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污泥中N、P、K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农用前景,但污泥中存在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系统总结了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后对土壤及植物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认为未来应加强对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在土壤-污泥-植物-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迁移转化率的定量化方面的研究,并加强对污泥农用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为规范和完善法规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分布迁移机理和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以及目前常见的飞灰处理方法。重金属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分布受其本身及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熔点、沸点)、以及垃圾成分(包括垃圾来源、各垃圾组分的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其最初存在形式、S、Cl含量)、焚烧工况(焚烧炉炉型、焚烧温度、尾气处理设备、滞留时间等)和粒径大小等的影响。目前,常见的垃圾飞灰处理方法为药剂稳定处理、水泥固化和熔融烧结处理。  相似文献   

3.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重金属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及总量.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不稳定态向比较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某些重金属形态与污泥理化性质如pH、碱度、VS/TS及氨氮显著相关.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经厌氧消化后污泥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研究蘑菇渣、废白土为辅料的不同配比对城市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总钾含量、种子发芽率、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分布等指标,在确保堆肥产品达到安全农用要求的前提下,探讨不同辅料配比对污泥堆肥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6 d的堆肥,各处理的污泥均达到腐熟程度,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种子发芽率及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和农用泥质的各项指标;不同辅料配比对污泥堆肥效果影响明显,重金属镉(Cd)、锌(Zn)、铜(Cu)、铅(Pb)的形态分布总体上呈易迁移态向难迁移态转化,堆肥过程对Zn、Cu的形态转化影响最明显,其中以处理C(污泥∶蘑菇渣∶废白土=12∶10∶3)对污泥堆肥中重金属钝化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烟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Cr、Hg)的总量和各存在形态的含量,并对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污泥中的重金属除Cd和Cu外,总量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的酸性限值。其中毒性较大的Pb、Cd、Hg、Cu多以稳定的残渣态和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存在,不易迁移到环境中去。Zn、Cr多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9%和47%,对生物有潜在有效性。上述6种重金属可交换的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都很少,可以在pH>6.5的土壤中施用,但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和对施用土壤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全美国产生的下水污泥,按干物重计算,每年约四百五十万吨。其处理方法是:焚烧占35%,投入海洋占15%,陆地掩埋占25%,还田占25%。 用焚烧方法,受到大气污染问题和能源消费的制约;投入海洋,联邦政府从1981年以来便已禁止使用此法。还田便成为有效地利用污泥的一种很有希望的处置方法,但是,必须要研究污泥中的重金属、病原体和有害有机物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类 城市下水污泥的还田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重  相似文献   

7.
堆肥污泥重金属在黄土层中的淋溶迁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强化重金属后的堆肥污泥作为淋溶土柱的重金属来源,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堆肥污泥Cd、Ni、Pb、Cu、Zn 5种重金属在黄土层中的垂直迁移特征,探讨了堆肥污泥施用量及不同淋溶水量对黄土层中重金属迁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d、Ni的淋溶迁移性较好,Pb、Cu、Zn整体迁移性较差。Cd和Cu随淋溶水量增加淋出作用明显增强,增大淋溶水量对Ni和Pb的淋出影响无明显增强,表层土中Zn、Ni、Pb含量随淋溶水量增大而累积,深层土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8.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泥高水分含量和存在重金属已成为影响我国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瓶颈"。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即可以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同时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方法。本文较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的几种方法及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上的优势,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0 t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堆肥的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该工艺的技术参数、污泥处理及其后续堆肥和土地利用的效果。连续2年多的生产性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经生物沥浸处理的污泥可不加任何絮凝剂能一步机械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呈土黄色无臭的半干化饼状。且污泥干基有机质、热值和氮磷养分含量几乎不变,利于后续资源化(如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理成本低廉,同时压滤水水质较好,可就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桧柏富集重金属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塑料大棚内采用小区试验,对5年生桧柏施以不同量的污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蓄积特性,以及对桧柏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施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与植株内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重金属在土壤──桧柏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Hg>Cr>Pb,重金属在桧柏体内蓄积分配规律为幼根>叶片>老根、茎;施用污泥能显著促进桧柏生长,而不会造成重金属伤害;污泥的林地和园林绿地利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化学组分与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化学组分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初沉污泥、消化污泥、生化污泥和二沉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氮磷、低K、高微量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农用价值。