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微胶囊化工艺及防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采用界面聚合法,对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进行微胶囊化,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旨在提高印楝素的稳定性,延长其田间防虫持效期.结果表明:壁材采用3∶4(m∶m)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D与六亚甲基四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30∶7(m∶m),溶剂采用3∶2(m∶m)的乙酸乙酯和二甲苯混合溶剂比效适宜,微胶囊中印楝素的包埋率为(83.16±1.22)%.所制得的印楝素微胶囊剂通过盆栽试验表明,对昆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灰渣粒径及净化柱高径比对沼液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生物质灰渣利用和沼液排放引起的污染环境问题,以生物质灰渣为滤料采用自然渗滤对沼液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灰渣对沼液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粒径是影响灰渣对沼液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灰渣粒径越小净化效果越明显,相同质量灰渣粒径>3 mm时,渗滤速率为4.17 mL/s,出水COD为1 880 mg/L,出水TS为1.46 g/L,COD和TS去除率为58.71%和67.69%;而粒径<0.5 mm时,渗滤速率为0.46 mL/s,出水COD为221 mg/L,出水TS为0.61 g/L,COD和TS去除率达到94.07%和87.16%.净化柱的高径比直接影响沼液流通路径,以COD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时,为获得较好的沼液净化效果,不同粒径灰渣(<0.5、0.5~1、>1~1.5、>1.5~2、>2~3 mm)所采用净化柱的高径比应不小于1.34、2.3、2.68、5.01、10.66,此时对应出水COD值分别为236、276、305、315、342 mg/L,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4.82%、93.94%、93.3%、93.08%和92.49%,出水水质接近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不同粒径(<0.5、0.5~1.0、>1.0~1.5、>1.5~2.0、>2.0~3.0)灰渣对沼液的最大的过滤能力分别为9~10、10~11、8~9、4~5、3~4 mL/g.  相似文献   

3.
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尝试利用多孔介质毛细管作用过滤生活污水。制造了4个毛管逆滤渗污水净化器,采用普通河砂作为过滤介质进行了室内试验。试验采用两个因素:水势差、滤池内外径比。水势差选取4个水平:0.11、0.26、0.41、0.56 m,外层与内层水池直径比选取3个水平:14/6、12/6、10/6,以研究利用毛细管作用净化污水的可行性,并定量确定水势差及内外层水池的相对大小对该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用反应器去除污水COD的多少来评价过滤效果。结果表明,过滤速度及净化效果与水势差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两者都随着水势差的增大而提高。当水势差为0.56 m时,COD的去除率可高达80%左右,过滤速度可以高达0.15 m/h。外层与内层水池的直径比(D/d)越大滤速越小,但该比值对COD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污水被过滤介质所覆盖,有效地避免了污水的刺激性气味和蚊蝇孳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分析设计参数与水力性能指标和净化效果指标之间的关系性,优选综合考虑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设计参数组合,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长宽比、水深、植物间距、流量、进出口布置、植物种类)开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参数对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各水力性能指标之间、以及净化效果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水力性能指标与净化效果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宽比、水深和植物间距是影响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主要设计参数,尤其以长宽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最优设计参数组合为长宽比4∶1、水深30 cm、植物间距20 cm、流量0.55 m3/h、进出口中进中出布置、水生植物水葱。  相似文献   

