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广西桂北地区作为培育杉木的重要区域,应加强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杉木产量。基于此,主要从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这几方面出发,探究杉木优良家系丰产栽培技术实施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达到杉木优质、丰产、速生、高效效果,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福建省洋口林场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以15年林龄的第三代优良组培材料和实生苗(包括洋003(Y003)、洋008(Y008)、洋020(Y020)、洋061(Y061)、洋062(Y062)、第2代种子园良种(Ysec)和无性系混系扦插苗(Ymix))共计7种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培养期间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进而计算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为-0.093~0.118 mg?kg-1?d-1和-0.021~0.051mg?kg-1?d-1)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供氮能力较弱。但在不同无性系间氮净矿化和硝化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Y061土壤的平均净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人工林土壤,为0.118 mg?kg-1?d-1,其次为Ymix和Y062无性系,分别为0.046 mg?kg-1?d-1和0.033 mg?kg-1?d-1;而其他4种无性系土壤平均净矿化速率均为负值,表现为无机氮的净同化作用;对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而言,Y008的净硝化速率最高,为0.051 mg?kg-1?d-1,其次为Ymix和Y020无性系,分别为0.003和0.007 mg?kg-1?d-1,其他4种土壤平均净硝化速率均为负值,表现为硝态氮的净同化作用,因而保氮能力强。综上,Y061和Y062两种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供氮能力和保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而Y008土壤发生淋溶等氮素损失的风险高于其他无性系,在实际栽植中应当合理选择无性系树种以保证更好的土壤肥力供应。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开展西南桦引种造林试验。参试品种2个,分别来源于热带林业中心、百色市西林县。通过测定西南桦树高、胸径、材积及蓄积量,观察抗病虫害能力、抗寒性以及开花结实情况,初步探索其生长适应性及丰产性。试验结果显示:17年生热带林业中心西南桦林分平均胸径20.10 cm、平均树高23.10 m、平均蓄积494.51 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29.09m3/hm2;10年生百色西林县西南桦林分平均胸径14.63 cm、平均树高14.40 m、平均蓄积163.15m3/hm2、年均蓄积生长量16.32 m3/hm2,超过南方阔叶树速生丰产林指标(15 m3/hm2),表明在三门江林场该2个西南桦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丰产性。  相似文献   

4.
6个桉树无性系3年生林分生长量测定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DH32-29、DH32-28的胸径分别为9.81 cm和9.76 cm、树高分别为13.50m和13.75 m,处于本试验无性系中较高水平。DH32-29、DH32-28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其他无性系高55.5%~56.6%。因而,在类似港北区奇石乡兴中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立地条件的地区种植桉树,选择DH32-29和DH32-28能获取较高的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在全面调查和多年定位研究的基础上,以生物生产力和木材产量为指标,论述了桂西北田林老山中山杉木引种栽培区林分生长和产量与气候、土壤、微生物、地质地貌和经营措施之间的关系,并对林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田林老山中山的自然生态条件完全满足杉木速生丰产的需要,现实林分生产力与杉木中心产区相当,并大大高于扩大栽培区,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作为广西杉木商品性生产新基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森林多功能经营水平和森林效益,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内典型的杉木及其混交林为例,以17个易测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森林生物量积累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保育土壤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因变量,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森林综合功能模型.结果表明:1)林分年龄、平均胸径和密度对森林的各项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林分平均高更侧重于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2)决定森林多功能水平的林分因子主要为林分年龄和林分平均胸径.3)在55块调查标准地中,森林综合功能指数最高为453,最低为-153.将乐国有林场82%的杉木林综合功能良好,18%的杉木林木材生产能力和多样性保护能力较弱,需针对这部分林分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森林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赤桉林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结构比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的赤桉林群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林下植物为扭黄茅),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结构合理性越差;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基本随赤桉林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只有0.72cm和0.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是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对刺槐生长过程与碳密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是正确评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生态服务功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山西吉县红旗林场马莲滩刺槐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面积400 m2)调查和树干解析法,研究刺槐的生长过程,提出刺槐的树高生长模型、胸径生长模型、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树龄12 a以前为刺槐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期,树高的平均生长速率可达0.63 m/a,胸径平均生长率为0.53 cm/a,树龄12a时树高可达6.9m、胸径5.19 cm、生物量10.18 t/hm2;2)利用建立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得出,当树龄达到20 a时,刺槐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最大,达2.99 t/hm2,树龄35 a时生物量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成为成熟林,总生物量达72.79 t/hm2,碳密度为35.52 t/hm2,对树龄35 a以上的刺槐水土保持林应该及时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9.
