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植方式和灌水量对大棚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甜椒如采取适当的整枝技术,改善群体结构,即使叶面积指数增加到4.7~5.1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因此,适度密植(行距75cm,株距30cm)对植株生育和产量均有明显的效果。另外,适当增加灌水量使土壤湿度稳定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与传统灌溉(20%~25%)相比,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以致达到较大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2.
河南安阳市早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3月至4月下旬多阴雨天气,棚内温度5~25℃,0℃左右天气较少,棚内相对湿度常在85%以上,低温高湿的环境则有利于茄子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滋生蔓延;4月下旬至5月以后,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棚内浇水次数增加,高温高湿的环境则有利于茄子绵疫病的发生。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和绵疫病是早春大棚茄子为害极大的“四大病害”,如防控不力,则造成大棚茄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瓜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欣2号"大棚西瓜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瓜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幼苗期到膨瓜期,生物有机肥(BOF)和对照(CK)处理下西瓜株高、茎粗、主根长随生长期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在膨瓜期有所降低,不同时期BOF西瓜株高、茎粗、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对照;BOF和CK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随生长期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时期BOF处理下西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大棚西瓜根区土壤养分,BOF处理下西瓜根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其中,以有机碳的增加幅度最大(73.67%),对全磷的影响不显著(P0.05);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大棚西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P0.05),并且增加了西瓜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酸度、总黄酮、中心糖、边糖含量和含水量,以可溶性糖的增加幅度最大。综合比较来看,生物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西瓜营养代谢协调均衡,还可以提高糖分含量,改善西瓜品质,确保西瓜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4.
我乡现有塑料棚5200亩,其中大棚2600亩,占总面积的50%。为提高大棚的周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大棚主茬蔬菜定植前,抢种一茬油菜,不仅能增加三月份的鲜菜供应,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早在7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在京郊首先对大棚前茬越冬油菜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经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试验、总结和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亩产逐年提高,上市量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80年代中期以来,我乡大棚油菜面积800~1000亩,占大棚总面积的33~38%,2~3月上市量250万公斤,约占全市的1/3,其中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上市量约100万公斤,占全市的3/4,是本市大棚油菜上市最早、最多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温室智能化系统,在青椒发育基本完成后,通过设置不同的遮阳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光照处理,对各处理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测定,并调查各处理大棚青椒的变色时间、采收数量、产量和销售收益,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使大棚青椒变红的最适光照,为大棚青椒变红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青椒变色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在果实发育进入转色期后,25%开启外遮阳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高出27.13%,果实变红率可达68.09%.因此,通过适度遮阳(25% ~ 30%开启外遮阳)调节棚内光照可提高大棚红椒的产量,增加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6.
在大棚葡萄上施用生物固氮肥 ,增加了固氮能力 ,叶色浓绿 ,枝条粗壮 ,枝粗增加 0 0 2 5mm ,叶片增厚 0 0 0 2mm ,叶面积增加 1 82cm2 ,同时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增加 0 91% ,单穗重提高 6 93g ,6 6 7m2 产量增加15 5kg ,增产幅度达 6 35 % ,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秸秆反应堆技术利于大棚生产,应用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旨在进一步优化棚内农作物生长环境,完善大棚生产。此项研究选用公主岭市农户家的两个蔬菜大棚为试验基地,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技术对蔬菜大棚温度增幅、水分利用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种植方式大棚相比,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可显著提高棚内温度,从201O年1~5月,棚内地温在8:00、14:00、20:00平均增加2.79℃、3.0℃、3.57℃,平均气温分别增加1.65℃、1.0℃、2.0℃;水分利用率提高47%;追肥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能提高徒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大棚内水、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提高棚内温度,增加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大棚葡萄施硅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葡萄施硅肥的试验表明,施硅肥葡萄株高比对照增加15.7%,果穗数增多106.7%,顶端单叶鲜重、干重分别增加10.0%、12.8%,干鲜重比增加2.5%,变异系数降低,葡萄产量增加72%,产投比为132:1。可见,硅肥在葡萄上推广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增施CO_2对大棚不同辣椒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棚栽培的4个辣椒品种开展增施CO_2试验,结果表明,增施CO_2对不同辣椒品种的茎粗、开展指数、叶片指数及果实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株高、叶柄长和产量增加明显,4个辣椒品种增产幅度为10.62%~16.12%。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至今,我市的西瓜种植面积均稳定在13333.3hm^2以上,其中大棚西瓜占80%。近几年大棚西瓜病害发生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菌核病发生严重,轻者减产2-3成,重者毁棚绝收。为此我们组织专家进行跟踪研究,根据无公害生产的要求,提出防治对策,使西瓜菌核病的发病田块已由2001年的80%降至2003年的10%,  相似文献   