5.
利用干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以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以丁香油为囊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9 h和丁香油与干酵母质量配比为1∶1的条件比较适宜,微胶囊中丁香油包埋率可以达到41.2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丁香油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颗粒直径在2.0~4.0 μm之间,细胞质内能观察到闪亮的油滴存在。在100℃条件下加热20 h,丁香油经微胶囊化后挥发速率下降43.25%;丁香油微胶囊抑菌效果优于同量的丁香油,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养殖池塘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及其水质净化调控效果,试验用三维植被网、布水管和水生植物等构建池塘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研究发现,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具有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双重特点,空隙率为4%~9%,构建坡度应低于1:2.5,水流速度应高于0.13m/s。在池塘水体日循环量10%情况下,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可使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下降46%、65%、49.2%、64.4%和39%,使养殖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下降8.8%;生态坡对水体中总氮、总磷、COD的净化效率分别为0.27、0.015和0.94g/h.m2。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期间,三维植被网生态护坡池塘水体中的绿藻种类比对照池塘增加了10.7%,蓝藻种类减少了2.5%,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增加了38%。同时,试验池塘水体中的藻类密度下降了23%,其中蓝藻密度下降48.4%,隐藻、裸藻密度分别增加了24%和34%,藻类优势种群结构组成更有利于养殖需要。研究表明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系统具有保护池埂和净化调控水质效果,是一种"经济、生态、减排"的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 mm·d-1条件下COD、NH3-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 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 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8.
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价格低廉的天然蜡质玉米淀粉(NWMS)替代部分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作为壁材,用高速剪切法处理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制备亚麻油微胶囊。将OSAS与NWMS按照5∶0、4∶1、3∶2和 2∶3(OSAS∶NWMS)的比例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比例对于微胶囊颗粒的粒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OSAS含量的增加,包埋率逐渐增大,当OSAS与NWMS混合比例为3∶2时,包埋率达到61.45%;随着NWMS含量的增加,微胶囊的含水率增大,表面变得更为光滑。NWMS可与OSAS混合作为亚麻油微胶囊的壁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藻土提高化肥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硅藻土结构观察、养分吸附和不同硅藻土与肥料比例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具有多孔质结构,湿润后孔隙明显增大,对N、P有较强吸附作用,能吸附2.5%的N和37.4%的P;施用1∶10硅藻土肥的比施用化学肥料的增产9.8%,比施用化学肥料的多吸收20.4%的N,18.6%的P和12.8%的K,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气水比、有机负荷和滤床高度。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0.5m3/(m2.h)升高到3.0m3/(m2.h)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水力负荷1.5m3/(m2.h)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83.5%、74.9%;增加气水比使得系统中溶解氧充足,可明显提高COD和NH3-N去除率,当气水比为3.5:1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87.5%、75.2%;低有机负荷不利于COD和NH3-N的去除,当有机负荷为COD2.4kg/(m3.d)时,COD和NH3-N去除率最低分别仅为49.6%、58.5%,有机负荷为COD4.8kg/(m3.d)时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0.9%和75.9%,但过高的有机负荷反而对NH3-N去除不利,当有机负荷为COD7.2kg/(m3.d)时,NH3-N去除率降低为61.7%;滤床高度对硝化反应去除NH3-N影响较大,NH3-N生物硝化反应去除行为主要发生在0.6~1.0m区域。试验表明采用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是可行的,也为类似性质废水处理和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完全混合湿式厌氧发酵方法,对餐厨、粪便及芦苇3种物料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餐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加入量对这3种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影响显著。适当增加餐厨比例,有利于产气率的提高,但随着餐厨比例的增加,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明显,较容易出现"酸化"现象而影响产气效果。粪便、芦苇与餐厨湿重比为7∶2.5∶3时,产气效果最佳,最高容积产气率为1118mL·L^-1·d^-1,平均甲烷含量为64.6%,COD去除率达到68.56%。随着餐厨比例的增加,NH3-N含量逐渐增加,但未对厌氧消化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藻个体微小,不易采收,为其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利用酸性壳聚糖对3种不同类型的黏土矿物(膨润土、硅藻土、沸石)进行改性,制备无公害复合絮凝剂,探究其对小球藻(C.pyrenoidosa)的絮凝效果,并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的浓度、静置时间、藻液p H值和壳聚糖与黏土矿物的比例对絮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高于壳聚糖。其中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最佳,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 H值为8,壳聚糖和硅藻土的配比为1∶6,浓度为0.2 g/L,沉降120 min。在该条件下,小球藻的絮凝采收率可达到约96.16%。复合絮凝剂无毒环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微藻生物质后续加工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的微藻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著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著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对磷在红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磷肥利用率和研究磷肥增效技术,通过恒温振荡试验研究了硅藻土对水溶性磷肥(磷酸二氢钙)在红壤中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1 mg P/g土和1.25 mg P/g土水平下,硅藻土显著地降低了供试土壤对磷酸二氢钙的吸附,增加了水溶性磷、0.01 mol/L CaCl2溶液解吸磷和Olsen P的含量,且三者随硅藻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归因于硅藻土多孔、比表面积大和富含羟基的结构组成.硅藻土与磷酸二氢钙的施用顺序也显著地影响着供试土壤中磷的有效性,硅藻土先于磷酸二氢钙加入供试土壤处理的水溶性磷和0.01 mol/L CaCl2溶液解吸磷含量高于添加次序相反的处理,Olsen P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九排干岸边构建湖滨植被缓冲带,研究不同盐生植物种类和配置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物空白对照带对径流和渗流水中TN、TP和COD无明显削减规律,芦苇、碱蓬、柽柳和芦苇—碱蓬混播缓冲带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削减率呈先增加后减缓的趋势,渗流水中污染物质的削减效果优于径流水。其中,芦苇对径流和渗流水中TN、TP的削减效果最好,削减率分别为53.56%,79.17%和62.37%,83.25%;碱蓬对径流和渗流水中COD的削减效果最好,削减率分别为50.53%,67.34%。通过计算得到4种植被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9~29 m,其中,碱蓬缓冲带宽度为19 m。综合考虑,可以选择真盐生植物碱蓬作为乌梁素海盐渍化湖滨带植被重建的首选植物,并将植被缓冲带在该地区扩展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季节生态沟对低浓度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夏秋季,生态沟对COD和TN的削减率均达到86%以上,对于TP的削减率高达98%以上。夏季生态沟对养分的削减能力要优于其他处理,秋季其次,然后是春季,最差是冬季。即使水生植物进行了刈割,生态沟依然能发挥一定的净化效果。随着生态沟的运行时间积累,底泥中养分含量快速增加。初始阶段增加最快,但随着生态沟的延长,3种污染物的浓度急剧下降,到生态沟末端,底泥的养分含量变化已经不显著。生态沟中初始段的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最高,随着生态沟的延长生物量显著下降,末端点最低,水生植物吸收N素产生的削减占生态沟总削减量的28%,吸收P素占总削减量的8.7%。  相似文献   

