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气象服务逐渐变得越来越准确,而内蒙古自2009年开始筹建第一个能够进行温度以及降雨量的测量的加密地面气象自动站,并且在半年之后投入使用。为能够更好地利用地面气象自动站采集数据,将加密地面气象自动站的优势展现出来,本文对于地面气象自动站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对于地面加密气象自动站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系统的技术进行讨论。该系统具有数据收集、统计计算、数据共享、数据查询、系统绘制雨量折线图、警报监控等功能,十分自动化,产生的数据具有客观性,投入应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李树伟 《北京农业》2013,(21):165-166
在当今气象地面自动站的大量运用下产生和积累的海量科学数据,得不到有效共享和利用,制约了我国气象地面自动站的发展和创新。为了使气象数据资料可以高效、快速地发布出去,同时将及时可靠、安全稳定的气象基础数据提供给各领域的公益性用户,实现可以多维检索和分类查询等数据查询的应用,实现科学的数据共享管理,发挥气象地面自动站数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铜仁地区烤烟生长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89-9590
运用贵州省79个地面气象站195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在烤烟生长期的气象灾害,旨在为烤烟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于气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地面气象站拥有更多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推广,地面气象自动站的建设也进入了新的篇章。地面气象自动站可以使气象监测更加高效化和精准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主要通过对地面自动站建设中防雷技术和计量检定技术的深入探讨,结合内蒙古杭锦旗气象局在自动站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地面气象自动站建设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其美 《农业与技术》2014,(4):185-185
气象自动站能够在完全无人的操作下在设置好的时间,定时定点的对气象进行观测、记录,并向指定的单位发送其对气象的观测和对气象预报的一种地面气象观测站。这种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财力以及物力,为我国的气象观测和预报事业创造了非常大的业绩。为了保证气象自动站能够稳定正常的工作,对气象自动站的日常检测和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其中数据的维护工作,本文通过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中归纳出了一些保证自动站数据安全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数据的安全提供帮助,此外本文也可以作为维护人员和观测员工作中的日常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显泽  董芳斌 《北京农业》2014,(27):150-151
地面气象观测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气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基于此,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几条加强观测质量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辛小雪  王霞  王芳 《北京农业》2013,(3):107-108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基础,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着气象测报工作的质量,气象测报工作中的规范较多,且数据较为繁杂,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错误,山西省交口县气象局是我国二级站地面气象测报机构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测报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有些许的不足之处,基于此主要根据山西省交口县气象局的特点探讨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二级站地面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很多的研究来看,比较传统的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依然还是现在运用的主要方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拥有了更加好的科学和技术条件,我们可以把自动化和人工合理的进行结合,把气候的背景资料和我们的统计经验合理的相结合,并且可以应用一些比较合适的空间检测方法,把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业务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史资料应用的便捷性、安全性考虑,舍弃C/S模式的库管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网络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管理应用系统。其中系统资料导入功能可以将徐州市(含5个县站)地面报表文件序列整编入库,构建徐州及5个县站1953年至现在的Oracle历史资料库,并分别建立时、日、旬、月、季、年历史资料、气候资料等数据表;编制资料库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实现对资料库进行指令级的管理调度及用户间的资源均衡分配;同时编制基于Web管理应用界面以满足用户对资料库的各种检索需要,页面针对各气象要素提供分时、日、旬、月、季、年及气候资料统计查询等应用功能,从而满足气象科研及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资料统计查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有的自动气象观测站、海水温盐自动站、海上浮标站和海岛风塔等资料,结合海水养殖户的养殖经验,运用现代气象科技,对海水养殖气象服务进行研究:提炼海水和气象因子与海水养殖关系的指标,建立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模式,建设县级海水养殖气象服务系统,达到最终把服务产品送达养殖户终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区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气象台站稀少,气象哨资料的时间序列较短,一般通过延长气象哨的时间序列来研究山区气候状况.本文以仙居县气象站为基本站,收集9个气象哨的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浙江省仙居县内9个气象哨的月平均气温进行订正,并从统计学和订正误差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来订正误差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以用于山区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  相似文献   

12.
何伟芬  唐洁  何华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6-8538
根据肇庆6个站点1988-2007年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统计和分析出肇庆地区霜冻的气候特征及初、终日期的变化规律。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归纳出几种与霜冻发生相关联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这对霜冻的发生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结合日常的霜冻预报经验,对霜冻预报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用MUSIC开发北海区域自动气象站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玲  卢绍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179-183
介绍了北海区域自动气象站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库和数据表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并列举了该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该采集系统采用C#开发,通过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MUSIC调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的地面资料,更新本地基础气象数据库的自动站采集数据表,为北海市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通过业务应用证实,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好。该系统对推进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业务化、实现业务系统与CIMISS的对接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寒潮过程的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秦皇岛地区寒潮的时空分布及成因。[方法]基于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5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最新的寒潮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对发生在该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共计出现蓝色寒潮2334站次,黄色寒潮105站次,出现寒潮最多的地区是青龙县,最少是卢龙县;主要是因受下垫面、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寒潮最早开始为9月9日,最晚结束为5月26日。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月,最少的月份是5月。达到寒潮蓝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2和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是1984年;黄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有9年;从年代际来看,寒潮出现最多的是70年代,最少的是90年代。随着气候变暖,寒潮总次数趋于减少,寒潮开始期趋于推后,而寒潮结束期提前,说明气候变暖是寒潮发生变化的主要气候背景。[结论]该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巴中市1993—2016 年4 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油菜产量资料,分 析了低温连阴雨天气对油菜产量损失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最终确定连阴雨日数、总降水量和 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日数3 个主要致灾因子。将这3 个因子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油菜花期低温 连阴雨灾害评估等级指标和巴中市油菜低温连阴雨损失定量评估统计模型,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蔡敏  李劲  林子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21-10722,10735
选取2003~2012年广西北海及合浦县2个基本站气象资料以及相应的气象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合浦县近10年发生的主要气象灾情普查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灾害防御建议.结果表明,近10年合浦县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雷暴,其次是干旱,低温冷害比较少;在近10年中,合浦县共发生热带气旋13次,占总数的61.9%,暴雨过程5次,占总数的23.8%;气象灾害集中发生在汛期的5~10月,主要是强降水,分别是前汛期暴雨和热带气旋暴雨;雷暴全年均有发生,一般出现在2 ~ 10月,最多是6~9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气候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南部固原、西吉、泾源、隆德、六盘山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冰雹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冰雹空间分布规律、冰雹年际、月际等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固原冰雹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3~10月都有可能出现冰雹,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72.0%,6月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全年的21.7%,是典型的夏季多雹区;固原冰雹发生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寡相间,并有平均约为3年的周期性;固原冰雹二阶时间趋势为反抛物线型,20世纪60~80年代冰雹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7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90年代后冰雹呈减少趋势,近20年来冰雹显著减少;固原冰雹主要集中在12:00~21:00,出现冰雹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5%。固原地区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丘陵地区冰雹多,河谷川道及北部平川地区冰雹少;冰雹云主要发源于六盘山、南华山、月亮山、西峰岭、云雾山等山地;冰雹云移动方向一般由西北向东南方或由北向南移动,也有一部分原地生消。根据冰雹地域分布,结合冰雹灾情资料,可将固原市冰雹风险划分为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三级区域。[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的预测预警和人工防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新民市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记录月观测数据文件的预审,主要就是要对人工录入的记录进行分析校对,对月观测数据文件进行极值、相关性和逻辑等检查,使得经预审后的资料完整、准确并使得统计结果符合实际,为气象服务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疆境内5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对新疆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干旱灾害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