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LED红蓝弱光照射保持樱桃番茄冷库贮藏品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单色光对番茄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开发樱桃番茄保鲜新技术,以绿熟期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试材,在4℃条件下分别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红蓝单色弱光(30 lx)持续照射,研究LED红蓝单色弱光对樱桃番茄采后贮藏过程中感官和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LED试验装置稳定可靠,红蓝单色光的发射光谱稳定,不因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发生偏移。贮藏10 d以后LED红蓝光处理的樱桃番茄感官品质显著优于无光对照(P0.05),且LED红光处理好于蓝光处理(P0.05)。LED蓝光照射能较好地保持樱桃番茄维生素C含量(P0.05),但LED红光照射不利于维生素C含量的保持。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有利于促进樱桃番茄早期贮藏过程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积累,显著抑制贮藏后期糖含量的下降(P0.05)。LED红蓝单色弱光照射处理还能显著延缓樱桃番茄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下降(P0.05),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其中LED红光处理显著高于蓝光处理(P0.05)。贮藏20 d时,红光照射可显著促进番茄红素的合成,但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与对照(CK)相比,LED红蓝弱光(30 lx)照射有利于樱桃番茄4℃贮藏过程中感官和营养价值的保持,其中LED红色弱光照射处理效果较好。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物理保鲜方法,LED红蓝弱光持续照射处理在樱桃番茄采后营养品质调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兴安六垌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白茶加工方法,设置不同萎凋方式(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复式萎凋)和不同萎凋时间处理(萎凋48 h、萎凋60 h、萎凋72 h)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探索适合兴安六垌茶加工白茶的萎凋技术。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处理兴安六垌茶鲜叶后,白茶成茶品质各异,其中室内自然萎凋所得白茶汤色杏黄亮,毫香显,滋味鲜爽,品质表现最优;不同萎凋时间处理中,萎凋60 h时,茶多酚得到适度氧化,氨基酸含量比鲜叶时增加47.8%,水浸出物含量未明显减少,品质表现为汤色杏黄亮,毫香显,滋味鲜爽,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内以水培奶油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运用光质及光强可调节的LED植物生长灯,以8:00-24:00照射强度为200μmol·m-2·s-1的白光为基础光(对照W),依次以强度为50(WG50)、100(WG100)、150μmol·m?2·s?1(WG150)的绿光取代相等强度的白光照射生菜,并测定生菜叶片生物量、形态、叶片数以及叶绿素、硝态氮、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纤维和淀粉的含量,以探究绿光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LED绿光的供光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50μmol·m-2·s-1的绿光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地上部干重较对照提高3.69%。(2)随着绿光强度的增加和基础白光强度的减弱,生菜地上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均在WG50处理下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在WG150处理下达到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P<0.05)。(3)与对照相比,绿光处理均降低了生菜叶片中淀粉、粗纤维以及硝酸盐的含量,其中硝酸盐含量在WG50处理下达到最低。说明50μmol·m-2·s-1强度的绿光有促进生菜干物质积累以及提升生菜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LED光源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组合光),以普通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Vc含量最低。蓝光处理下番茄果实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红蓝组合光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红光和红蓝组合光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酸含量;各处理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红蓝组合光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值最高。红光和蓝光是影响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主要光质。  相似文献   

5.
试验比较了3个碱洗浓度洗茶鲜叶后对茶叶内含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洗浓度的增加,鲜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均呈增加的趋势,氨基酸、水浸出物分别呈先降后增、先增后降的趋势;成茶中,氨基酸含量呈增加,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呈减少,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先增后降、先降后增的趋势。色泽上,碱洗处理对鲜叶叶绿素a、b含量有所影响,但对鲜叶总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成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影响。感官品质上,碱洗鲜叶后对各审评因子的影响有所趋势,其中,碱洗浓度变化对干茶色泽影响不大,对茶叶滋味中涩味有所减缓,但香气中栗香逐渐减弱,叶底逐渐由绿变黄,综合得分对照最高。  相似文献   

6.
