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茶树品种加工的黄茶品质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树品种鲜叶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闷黄工艺和创新闷黄工艺加工黄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物测定,评价不同的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创新闷黄工艺研制的黄茶外形紧结肥壮,花香显现持久,滋味甘甜,汤色杏黄透亮;通过内含物检测,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水浸出物等常规成分测定均高于传统闷黄工艺。利用创新闷黄工艺加工桂热2号黄茶品质明显优于传统闷黄工艺加工的黄茶,同时创新的"趁热闷黄"工艺,能缩短黄茶闷黄时间和整个工艺的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节能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遮荫水平对夏秋季茶叶原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秋季进行遮阳网覆盖,可明显改善茶园小气候(尤其是茶园温、湿度等)、降低酚氨比和减少茶叶苦涩味,从而提高鲜叶品质,为夏秋季生产名优绿茶提供较适合原料.  相似文献   

3.
传统屏山炒青绿茶生产一般采用滚筒杀青,常因原料不标准、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不配套等原因造成茶叶出现生熟不一、爆点焦边、汤色黄暗等问题,给茶叶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在四川省屏山县部分炒青绿茶企业引进蒸汽热风混合杀青机,探索并总结出屏山炒青绿茶蒸汽热风混合杀青加工工艺。经感官评审和理化成分检测,屏山炒青绿茶蒸汽热风混合杀青工艺比传统滚筒杀青工艺更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在茶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肥是满足茶树营养需求的关键技术,茶园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施用量大且养分流失严重,对茶园环境造成了威胁。为了更好地发挥化肥的作用,生产出了养分利用率高的缓控释肥。近年来,缓控释肥在茶园施用效果表明:(1)可以提高茶园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增加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2)减少茶园氮素的流失,将氮素的利用率提高到55%~80%;(3)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但是,目前缓控释肥应用于茶园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释放机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缓控释肥对茶园土壤结构、氮素流失及茶叶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缓控释肥应用研究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相对较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二维散点视图可作为茶叶分类识别的一种重要判别工具。4种茶类以乌龙茶的香型种类最为丰富,绿茶与鲜叶原料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较为接近,白茶与红茶香气组成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乙腈、4-乙基苯甲酸-2-苯基乙酯类似物、反式-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等可视为乌龙茶有别于其他3种茶类(绿茶、白茶和红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化学分类及其工艺品质的目标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析科学施肥对土壤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母质、透气性、水分含量、土壤容重以及矿物质颗粒等,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能够改善茶叶中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基于此,分析了科学施肥、土壤环境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春茶因其优越的品质占据一年中茶叶生产的主要份额,夏秋茶叶由于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和茶叶的整体经济效益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总结近年来杀青工艺在改善提高夏秋茶叶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杀青技术,以期对茶叶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的施用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茶叶高品质增产的同时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环境。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生物有机肥(F)替代化肥对六安瓜片茶叶生长、内在化学品质和感官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F和70%F替代化肥处理茶叶的百芽重量和芽茶密度表现最佳,可以促进茶叶增产,感官评审结果相对较好。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咖啡碱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50%F替代化肥处理茶叶内含物质提升最佳。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依次增加。生物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提高百芽重量、芽茶密度和改善茶叶品质、土壤肥力效果最佳,其次是70%替代化肥处理,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万青  胡振民  李欢  李荣林  杨亦扬 《土壤》2019,51(6):1086-109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中,"亚科丰"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的幅度较高,其次是"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肥力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酸性土壤茶园在施用生物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同时也能提高茶叶百芽重和发芽密度以及鲜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微生物肥料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茶树“龙井43”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化肥(TF)、多菌种复合微生物肥料(BCF1)、豆粕发酵类微生物肥料(BCF2)、黄腐酸类微生物肥料(BCF3)对茶园土壤养分含量与碳、氮、磷转化酶活性及绿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相比,3种微生物肥料使土壤pH平均提升0.27个单位、容重显著降低9.73%,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平均提升9.72%、6.25%、9.19%和5.40%;与常规化肥相比,3种微生物肥料使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1.61%、20.13%,且黄腐酸类微生物肥料使亮氨酸氨基肽酶、纤维二糖苷酶和β-木聚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97.70%、66.44%和71.62%。与常规化肥相比,3种微生物肥料处理使茶叶磷积累量上升10.08%;铁、钙、锰和镍分别增加19.63%、7.56%、12.06%和24.14%。与常规化肥相比,黄腐酸类微生物肥料显著提高了百芽重、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叶产量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及纤维二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β-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3种微生物肥料相比化肥可以更好地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其中黄腐酸类微生物肥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茶树是我国丘陵山地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是茶叶的精华,茶叶的香气好,茶叶的滋味一定好。茶叶味道主要由氨基酸含量决定,氨基酸含量高茶叶味道好、香气浓。