但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A s超过国家标准,限制了污泥的农用。重金属元素总量分布研究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元素沉积到污泥中没有显著的差异。连续提取研究表明,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差异较大,因而其潜在的迁移性和植物毒性明显不同。A s、Ni、Zn的有效态含量的百分率在30%以上,潜在的迁移性和植物毒性最值得关注。污泥的消化无害化处理可以改变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但不能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建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适当运用废水处理技术,改变重金属元素沉积方式,从而降低污泥处置成本,并提高污泥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农业利用、陆地填埋、焚烧和排海。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其土地利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从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处置目标。虽然城市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但大量研究表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污泥适量施用不会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品质造成影响。城市污泥的农林利用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污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污泥农用对土壤中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棕壤和褐土在施入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土壤中各形态Cu、Zn、Pb、Cd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用污泥和土壤均匀混合的土柱来模拟实际土壤,对土柱进行7次淋洗后,测定土柱中0~10cm均匀混合层中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结果]在施入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土壤中重金属根据形态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重金属变化规律不仅与重金属各形态的迁移转化性质有关,还受污泥种类和土壤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东  蒲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45-13346,13390
鉴于非生物方法处理城市污泥重金属存在成本高、污染大等缺点,重点探讨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微生物治理(厌氧、好氧、生物淋滤)、动物处理和植物富集等生物技术去除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以生物治理为主,非生物处理为辅的工艺是今后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德  何国伟  刘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4-11435,11442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好氧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配制模拟废水研究铜、锌、铬、铅、汞等5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毒害效应及重金属中毒活性污泥培养后的活性恢复情况。[结果]5种重金属均可降低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和污泥系统中微生物脱氢酶的活性,其中铜、汞的影响最明显,这2种重金属浓度为45mg/L时,系统的COD去除率降至50%。活性污泥的SVI值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加入模拟废水曝气培养后,锌、铬、铅等重金属中毒的活性污泥可恢复活性,汞中毒的活性污泥不能恢复活性,铜中毒活性污泥恢复后的活性与铜浓度有关。[结论]重金属可降低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电镀污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是一种廉价的可再生资源。文章对国内电镀污泥产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综述了国内外电镀污泥中重金属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对固化污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20-13321
[目的]研究污泥中重金属对固化污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加入重金属后的污泥与水泥和石英砂分别按1:2:3、1:3:3、1:5:3的比例进行配制,用不加重金属的污泥配制相应的控制样,将固化后的试样置于养护箱内,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分别养护7、14、28d后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结果]养护7、14d时,3种固化方案配制的固化污泥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控制样的差异均小于养护28d时;且养护28d时固化样的抗折强度均小于各自的控制样。[结论]污泥中的重金属对污泥固化体强度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对花生产质量、土壤肥力以及花生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00 ̄30000kg比不施花生产量增加6.3% ̄15.8%,且随着污泥用量的增加花生产量增加。污泥对改善花生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作用。施用污泥处理花生和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不施污泥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施用污泥不会产生重金属元素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污泥中重金属的释放动力学特性。[方法]采集了我国南京某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应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研究了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结果]污泥中重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浸出存在明显的吸附-解吸(释放)的动态平衡过程。污泥中重金属种类的最大浸出浓度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r、Cu、Fe、Ni和Zn的最大浸出浓度均出现在第8小时,Mn的则出现在第18小时左右,而Mo虽然在第8小时后的浸出浓度变化渐趋缓慢,直到第24小时时仍未达到其最高浸出浓度。[结论]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影响显著,污泥具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氮和磷等营养元素,其潜在的农业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