经过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 比较了2次机采、重度机采、轻度机采和不机采对照等4个处理对白露毛尖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2次机采和重度机采处理显著增加秋季茶芽密度和1芽1叶初展鲜叶产量, 显著降低单个芽头的平均重量、长度及符合加工白露毛尖茶芽大小标准的茶芽合格率; 符合加工白露毛尖茶芽大小标准的1芽1叶初展鲜叶产量轻度机采处理最高; 内含成分分析表明, 4个处理秋季1芽1叶初展鲜叶均适宜加工白露毛尖茶, 以不机采对照处理感官品质最好.试验表明适度机采可提高秋季白露毛尖茶鲜叶产量, 不机采或轻度机采可获得更多优质的白露毛尖茶鲜叶原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广西金秀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金秀茶鲜叶内含物质丰富,为金秀红茶的优良品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金秀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萎凋过程呈增加趋势,在揉捻、发酵和烘干过程呈减少趋势;咖啡碱含量在萎凋、发酵和烘干过程呈上升趋势,在揉捻过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LED蓝光对辣椒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 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泽、叶绿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碱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Ccs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D蓝光处理会加速绿辣椒退绿,使其叶绿素含量在第8天时降为初始值(0 d)的17%(P<0.01);LED蓝光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中辣椒红素的含量,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红素含量在第8天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60倍和5.59倍(P<0.01);LED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中辣椒碱含量,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碱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3倍和1.85倍(P<0.01),Ccs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倍和4.01倍(P<0.01)。此外,LED蓝光可促使辣椒中Vc含量显著升高,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Vc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5倍和1.58倍(P<0.01)。综上,在采后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可以加速绿辣椒退绿,并促使红、绿辣椒变红,显著提高辣椒红素、辣椒碱和Vc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D蓝光在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尤其是增加辣椒红素含量及改善辣椒色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为害的一芽一叶鲜叶按照创新工艺研制桂香红美人茶,探讨不同晒青程度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及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桂香红美人茶晒青鲜叶失水率在6%~10%,鲜叶失水量适合,干茶滋味醇厚、甜香浓长,肉桂香明显。经过晒青的鲜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的含量都比未经过晒青的鲜叶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光照是决定乌龙茶高香醇厚品质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白光进行多次光照射处理试验,以全程无光照为对照(CK),通过设计3个不同次数LED光照射试验组,第1次摇青前进行第1次光照射为(S-1),第2次摇青前进行第2次光照射为(S-2),第3次摇青前进行第3次光照射为(S-3),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香气组分测定以及感官品质审评。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和S-3处理铁观音毛茶中的呈苦涩味儿茶素组分总量分别降低了29.6%、24.4%,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分别提高了20.5%、15.4%,毛茶酚氨比减小;适度增加LED光照射次数有利于铁观音毛茶呈花果香气味的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相对含量的积累,其中S-2处理效果最佳,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6.28%、62.51%;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S-2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9.88),CK得分最低(-3.48),与4个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排序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建设乌龙茶全天候工厂化连续化加工生产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烟粉虱是黄瓜的主要害虫,利用非化学措施控制烟粉虱对于黄瓜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光驱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应用RGB值与虚拟波长的关系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波长的颜色,根据烟粉虱对不同光质的选择率,筛选出对烟粉虱有驱避作用的敏感光质,在此基础上,调查该光质处理下设施黄瓜烟粉虱种群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光质与多种光质联合使用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RGB值为0,0,255(波长为470nm的蓝色)的颜色对烟粉虱成虫的驱避率最高。黄色和绿色对烟粉虱有较强的诱集作用,烟粉虱的选择率分别为54%和42%;但在黄光和绿光打开的环境中再加入蓝光后,烟粉虱对黄光和绿光的选择率分别提高到68%和56%。在黄光和绿光共存的环境中加入蓝色光,可以加速烟粉虱从绿色区域向黄色区域的迁移。在大棚黄瓜田,蓝光照射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并且随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黄瓜上烟粉虱数量下降幅度增大,光照射6 d后烟粉虱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92.76%。蓝光和黄光联合使用,在开启蓝光前先打开黄光,可以增强对黄瓜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处理10 d、20 d、30 d后,黄瓜叶片上烟粉虱校正虫口减退率较不开黄光分别提高13.80%、18.17%、15.10%。