研究栽培技术措施如何提高茶叶的味道、香气,对于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潭市岳塘区佳绿茶厂通过茶叶栽培综合技术创新,实现了提高茶叶产品的氨基酸含量的目的,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及降温时保温的综合动态调控效果,增加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有效缩短高温和干旱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增幅为39.04g/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2-2006年的AVHRR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高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25 a来,蒙古高原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年增长率为0.0006/a。蒙古国植被NDVI年增长率最大(0.0008/a),其次是中国的内蒙古(0.0004/a)、甘肃(0.0003/a)和宁夏(0.0001/a);(2)植被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季节性。25 a来,蒙古国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盟等区域植被明显改善,而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植被呈退化趋势。研究区春、秋季植被明显改善,夏季植被呈退化趋势;(3)植被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受温度和降雨的影响,春、秋季升高的温度使生长期延长,植被改善,而夏季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共同导致夏季植被退化;(4)草地、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内蒙古植被NDVI的增加,其他人为因素,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退耕还林、过度放牧、矿产资源开采等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 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 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喜欢上了喝茶并因此喜欢上了中国这个茶的故乡。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茶品牌琳琅满目,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少有中国品牌茶叶的身影。中国有很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但却不重视茶叶国际品牌的创建营销与推广,只依靠出口大量的茶叶原料来换取外汇。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茶叶产地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园中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机肥施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茶园土壤改良、茶叶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茶园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采用小型机械开沟深施底肥、追肥,可以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体内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讨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土施和喷施硒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土施Na2SeO3两种施用方式对茶叶硒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叶面喷施浓度为120μgSe/ml时,喷施后第12天,春茶的硒含量最高为0.374μg/g;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喷施后第18天,夏茶和秋茶的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380μg/g和0.368μg/g。采用土施硒肥的方法制富硒茶时,土壤施硒量应不少于8mgSe/盆。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夏茶化学品质提高最为明显,其中酚氨比下降为对照的65.7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6.30%。与叶面喷施有降低儿茶素含量的作用相比,土施硒肥对整个采摘期内茶叶儿茶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对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春茶品质的作用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茶园土壤结构和茶叶生长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茶园、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茶园土壤改良和茶叶品质的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微生物肥料因其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等特点而倍受关注,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安溪县感德镇茶园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茶园土壤结构、土壤养分、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短期内对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显著,对调节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情况有一定效果,对促进茶树生长和改善茶叶品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湖南丘陵茶区绿茶生产优劣势及主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丘陵区具有茶叶知名品牌多,茶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丘陵区茶园在湖南省茶叶生产中占有山区茶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并影响茶叶的生产效益。小区试验表明:在丘陵茶园开展稻草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茶树生长季节(3~10月)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夏秋高温季节进行遮阳网覆盖遮荫,可改善茶园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新梢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内含物的积累,提高名优茶的产量;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遮阳网覆盖遮荫同样有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的效果,还可增加天敌数量,抑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湖南丘陵茶区推广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在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全园覆盖稻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猪粪资源化利用于茶叶生产,在解决猪粪废弃物排放问题的同时,实现茶叶的提质增效。  方法  应用连续2年小区试验结果,研究以猪粪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在氮磷钾养分之和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从茶叶的百芽质量、芽茶密度和产量综合评价以100%猪粪处理表现最佳,其次为70%猪粪处理。随着猪粪施用量的增加,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呈先降后升、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呈先升后降、咖啡碱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变化。100%猪粪处理和70%猪粪处理两处理茶叶内含物质改善效果最佳,且茶叶百芽质量芽茶密度表现最优,增产效果显著。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的含量均随猪粪施用比例增加而依次升高。  结论  100%猪粪处理茶叶品质提高幅度最大,土壤肥力提升效果也最佳,其次是70%猪粪处理。因此,提高猪粪等有机肥施用比例、减少化肥施用量,是培肥茶园土壤、改善茶叶品质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