17.
复合维生素微胶囊制备中壁材用量及浓度对成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掩盖维生素的不良滋、气味,提高其稳定性,该文分别以黄原胶、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卡拉胶、明胶等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VB1)、核黄素(VB2)、盐酸吡哆醇(VB6)、叶酸和烟酰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工艺,结合粉碎、筛分,制备复合维生素微胶囊,考察了壁材/芯材比、壁材浓度对微胶囊中维生素荷载量、包埋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黄原胶、阿拉伯胶或瓜尔豆胶为壁材时,维生素的包埋率高且稳定性好,是较适宜的壁材;随着壁材/芯材比的增加,维生素的包埋率增加,稳定性提高,而荷载量降低,合适的壁材芯材比为5:1(m/m);壁材浓度过高对制备不利,过低则导致维生素包埋率低,合适的壁材浓度为1:50 (m/V).在上述制备条件下,微胶囊中维生素的荷载量在0.2 g/g以上,包埋率达95%以上,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蚯蚓对不同种类填料碳的分解转化特征各异,继而影响蚯蚓生物工程床净化养殖污水的效果。为明确填料碳种类对净化畜禽养殖污水的影响特征,以水稻秸秆和水稻秸秆生物炭为生物工程床碳源填料,采用间隙式布料方式,连续22 d监测进水和出水水质。结果表明:秸秆填料的生物工程床对畜禽养殖污水特征污染物平均削减量分别为硝态氮67.2%,氨氮81.4%,总氮79.5%,磷酸盐29.9%,总磷35.2%,COD 21.4%,EC值77.8%;秸秆填料的生物工程床中添加蚯蚓后改变了特征污染物削减量,提升平均削减量分别为氨氮11.1%、总氮10.4%、磷酸盐17.8%、总磷73.9%和COD 27.3%,降低平均削减量分别为硝态氮10.3%和EC值3.4%;生物炭填料的生物工程床对畜禽养殖污水特征污染物平均削减量分别为硝态氮36.8%,氨氮86.2%,总氮53.4%,磷酸盐21.2%,总磷33.3%,COD 33.3%和EC值51.7%;生物碳填料的生物工程床添加蚯蚓后改变特征污染物削减量,削减量平均提升分别为硝态氮0.4%、氨氮1.4%、总氮10.6%、磷酸盐26.0%、总磷29.5%、COD 39.2%和EC值0.7%。秸秆填料和生物炭填料的生物工程床对出水p H值增加量平均为3.1%和7.7%,添加蚯蚓后出水p H值下降,平均下降率为0.1%和7.7%。总之,填料碳种类和蚯蚓活动显著影响生物工程床净化养殖污水的效果,秸秆填料有利于畜禽养殖污水硝态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和EC值削减;生物炭填料有利于畜禽养殖污水氨氮和COD削减,并显著增加出水p H值。生物工程床添加蚯蚓后明显提高畜禽养殖污水氨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和COD的削减,但不利于硝态氮削减。  相似文献   

19.
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城市地面径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露天试验场按不同水流方式设计和建造2组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通过中型试验测试其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对西安市地面径流中COD、NH4+-N、TN、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组人工湿地系统出水水质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在湿地净化过程中,填料起主要作用,可吸附40%~50%的污染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将净化效果提高20%~30%;2种人工湿地系统HRT为36~48h,运行间隔时间为7~15d的运行效果最佳;改变水流方式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高出5%左右。研究设计的2种人工湿地均可用于城市地面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雨水利用。  相似文献   

20.
酸模浮床对污染水体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区河道岸坡常见陆生植物酸模为试材,制成生态浮床,研究酸模浮床以及无植物浮床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酸模对TN,NH4 -N去除率达92.40%,97.00%,为对照组去除率的4.47倍、1.10倍,其中酸模对NH4 -N的去除主要依靠水体微生物硝化反应,而对照组NH4 -N去除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氨的挥发引起;酸模组水体中NO3--N浓度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酸模对水体TP,COD去除效果明显,酸模组TP,COD浓度分别比初始降低了79.17%,86.6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酸模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的优良物种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