hm-2;不施钾肥平均减产16.3%,少收入1 646元.hm-2;不施肥处理平均减产35.3%,少收入2762元.hm-2;农民习惯施肥(FP)平均减产4.9%,少收入458元.hm-2。说明最佳施肥处理设计合理。双城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3.9、48.2和31.5 kg.kg-1;海伦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16.9和21.7 kg.kg-1;依安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1、29.6和13.1 kg.kg-1。从肥料农学效率方面考虑,应该在所设定的最佳处理氮钾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用量,以使最佳处理不断优化,达到玉米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