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家永 《新农村》2001,(10):29-29
编辑同志: 我结婚还不满两年,就下岗了。下岗后家庭生活靠丈夫的工资维持。他在合资企业上班,收入不算低。后来,我因怀疑他在外面另有女人,就找了他的主管领导。他知道后大发雷霆,不久就搬到外面住了,至今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对我的生活也不管不问。我失去了经济来源,偏偏我的父母双双生病住院,我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维持生活,并支付父母的赡养费。如今我已欠了7000元的债务。现在他提出  相似文献   

2.
武成颐在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每天呆在家中。可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都需要靠他来维持,现在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很是苦恼。国庆前,同学们与他联系,说要在国庆期间举行一次同学聚会。因自己失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8,(10)
今年32岁的潘韩章,1996年3月从奉化市精细化工厂下了岗。他的妻子葛怡飞也在1997年初从大桥皮件厂下岗。下岗以后怎么办?等待时机再上班,还是自己闯新路?1996年4月,潘韩章回到自己的老家大桥镇明化村,接过了老父亲的3亩蔬菜田,走上了种蔬菜的艰苦创  相似文献   

4.
他只有高中学历,80年代中期还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工人,后来遭遇下岗,下岗后,他开始回顾自己在国营企业的工作。他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好好的企业怎么就倒闭了呢?此时的他没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的大道理去分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扶沟县嫡北关3公里处,有一个“王庄世纪村花木盆景园”,园中花木淡雅清香,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园子的主人叫谢明起,年仅32岁,人称“花虫”。“虫者”精明灵动,辛苦劳作,走出的路线别致而曲折。而谢明起的养花之路也是如此。2000年,正在扶沟县棉麻二厂当临时工的谢明起下岗了,他又不得不回家当起了农民,家中生活也开始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谋生,他和妻子开如做卖服装的生意,期间历经的辛苦不说,还不怎么赚钱。有一次,谢明起上郑州进货时,看到一个卖花的拉了一车子花盆出售,不到一个小时就全卖光了,而且价格还不低。这个事情让他很受…  相似文献   

6.
1995年,李辉大学毕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上班不到两个月就遭遇下岗,于是,自己每天骑车大街小巷地转,想找点小生意做。渐渐地他发现收废品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一是城市里的住房面积不大,有点废品都想卖;二是人们不计较卖钱多少,收来再卖到废品站利润一定很不错;三是没有风险。通过  相似文献   

7.
原大连普兰店市食品公司下岗职工王建伟下岗不等不靠,自己寻找出路,他通过调查发现狐狸被国际称为“软黄金”,易饲养,好管理,费用低,见效快,销路畅,收入高。于1994年自筹资金6万元,在市郊太平乡虫王庙村租场地建起小型养狐场。饲养种公狐6只,经产母狐11只,当年产仔成活49只,秋后打皮  相似文献   

8.
这首琅琅上口、旋律优美的歌曲,曾经使无数下岗工人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走上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的道路。江苏省淮安市城南孵化场董事长赵兴龙就是当年下岗大军中的一员,十多年过去了,他从当初的下岗工人变成当地养殖业的领军人物,从失落和彷徨走向成功和辉煌,个中的辛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述说清楚。  相似文献   

9.
我的表哥三年前下岗,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了一家饺子馆。因镇上流动人口较少,生意一直很平淡,只能勉强糊口。一日他看到水饺的底部被盛放的器皿印上了许多好看的花纹。灵感的火花一闪,他决定在饺子随后,他找人制作了模具。生产出了第一批印有各种文字、花纹的水饺。连他自己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百事通》2011,(10):70-70
老赵和妻子双双下岗.儿子也下岗回到家中.儿媳又没有工作.一家四口每月仅靠政府发放的二三百元钱维持生活。不久,家里又添了一个孙子,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了。老赵是一家之主,  相似文献   

