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人工湿地污水pH值、NH3-N、TP和TN 4项指标,对芦苇、水葱、香蒲和千屈菜这4种典型人工湿地植物进行了净化效果研究,筛选出净化效果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水质的处理效果为:pH值基本达到7左右;NH3-N的去除率平均约为50%;TP为40%;TN为25%。4种湿地植物的优选顺序为香蒲>芦苇>水葱>千屈菜。  相似文献   

2.
选取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人工湿地(水库)、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4类典型湿地,运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湿地类型间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类湿地草本植物种类差异较大,随着湿地类型的变化,从上游到下游植物群落表现出由羊草-异穗苔草群落、异穗苔草-无脉苔草群落、无脉苔草-羊草群落到无脉苔草-鹅绒委陵菜群落的明显转变;人工湿地的p H值比其他3类湿地更趋于中性,而氮、磷、钾等养分质量分数则表现为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大于人工湿地和河流湿地;RDA排序表明,所选8类土壤因子中,影响湿地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速效钾、全氮和碱解氮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城市湿地维管束植物类型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野外踏查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太原市规划区内的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维管束植物共147种,隶属53科104属,包括蕨类植物6科6属7种,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45科96属136种;对于湿地植物的区系分布而言,在科和属的水平上,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区都占有很大比例,反映出太原市城市湿地植物的普遍性以及典型温带性质;湿地植物划分为6个生活型、3个生态型;湿地植物来源以本地种居多;外来入侵植物共12种,隶属7科9属,以菊科最多;保护物种有2种;湿地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31个群系。  相似文献   

4.
对吴忠市黄河湿地类型、土地现状和利用结构、黄河湿地气候、生物资源状况、土壤与植被、交通和旅游资源等6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编制完善湿地规划、依法管理黄河湿地、大力建设黄河湿地等3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提出在黄河湿地规划建设中,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加大对黄河湿地保护性建设的融资力度;提高旅游资源品位,拓展生态旅游空间;大力改善黄河湿地周边环境,使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等4条力促吴忠市黄河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宁夏银川市湿地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宁夏湿地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选择水洞沟(季节性河流湿地)、黄河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芦花台(季节性湖泊湿地)、鸣翠湖(永久性湖泊湿地)为实验样地,采用扫网法和棋盘式取样法采集昆虫,对4个样地的昆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宁夏湿地昆虫的主要类群是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其个体数量分别占昆虫个体总数的42.91%、30.69%、9.69%、5.47%、5.68%和3.80%,总计为98.20%。设置的4个样地中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的排序均为水洞沟湿地>鸣翠湖湿地>黄河湿地>芦花台湿地,而优势集中性指数(C)与之相反。[结论]水洞沟样地的群落结构最为稳定,芦花台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不同植被净化水质效果与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研究湿地植被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菖蒲(Acorus calamus L.)、茭白(Zizania la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对生活污水总氮(total N,简称TN)、总磷(total P,简称TP)、氨氮(NH4+-N)、硝氮(NO3--N)、生物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5)和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人工湿地4种植被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净化效果基本表现为鸢尾和芦苇高于菖蒲和茭白;人工湿地4种植被对氮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说明4种湿地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氮素的吸收效果较好;人工湿地4种植被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基质酶活性均表现为鸢尾和芦苇高于茭白和菖蒲;4种植被地上部生物量均大于地下部生物量,就植株体内的N、P含量而言,地上部分N和P积累量高于地下部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不同植被N、P积累量分别与生物量N、P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由此推测,通过生物量和植被N、P含量来评价湿地植被对N、P去除的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植被对生活污水各指标的去除率与植被自身生理特性密切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人工湿地植被对生活污水各指标的去除率与其根系活力和基质酶活性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人工湿地植被对TN的去除与自身体内氮素密切相关,对TP的去除与自身体内磷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地形图、Corona影像、TM影像和Alos影像数据,通过提取图们江下游1960,1986和2009年的湿地信息,对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的分布状况、景观格局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的变化,包括水田、水库等在内的人工湿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在内的天然湿地面积不断降低;2)湿地类型的转化,大量的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和非湿地,而大面积非湿地转化为水田;3)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图们江下游湿地景观斑块个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在减少;4)人文因素是该地区天然湿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以农业活动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温州三垟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健康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州三垟湿地维管束植物进行调查和鉴定,研究其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并与杭州西溪湿地、绍兴镜湖湿地作比较,评价其健康性。结果表明:1)温州三垟湿地共有259种野生维管束植物,隶属于187属73科;2)有湿地植物66种,包括沉水植物2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生根植物3种,挺水植物25种,湿生植物33种;3)有国家保护植物4种,建议列入保护的易危植物1种,同时有外来入侵植物28种;4)相比于杭州西溪湿地、绍兴镜湖湿地,温州三垟湿地物种丰富度不高,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所占比例偏低,国家保护植物种类少,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表明其健康性较差;5)从维管束植物体现出三垟湿地的湿地植物生长环境已受到破坏,尤其是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而极易受损,亟待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三江平原选择 3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永久积水的漂筏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和无积水的恢复湿地.从 2002年 7月到 10月对漂筏苔草沼泽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 2002年 8月中旬至 10月对小叶章草甸和恢复湿地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下土壤 CO2和 CH4排放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段时期内 (2002年 8月中旬到 10月底 )土壤 CH4排放通量为小叶章草甸 (14.3 mg· m-2· h-1)>漂筏苔草沼泽 (7.9 mg· m-2· h-1)>恢复湿地 (-0.015 mg· m-2· h-1), 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小叶章草甸 (384.9 mg· m-2· h-1)>恢复湿地 (345.6 mg· m-2 · h-1)>漂筏苔草沼泽 (117.6 mg· m-2· h-1).温度是导致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的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也是恢复湿地土壤 CO2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对其 CH4氧化吸收影响不明显.地表积水深度与漂筏苔草沼泽以及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排放均呈负相关,温度和积水深度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相似文献   

