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2.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3.
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年来大麦代表性品种—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莆大麦系列品种的籽粒产量、有效穗、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7个性状,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也反映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2)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籽粒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效穗、千粒重等6个性状呈不同形状波浪式变化;(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实粒数>有效穗,其余3个因素顺序为:生物产量>穗粒重>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4.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5.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在丘陵地区条件下,以引进的16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二楞大麦与产量有关的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以便为该地区制订大麦育种目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产量因素表现出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在选育时要注意协调平衡;现有品种较易形成足够的穗数,如片面追求穗数型,则因穗数与粒数、粒重呈显著的负相关,难以提高产量:每穗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通径分析的直接效应较大,同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和一定的遗传变异系数,应作为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不排除在稳定穗数、注意粒数的基础上选择大粒型,创造出高产品种的可能性。因此,保持现有穗数,主攻每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的选择,可作为当前丘陵山区二楞大麦育种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扁平,籽粒大小比较一致,粒大饱满,是酿造啤酒的好原料。据观察二棱大麦在品种间和穗上不同部位问籽粒性状仍有明显差异,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麦芽品质。为进一步明确这种差异的程度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培育理想的啤酒大麦品种提供依据,我们对二棱大麦穗粒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有省农科院稻麦所和莆田市农科所提供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福引1号、莆辐大麦、莆大麦2号、莆大麦4号、82-3005、82-5006、82-5015、82-5017、82-5018、82-5019和早熟3号(对照)等11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大麦主茎穗与分蘖穗出穗差异及其对穗型的影响,以1个二棱大麦和1个六棱大麦品种为材料,考察大麦主茎穗和不同分蘖穗的出穗顺序及其穗部性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出穗期不一致,随出穗期延迟,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茎穗与分蘖穗1和分蘖穗2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大麦高产栽培应控制合理的基本苗和2个左右的分蘖穗。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9,(6):35-38
为明确单季杂交水稻新组合嘉丰优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汇总整理了2017—2018年浙江、福建2省8点、66组嘉丰优2号经济性状考查数据,比较了嘉丰优2号不同产量水平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的产量结构,并运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明确了嘉丰优2号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主攻有效穗数,在此基础上,适当兼顾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