11.
2000年,42岁下岗的刘福祥,女儿的一席话使他找到了财路。一天,女儿说到书店买参考书。妻子说:“参考书比课本都贵,每本十几元,用完了卖废纸也就值1角钱。”这时老刘眼前一下“亮”了,是啊,参考书是孩子的必需品,目前农村条件还不如城市,我何不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专  相似文献   

12.
河南滑县徐阳城的徐向兵、张素宁夫妇1998年从建设银行双双下岗后,下岗不失志,回到农村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饲养优质品种山羊致富的道路,成了本镇十里八村致富的带头人。今年29岁的徐向兵,也曾经拥有令人艳羡的工作,面对夫妇双下岗的现实,他们也曾苦恼、沮丧过。  相似文献   

13.
贤妻殷殷暖阵痛 2000年,35岁的刘金镖是密山市一家饲料公司的车间主任,由于公司被买断,他下岗了。手托着下岗费,他迷惘了,这区区七千元钱能当啥?今后又将如何生活?一夜间,满嘴燎泡,白发竟也钻出来了。妻子申丽萍体贴地说:“上火有啥用?活得慢慢找,实在没啥干的,我养活你一辈子。”刚强的金镖却在想:“上有白发高堂,下有幼子,我能甘当一辈子妇男吗?”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嵊州市养蜂同行中,讲起养蜂专业户裘元春,大家都会跷起大拇指称赞说:老裘下岗养蜂致了富,成了下岗工人中的一面红旗.的确老裘当年下岗时,家境贫困,生活艰难,由于他选择了养蜂行业,收入逐年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尤其近年来,全家养的300箱蜂,年均净收入十余万元,终于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进入了小康生活,成为先富起来的一代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5.
“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挣不到钱。”这是江苏省白马湖农场下岗女干部、中共党员韩桂珍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勇于拼搏,再现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 2001年4月,该场二三产业改制进入实质性阶段,曾先后担任过棉纺厂副厂长、玩具厂厂长、粮油食品公司妇联主任的韩桂珍下岗了。下岗后她每月只有208元的生活补贴。她的丈夫也已经下岗,孩子读书每年需要几千元钱。丈夫下岗后,投资9万多元办了一个凉席加工厂,但受骗赔了七八万元,欠了4万多元的外债,她的下岗使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6.
<正>三年前,我从一家工厂下岗了。下岗后的我想去找份好工作,但自己一无所长,只好整天呆在家里玩电脑游戏,哪儿也不想去。女友急得不得了,恰好政府组织了一个下岗工人培训班,于是她就给我  相似文献   

17.
王洪 《中国农垦》2006,(12):63-63
吴年生曾是安徽省皖河农场出了名的“究小子”,出身贫寒、排行老大的他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生活重负。他曾经贷款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他在工厂也打过工,但命运女神似乎始终不愿意垂青于他。  相似文献   

18.
<正>李明铸1987年由常德农校毕业分配到鼎城区种子公司工作,于2000年下岗后,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创办了"常德福田农资有限公司"。这是他架起的一座桥梁,一头连接农业科研机构和先进农资生产厂家,一头连接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9.
2001年,邵阳县种子公司倒闭,身为公司副经理的李建明也随即下岗,下岗后他在邵阳市开了一个种子销售店.随着中央政策对农业的关注和重视,他决定弃商从农,把目光瞄准了谷洲镇乌山村.2007年底到2008年3月,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协调帮助下,他以每667平方米150公斤稻谷的承包价承包了该村33公顷水田,并签订了5年承包合同.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深思熟虑后才开了这间‘玩吧’的,新鲜吧!“谢兴才站在热闹的E时代玩吧门口,伴随着玩吧内乒乓乒乓的击球声和阵阵喝彩声,向前来考察合作的王先生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2004年从食品单位下岗后,他和一同事合伙办了个“同心酱菜厂”,但市场无情,浇灭了满腔创富热情,9个月亏损完了他下岗补助的2万多元钱。那时的他就像无头苍蝇,四处碰壁,期盼能找到一条创业新路,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