11.
以厚皮甜瓜品种“桂蜜12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春、夏两茬栽培环境下“桂蜜12号”的长势、产量、品质、病虫害及经济效益等情况.结果表明:“桂蜜12号”大棚产量为31 885.0~32 816.0 kg/hm2,极显著地高于露地产量;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16.5%,比露地栽培高0.2~1.8个百分点;第1茬大棚收益比露地增加82 169.95元/hm2,第2茬大棚收益比露地减少20 318.65元/hm2.厚皮甜瓜露地栽培投资成本少,品质相对较佳;露地栽培因受气候的影响大,存在高利润高风险因素,因此在广西推广大棚生产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2.
早春大棚西瓜上市早、经济效益高,备受瓜农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早春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大棚内光照弱、湿度大、气温不稳,加上部分瓜农受传统种植技术的影响,早春大棚西瓜易产生僵苗、枯萎、无花粉、化瓜等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确保早春大棚西瓜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瓜拱棚栽培,包括简易大棚和中棚两种形式。西安市雁塔区进入90年代以来,历年种植拱棚黄瓜106hm~2左右,其中简易大棚面积逐年增加,现已超过50%。拱棚黄瓜每667m~2产量达5000~7000kg,产值3500~6000元,部分专业户达到5000~7000元。实现拱棚黄瓜早熟高效目标的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1 发展简易大棚,中棚规模应适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对欧洲型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20个欧洲生态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试材,在夏季高温期(37.5/24.5℃)大棚栽培,以秋季大棚栽培(30/22℃)为对照,调查植株的化瓜数、畸形瓜数、单果质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长期高温胁迫使黄瓜的产量下降.但各材料产量下降幅度不同。长期高温胁迫使得黄瓜的品质和商品性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化瓜数增加,畸形瓜率增加,果皮变硬,VC含量降低,且各自交系之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6,(6):25-29
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生产,利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连续测定不同覆盖层数大棚内温度,探讨了双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7℃;"双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7℃左右,最低气温增加4℃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0℃;"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增加8℃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4℃。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月中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地膜"方式;4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单层大棚+地膜"方式。综合种植效益比较,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大棚柑桔栽培,现在一般为100%的加温型,其燃料大半是用A重油。由于重油涨价,生产费用增加,收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从1979年1月起,在静冈县柑桔试验场研究利用太阳能进行大棚栽培,采用地中热交换的暖房试验。 冬季白天有日照的时候,在聚乙烯大棚内,气  相似文献   

17.
光合和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在作物吸收CO2的饱和限度内,光合强度随空气中CO2含量的增高高而强,由于大气中CO2浓度只有0.03%(大棚内更低,仅0.015%-0.02%),远不能满足光合作用最大值的需要。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施用CO2气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作用。从1998年起,我们开展了大棚蔬菜CO2气肥应用技术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应用CO2气肥,可以增强抗逆性、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张渝洁 《西南园艺》2004,32(2):28-29
白粉病是临沂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蘑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  相似文献   

19.
大棚蔬菜生产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我县大棚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到1995年底共有蔬菜大棚5031套,分布在10个乡镇、30多个村,占地1677亩。除645套大棚因年底搭建,当年未能产生效益外,其余4386套大棚全年产值达1301.02万元,净产值 643. 12万元,平均棚产值2966.3元,折合亩产值 8898. 9元,每亩净产值4398. 9元。我站在积极配合菜办发展、落实、实施大棚蔬菜生产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我站在抓好面上实施工作的同时,帮助各乡建立种子、栽培、植保和园艺场苗期的专管员队伍,实行统一供种、供药等服务,使大棚蔬菜的产量、品质明显提高,比露地蔬菜的平均亩产值2300元、亩净产值1250元分别增加 6598. 9元和 3148. 9元,增长 286. 9%和251.9%,从而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和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刘琳 《吉林蔬菜》2004,(4):23-24
白粉病是我市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2003年4月份在大店子镇调查,大棚有85.5%发病,一般大棚病株率为46.5%,病果率42%,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