研究适合大叶栎天然更新异龄林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按约0.5%的入选率在林分中选择最优单株作为优树候选木,测定候选木的树高、胸径和形质指标。用生长锥在胸高位置钻取过髓心的木芯,作为测定优树候选木年龄和木材品质性状的试样。优树候选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m即入选为初选优树。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5个性状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分复选,综合评分值≥80分为Ⅰ级优树,综合评分值70~79分为Ⅱ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69分为Ⅲ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的初选优树被淘汰。共选出Ⅰ级优树10株,Ⅱ级优树47株,Ⅲ级优树55株。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5个不同种源杉木苗造林生长差异,设置融江河流域实生苗为对照(CK),在融安县西山林场开展造林试验。初期调查结果表明:红心杉造林1年成活率最高,为94.5%,最低的是贝江1.5,为84.0%;造林后3年保存率最高的是西山1.5,为92.0%,最小的是CK,为81.0%。6个参试的种源4年生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树高大小依次为西山1.5>贝江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胸径大小依次为贝江1.5>西山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材积大小依次为贝江1.5>西山1.5>咸水2>糠杉>红心杉>CK;平均冠幅差差异不显著。综合各生长性状指标,西山1.5、贝江1.5在试验当地表现最优,适宜广西北部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林分类型对降雨再分配规律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研究区2种林分内分别选取了3个20m×20m标准样地,同时设置了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收集装置,每场降雨后测定相应的水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降雨量为1 706.6mm,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量没有显著差异,总穿透雨量分别为1 204.0mm和1 289.9mm,分别占年降雨的70.6%和75.6%;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p0.05),两者的树干茎流率分别为4.8%和2.7%;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4.7%和21.8%。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冠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林分郁闭度越高则穿透雨量越少。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差异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和树皮结构的影响,因此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降水再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象州县茶花山 1.5代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规律及生长性状进行了 3年的定点观察调查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随其产地纬度的递增 ,雌雄花期相应推迟 ,来源于桂北的无性系 ,其平均散粉盛期比桂南无性系迟 7~ 9d,可授期晚 6~ 8d;球花在嫁接母树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呈明显的成层性 ,约 90 %的雄球花集中在树冠的中下层 ,80 %以上的雌花则着生于中上层。桂南产区的无性系进入开花结实盛期较桂北的早。无性系间球花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雌雄花产量的重复力分别为 0 .69和 0 .80 ;不同无性系的雌雄比率相差很大 ,且这种差异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据此 ,对种子园的营建及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桃源分场承担了"岑软2号"油茶标准示范基地建设的任务,示范基地总体规划10 hm~2。基地建设第3年,油茶林分林木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6%,林分健康。在整理与分析桃源分场"岑软2号"油茶示范基地建设过程记录的基础上,研究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西地区种植岑软油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生态林的林分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尽管分布区域不大,但对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金沙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由于其异常干热的气候特点,使得人工生态林建设更为艰难。在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的试验观测表明:现有人工乔木生态林的林分微环境较差,赤桉林Fan林内光辐射仅比林外空旷地减小了20.7%;Fan的日平均气温(27.37℃)和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值(32.54℃)分别比林外只低0.14和3.31℃;林分F1、F2和F3春季0~10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分别为6.84%、5.83%和9.16%,林分Fan也只有9.83%,相比之下,以扭黄茅群落为主的自然草坡这一季节的土壤水分则可高达13.20%。由此而导致林木生长缓慢,对于10年生赤桉林,F1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9.46m和8.68cm;F3的平均树高只有7.22m,平均胸径更小(3.97cm),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不正常。高密度的人工乔木生态林在干热河谷地区不能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低密度的稀树或零星分布的散生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桉树(尾巨桉)林下套种肉桂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后,桉树树高、胸径、材积明显提高,5年生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16.8 m、13.2 cm和12.6 m3,比未套种的同龄桉树纯林分别提高了6.6%、10.1%和7.0%。