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具有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调节气候的功能。同时作为一个湿地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必然要承载更多的人为活动,接受更多的人为干扰。根据西溪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选取人为设闸、人工改造水塘、游船行驶和游客徒步旅行4种形式的人为干扰,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利用实地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分别对4种人为干扰下的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终的水质等级,以此判断不同的人为管理对水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设闸和人工改造水塘都能改善湿地内的水体质量,而游船行驶和游客徒步旅行则对湿地内水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作为桃花溪整治工程中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将承担为下游桃花提供活水源的功能,并使彩云湖周边绿地成为集生态、文化、科普及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户外绿地。  相似文献   

3.
了解校园内封闭型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找出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治理和改善提供依据.对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5个水体的8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具体监测3类富营养化评价指标(TP,TN,叶绿素a)和基础指标(温度、pH、透明度、化学需氧量、5d生化需氧量等),通过对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的南方平原河网——温瑞塘河为研究对象,对河网区39个监测点的DO、TN、NO3--N、NH4+-N、TP和COD含量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揭示了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体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瑞塘河水质已经达到了劣Ⅴ类的程度,水体中氮磷含量严重超标,分别是国家Ⅴ类水标准的3.52倍和1.68倍。河网区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空间上污染程度呈现出三级河道 > 二级河道 > 主河道 > 郊区湿地的分布特征;时间上水质指标的变化较为复杂,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大量降雨能够对河网区水体水质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主河道的污染程度随流向具有累加作用。水体中氮磷比处于适合藻类生长的比值,具有发生水华的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景观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洁  张建林  王静 《南方农业》2009,3(1):60-63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岸带建设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建设模式的研究,提出应营造多种水岸带湿地景观,以达到生态与景观双优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华北某市开发区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处理环卫河景观水体的效果.在4个多月的连续运行期中,对COD,TN和TP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W-SFCW对化学需氧量(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2.45%,43.35%和39.24%,其中T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春、夏、秋3个季节下W-SFCW处理景观水体的效果,发现季节的变化对TN和COD的去除影响显著,对TP的去除影响不明显.提出了保障W-SFCW稳定运行的措施,为W-SFCW在修复景观水体水质上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退耕还湖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择洞庭湖退耕还湖区汉寿县青山湖垸不同生境条件区及周边地区对照点,3年水质监测表明,围垦区在退耕还湖后的前1~2年,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大肠菌群等项水质指标比本区河流、湖泊天然水体含量高,水体有轻度富营养化现象,但较目前堤垸区地面水水质要好,且其富营养化程度依老宅基区、老堤垸区、老稻田区、老林地草滩区和老渔塘区而依次减弱。随着退耕还湖后多次淹水、退水的进行,退耕还湖区各项水质指标正逐步接近天然水体,这标志着洞庭湖退耕还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正在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8.
西溪湿地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西溪湿地水质监测资料及水体检测数据,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阐述了水体污染特征和程度,同时,根据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和城市湿地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人工湿地、健康养殖、生态浮岛等生物-生态治理对策,并在其区域内鱼塘进行了相应试验。从监测结果分析,处理水体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三峡库区最大的库中湖——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汉丰湖来水区、湖区、出水区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5年每月下旬在各点位采集水样并分析主要水质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评价方法,解析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汉丰湖水质空间变化可聚类为4个区域:南河来水区(区域1)、东河来水区(区域2)、汉丰湖上游(区域3)和汉丰湖中下游(区域4),其月份变化可聚类为2个时段:蓄水期(1—2月及9—12月)和泄水期(3—8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显示区域4中的调节坝(HF5)及调节坝下(XJ1)水质呈中营养状态,而其余点位及区域水质均为轻度富营养,各月份水质表现为1月、12月为中营养,10月为中度富营养,其他月份均为轻度富营养。汉丰湖水体中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磷(TP)、可溶性磷(DP)、正磷酸盐(PO_4~(3-)-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浓度均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水土流失是汉丰湖水质恶化的主要诱因,而三峡库区水位调控也对湖区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泊湿地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是评价其水质污染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2006—2010年银川市阅海湿地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选择较为适合阅海湿地水体富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阅海湿地水质状况,认为阅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没有好转。