11.
仝昭昭  王延华  顾中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5-8037,8045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 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 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 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 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两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以期为以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天然湿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湿地公约>的分类原则,结合浙江省天然湿地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浙江省天然湿地分类系统,将浙江省天然湿地分为4大类,16个类型,并对每个类型的分布进行了阐述.根据研究,浙江省天然湿地类型比较齐全,面积在100 hm2以上的天然湿地总面积为(68.8×104) hm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与平原地区.天然湿地中海岸湿地面积比重较大,分布集中,地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笔者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2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  相似文献   

15.
采用Jay Gao的分类体系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河南、泽库、玛曲和若尔盖4个县不同湿地类型和植物群落特征方面进行物种统计,结果显示: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湿地植被组成中原生植物减少,菊科等杂类草增多,河漫滩湿地(F)物种多样性较多,湖泊湿地(L)相对较少;利用1994—2012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4个县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地温等资料,初步探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近19年来湿地变化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为岩溶地区的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进行监测,测定不同湿地水体中氮(总氮(TN)和氨氮(NH_3-N))、磷(总磷(TP)和正磷(PO_4~(3-)-P))和溶解氧(DO)质量浓度的变化,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对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丰水期最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最低。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最高质量浓度均出现在丰水期的河流湿地中,分别达到1.72,0.95和0.113,0.035 mg/L,DO质量浓度在平水期的库塘湿地最高,达7.97 mg/L;枯水期湖泊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18,0.13和0.016,0.006 mg/L,在丰水期的沼泽湿地DO质量浓度最低,为4.39 mg/L。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氮、磷质量浓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大部分水体在不同时期均处于中等营养化状态,属磷限制状态。【结论】普者黑岩溶流域4种湿地水体在丰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为中等等级,面临水质恶化的风险,因此需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湿地,保证岩溶水资源有效补给,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据统计该区具有高等植物469种,隶属于67科,脊椎动物共有365种,隶属于77科,其中国家3级保护植物2种;省濒危植物4种;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省级保护动物21种.但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导致的湿地生境破碎化、湿地污染以及对生物的驱逐效应的不断加剧,使该区生物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本文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维持扎龙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4~10月对七星河湿地地表水质的调研和监测结果,通过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湿地水环境质量,得到如下结论:七星河湿地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TP和油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超标;保护区水质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较大;七星河地表水在农业耕作季节受到更为严重污染;保护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湿地旅游开发评价的研究较少,喀斯特岩溶区湿地资源十分稀缺,研究意义重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结合可达性分析,构建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的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SPSS对评价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适宜性的分值范围在72.32~39.91分;以55分为分界,55分以上的湿地公园有19处,24处为55分以下;将贵州省湿地公园分为高适宜性、较高现实适宜性、较高潜力适宜性和低适宜性4种类型。根据上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今后贵州省湿地公园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4大方面,选取1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对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评价。结果表明: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较好,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影响程度为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湿地开发建设。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0.222 4)、湿地水环境质量(0.177 5)和湿地面积比例(0.090 0)3个单项得分较高,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高。与附近旅游地差异(0.002 6)和适游期(0.000 4)得分最低,说明湿地公园特色不够鲜明,适游期限制性大。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为0.783 0,说明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资源都将为生态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