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以提高生产力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畜牧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猪是恒温动物,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只正常生长发育、产肉、繁殖的前提条件.低温环境下,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猪的疾病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会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哺乳阶段和断奶阶段,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更高.环境温度不仅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而且会影响动物行为和福利,产生环境应激综合征,影响畜产品质量.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温度的昼夜变化大,因此,重视猪舍加温,是生猪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对确保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度是影响猪只福利、生长及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对猪生长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文章就国内外生长猪的环境温度参数及环境温度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作一论述,以期为我国南方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生猪养殖业环境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群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猪饲养到一定阶段会转入到相应的圈舍进行饲养,这样分群饲养有利于日常的生产管理及猪群的生长发育。在转群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会发生转群应激,方法不当会影响猪群的健康以及后期的生长发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采食量是保证生猪发挥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影响了增重和饲料的利用率。生产中,猪的采食量一般都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给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好的影响。影响生猪采食量的因素有环境饲料方面。养殖场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相似文献   

5.
在养猪生产中,环境状况控制达不到养猪生产的要求一直是困扰生猪生产重要的问题。1猪舍环境对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直接关系着生猪的成活率以及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有较大差异,对于保育猪舍来说,其温度保持在22~25℃最为合适,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将会对仔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仔猪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如果猪舍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那么还可能会增加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对于种公猪来说,猪舍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将会对其生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猪舍内湿度大也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细菌和病原体在猪舍内大规模繁殖的话,必然会增加猪群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猪养殖环境概念解读大环境和小环境是以某一生猪养殖场为观察对象而言。大环境指能对某一生猪养殖场生产发生影响的各种外在因素和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小环境是指某一生猪养殖场自身具有的生产条件、尤其是生猪舍内环境的控制水平,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噪声等。外环境和内环境是以某生猪个体为观察对象而言。外环境指某一生猪个体在生长发育、繁殖或育肥过程中所处的外在条件,可分为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内环境是指某一生猪个体机体内部  相似文献   

7.
温度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因此最佳的环境温度可以满足各类猪只的生理要求,促进猪只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猪在营养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则饲料利用率最高,抗病力最强,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从而取得最佳的养猪效益。但是环境温度则经常变化,寒流袭击、温差过大,就会给猪的生长和繁殖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和生长性能的猪所要求最适当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尤以哺乳仔猪和繁殖种猪敏感性最高,影响也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猪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的重要感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在猪群的广泛传播,不仅严重影响着生猪的正常发育,导致生猪生长发育缓慢,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对养殖农户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将从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角度进行探讨,为猪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猪病对养猪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猪只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还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生猪疾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分析各种疾病临床症状,对症下药,科学养殖,保证猪群健康生长至出栏。伴随着生猪养殖业的扩大,猪病的类型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如不及时诊治,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预估的。常见猪疾病有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口蹄疫、蓝耳病等,需要养殖户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环境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猪的生产表现,是由遗传与环境决定,但是在饲养过程中,特别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因素如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猪舍内的有害气体等有着密切关系,环境因素对猪的生理过程能否正常进行、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使猪群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猪的生产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l温度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条件。猪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因其年龄、类型和品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旭红 《养猪》2010,(4):70-70
细颈囊尾蚴属泡状带绦虫幼虫阶段,寄生于猪体,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降低屠宰率和出肉率。岳阳是湖南省生猪生产的重要基地,笔者于2008—2009年在岳阳地区进行了猪细颈囊尾蚴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影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测定,猪最理想的环境温度是20℃~23℃,在此温度范围内,猪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猪产  相似文献   

13.
王彩芬 《猪业科学》2023,40(8):105-106
<正>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各个地区生猪养殖数量不断增加,跨地区调运猪只的频率也逐渐提高,疫病的流行、发生与传播在一方面影响了生猪的生产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生猪疫病是当前阻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猪支原体肺炎是近年来生猪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咳嗽、气喘为主要临床特征,幼龄猪发病后生长发育迟缓,有较高的病死率,成年猪往往呈隐性感染,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  相似文献   

14.
生猪养殖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猪慢性胃炎等疾病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给生猪养殖业造成大规模的经济损失。文章以盐城市亭湖地区的生猪养殖为例,阐述了猪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症状,分析了对猪慢性胃炎的预防措施,如科学养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栏舍环境、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合理选择饲料以及建立安全的生猪养殖体系等,同时对比分析了中西医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对其生长发育、胴体品质和繁殖力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通过人为控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尽可能给其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对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夏季高温环境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25℃以上时,如不采取降温措施,猪群(除哺乳仔猪外)将会处于热应激状态,猪的生产性能受到很大影响:母猪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生长育肥猪饲料报酬和日增重下降等。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对猪舍内环境温度要进行调控,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层厚,汗腺不发达、不耐热,温度是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5℃~23℃,在此范围内,猪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过高的温度会对猪产生不利影响,体重大于30kg的猪,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就会引起猪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猪陷入一种热应激状态。时间一长,轻则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中暑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1对育肥猪的出栏时间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了让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应该从缩短育肥猪的出栏时间着手。对育肥猪出栏时间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因素、管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等。品种会对生猪的生产性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即使饲养水平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品种优良的生猪,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体重的增长速度都会比一般品种的生猪要快,同时饲料报酬率也更高,由此出  相似文献   

19.
夏季来临,母猪又开始经受炎热的考验,隐性发情、屡配不孕、流产等问题开始困惑降温设施不过关的猪场,夏季热应激究竟如何影响母猪的正常机能呢?应该如何使母猪安全度夏呢?1热应激的原理环境温度超过生猪的"舒适温度区域"后,就会对生猪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影响;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升高,生猪的代谢和机能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简单地说,热应激是猪体对环境温度升高做出的非  相似文献   

20.
杨金祥 《猪业科学》2016,(7):136-138
蚊蝇因生长发育繁殖于猪舍内,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文章研究蚊蝇栖息环境中的水、有机质、温度等生存要素与猪场环境的吻合度与关联度,旨在探索猪场在适宜生猪生产的环境下,提升蚊蝇敏感度的要件与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