针对阅海湿地水质现状,提出了"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和水体净化工作,保证湖泊湿地水质;建立阅海湿地补水的长效机制;建立湖滨植被带,种植水生植物"等改善阅海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在大凌河中游段设置10个水质监测断面。基于不同时期(丰、平、枯)氨氮、pH、电导率、总氮、总磷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并识别主要污染源。此外结合上、下断面监测数据对大凌河中游水体污染沿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大凌河中游水体总体评价为II类水标准,轻度污染,在枯水期,水体呈现中度污染,总体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但水体pH全年可稳定在6.12~7.49,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较为适宜;生活污染排放是大凌河中游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体沿程污染指数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概述黔西南州现有的兴义万峰、安龙招堤、北盘江大峡谷、晴隆光照湖四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建设规划情况,结合湿地保护现状提出目前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湿地公园的保护及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辽河流域水环境物理化学变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于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对辽河流域内80个点位的水环境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和太子河上游区域水体污染较小,中下游区域水体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在水域的西北方,水质总体评价为Ⅳ Ⅴ类,水质情况较差;东辽河流域区域特征不明显,2009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劣Ⅴ类,2010年大部分水体指标为Ⅲ到劣Ⅴ类;西辽河流域内大部分河段长期干涸;大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位于整个流域的中东部,水体各项指标大多为Ⅴ类和劣Ⅴ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尺度上林地和农田对水体水质参数的浓度影响最大,是影响化学需氧量(CODMn)、含沙量、总氮和电导率(EC)浓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2009年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聚类法并选定DO,CODMn,BOD5,NH3-N,TN和TP为聚类指标,对石佛寺人工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状况较好,对供水无影响,可保证安全供水。建湿地后与建湿地前相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汛期的水体富营养级别高于非汛期,这主要是因为汛期来水量大,所带入的营养物质多,加上农作物生长季节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流域内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随地表径流汇入湿地内,提高了湿地内氮、磷等的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措施为:及时收割水生植物,防止二次污染;控制流域内点源和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雨水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湖校区为研究对象,以润溪湖为受纳水体,通过对路面雨水径流及湖水在雨前、雨中、雨后的水样进行pH、浊度、SS,COD,TP和氨氮指标测试,探究各项污染物浓度在三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对水体水质作了综合评价,进行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增加值与雨水径流水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雨水径流的汇入,使受纳水体的pH有所降低、其余5项指标浓度均有所增加,水质类别从Ⅳ类水增加到Ⅴ类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著,说明雨水径流的汇入是造成水体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显著性相关回归方程可用于推算该区域内受纳水体污染物的增加量,预测水体污染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解决由城市雨水径流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湿地作为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但是传统的湿地往往只在单一的平面上发展,立体的上景观比较薄弱,所以把湿地景观延伸到竖向上,构建立体湿地势在必行。但立体湿地在构建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挑战。文章从湿地的价值入手,分析了立体湿地构建的困难和构建方法的思考,最后运用于重庆市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之中,着重探讨了使湿地景观立体化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三川河四个水质监测断面2015-2019年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川河上游河段水质较好,均达到了 Ⅲ类及以上;中下游河段水质较差,水体水质多为劣V类,水体污染严重.从污染指数年际变化分析可知,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有效防止水质的不可逆污染和破坏,以喀斯特高原区域的百花湖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历年水质及其变化情况,为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科学开发、利用及保护该水源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百花湖2013—2016年的8项水体实测理化参数参与分析,为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客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百花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百花湖整体为Ⅰ类水质,但Ⅱ类、Ⅳ类、Ⅴ类隶属值都较大。[结论]百花湖水质有变差的趋势,其生态环境防治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什刹海、昆明湖、奥运湖、朝阳公同湖,玉渊潭5个景观湖泊浮游藻类调查,对比分析了其数量,种属组成及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on-wie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除奥运湖外,其余四湖均为富营养水体,昆明湖、奥运湖、什刹海水质要好于其它两个;对5个湖泊浮游藻类种属结构与生物指数进行聚类,种属结构聚类结果是朝阳公园、玉渊潭和奥运湖为一类,生物指数聚类结果是玉渊潭与朝阳公园湖为一类,表明再生水对浮游藻类种属结构影响较大,水质跟生物指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