而3年生肉桂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3.3 m、2.4 cm比其纯林提高了11.8%、3.6%。而且,桉树林下套种肉桂对改善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肉桂主要病虫害防控能力和降低大面积种植桉树纯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区森林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环法于2010年5—6月对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区几种林分的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子?桤木林1(Ⅰ),桤木林2(Ⅱ),杉木林(Ⅲ),五桠果林(Ⅳ),杉木+苦栎林(Ⅴ),元江栲林(Ⅵ)?进行原位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能力等存在相关性。土壤渗透性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非毛管持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K、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与枯落物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2)各林分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初始入渗率变化呈:Ⅵ>Ⅲ>Ⅴ>Ⅳ>Ⅱ>Ⅰ>荒坡;土壤稳定入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Ⅴ>Ⅲ>Ⅵ>Ⅳ>Ⅱ>Ⅰ>荒坡。说明了元阳梯田区森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各林分土壤渗透性指标均大于荒坡;各林分入渗性能比较可知,杉木+苦栎林和杉木林土壤渗透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森林植被冠层对降雨侵蚀力减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具有减缓作用。本文通过气象观测站与标准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赣西北大坑小流域森林植被冠层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林冠截留率不同,其中杉木林平均截留率为25.82%,马尾松林为19.63%,檀木为21.13%;②不同林分减缓降雨侵蚀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马尾松林〉杉木林;③灌木林在减弱降雨侵蚀力作用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檀木林减缓降雨侵蚀力为22%-27%,平均为25%,远远大于乔木林。  相似文献   

18.
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为林分资源调查的技术手段,采用"多站式"扫描方法来获取栓皮栎林标准地内林木树种、树高、胸径、胸高断面积等测树因子,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指标分析了北京市西山林区栓皮栎林样地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林乔木层共包括15个树种,其中,栓皮栎种群在密度和断面积累积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2)栓皮栎林整个林分混交度较低,平均混交度0.306,各树种混交度以栓皮栎、栾树为最低,其它伴生树种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3)栓皮栎、元宝枫、刺槐、辽东栎种群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亚优势木和中庸木为主,分别占种群总株数的64%,68%,64%和59%,其它树种优势度不明显;(4)栓皮栎林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28,说明该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林分结构调整对固沙林地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彰武为辽宁及东北地区典型的风沙易旱区。1973年开始该地区人工大规模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现已形成针叶林与林下草场复合的生态模式,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由于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原造林密度大等原因,30 a后出现林木增长缓慢的趋势……,为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樟子松林急需科学的间伐。试验选择3种处理:保持原有防风固沙林现状、株行间伐、行间伐。结果表明:在干旱或易旱地区,通过采取林分密度调控措施,可降低单位面积林木负载量,从而降低林木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0~10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4.50%;林木生长量分别对照增长5%,胸径增长3%;林下植被总盖度增加了13.78%~16.3%;林下鲜草质量增加了12.88%~14.25%、林下干草质量增加了10.42%~14.89%、林下植被种类增加了3~7种。可以认为30 a生樟子松林的林分结构调整至4 m×6 m的株行距为宜。  相似文献   

20.
刺槐萌生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槐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和生态公益林树种。针对刺槐萌生林生长状况出现下降等问题,在山东省沂山林场(E 118°36’,N 36°10’)和泰山药乡林场(E 117°19,N 36°17’),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刺槐实生一代林和萌生二代林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结构特征、立木生长进程、干形等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刺槐萌生二代林树高在前22年、材积总生长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在前17年、材积连年生长量在前14年均大于实生一代林,但随后各个指标生长量均小于实生一代林。2)刺槐实生一代林树干通直,而刺槐萌生二代林绝大部分树干弯曲,难以成材。3)提出用树干弯曲指数描述干形弯曲程度,并根据干形弯曲指数大小,将刺槐萌生二代林立木干形弯曲程度划分为无弯曲、极小弯曲、轻度弯曲、中度弯曲、重度弯曲5级。发现,刺槐萌生二代林中,树干中度和重度弯曲林木约占整个刺槐林的34.8%;树干无弯曲的树木极少,只占0.86%;树干极小弯曲的树木占33.8%。通过分析讨论刺槐连续无性更新林分生长迟缓、干形不良、不能成材成林的原因,认为刺槐无性更新问题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