研究发现,蓝光照射对烟粉虱有强烈的驱避作用,蓝光和黄光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香蕉贮运过程中常温运输品质劣变较快、贮运后乙烯催熟程度不可控制的问题。该研究以低成熟度香蕉为模拟贮运试材,研究红、橙、黄、绿、蓝、紫色LED单色光在常温(20 ℃)模拟贮运过程中延缓保鲜和催熟调控作用,以确定香蕉在不同波段光色照射下的后熟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蓝、紫光可以通过抑制香蕉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与无光照相比有效延长香蕉2 d的贮藏期、减少纤维素分解为果胶、防止硬度软化、抑制色泽转黄和淀粉-糖转化,蓝光的延缓后熟能力比紫光更好。红、橙光LED照射可以促使呼吸和乙烯高峰提前2 d,促进表皮转色,增加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累积,从而有效促进香蕉成熟,橙光比红光照射的催熟效果更缓慢,可以达到精准催熟的效果。黄、绿光照射会扰乱香蕉的后熟进程,缩短2 d贮运期,在表皮转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累积更多丙二醛,并抑制呼吸、乙烯释放、淀粉-糖转化和纤维素降解作用,使香蕉在未完全后熟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衰老腐烂阶段。总体来说,不同波段的6种LED光色处理香蕉,可以表现出延缓后熟、促进后熟和扰乱后熟3种不同的效果。研究结果为LED光照技术被更多的应用和研究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节能保鲜和可调控催熟技术应用于香蕉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补光时间及光质对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LED补光调节温室甜椒(Capsium annuum L.)产量品质的最优光质及补光时长,以甜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设置红光(R)和蓝光(B)组合(灯珠个数比)2∶1(2R1B)、4∶1(4R1B)、8∶1(8R1B)3种光质,2 (18:00-20:00)、4(18:00-22:00)和8 h(18:00-02:00)3个补光时间;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补光时间及光质对甜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与补光时间对甜椒植株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两者交互作用显著。2R1B光质补光2 h,冠层宽、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4 h茎粗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硝酸盐含量最低,比对照降低19.4%。4R1B光质补光2 h,株高、根鲜质量、地上部、根及全株干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叶面积、单株果实数及单株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8R1B光质补光2 h,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及糖酸比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地上部及全株鲜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补光处理的产量品质指标及用电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得分排序得出,最有利于甜椒栽培的前3种补光组合依次为光质8R1B补光2 h、光质4R1B补光8 h和光质8R1B补光8 h。因此,光质8R1B补光2 h可以作为最适宜当地甜椒栽培的补光组合,该研究结果为日光温室甜椒种植的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光质灯(蓝光、红光、UV-A、UV-B)对温室内黄瓜进行定时补光,研究不同补充光质对黄瓜果实Vc、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红光条件下黄瓜Vc含量较UV-A与蓝光高;各处理蛋白质含量顺序为蓝光>UV-A>UV-B>红光;蓝光照射下还原糖含量较红光、UV-A与UV-B高;日光温室内补充UV-A可明显地增加黄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可控的植物工厂内,以水培"意大利耐抽薹"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于采收前72h,用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红蓝光进行连续照射(CL),研究照射对水培生菜叶片C、N、P、K、Ca、Mg、Fe、Mg、Cu和Zn十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生菜定植后在6:00-22:00光期下连续培养17d,培养阶段红蓝光光强均为150μmol·m~(-2)·s~(-1),从定植后第18天开始进行连续72h不同光强的CL处理。试验设置CL光强分别为100、150、200、300和500μmol·m~(-2)·s~(-1)(用CL100、CL150、CL200、CL300和CL500表示),并设置全生长期光强为150μmol·m~(-2)·s~(-1)的处理作为对照(CK),其光期为6:00-22:00。结果表明:CK处理下,生菜干物质中P、K、Ca、Mg的含量最高。采收前最后72h用LED红蓝光连续照射后,生菜干物质中C的含量随CL光强的增加而增加,CL100处理下,N和Mn的含量最高,CL300时,Cu的含量最高,CL对Z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生菜干物质中C、N、Fe和Zn的总量在CL500处理下最高;CL200处理下,P和K的总量最高;CL300处理下,Mg和Cu的总量最高。CL光强对Ca和Mg的总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采收前集中连续LED红蓝光照射,达到提高生菜品质或生产富含某种营养元素的功能性蔬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屈成  刘芬  陈光辉  王悦 《核农学报》2020,34(9):2095-2102
为研究不同LED红蓝光质比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白光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光质比例的红光(主波长662 nm)和蓝光(457 nm),设置T1(白光:蓝光=2:1)、T2(白光:蓝光=1:2)、T3(白光:红光=7:1)、T4(白光:红光=2:1)、T5(白光:红光=3:2)、T6(白光:红光=1:2)共6种不同光质配比,以白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光质比对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红光比例提高了水稻幼苗株高、倒二叶叶长、叶面积、壮苗指数、地下部鲜重、根总长、根总数、根表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蓝光比例抑制了水稻幼苗的株高、第一叶叶鞘长,但在蓝光作用下水稻幼苗茎基宽、倒二叶叶宽、叶面积、壮苗指数、幼苗生物量、根总长、根总数、根表面积、根体积、叶绿素含量增加。T2的茎基宽和壮苗指数最大,相比CK分别增加了23.1%和51.6%。T3和T4有利于生物量积累以及叶面积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相比CK,T3和T4叶面积分别提高46.9%和45.6%。综上,LED红光提高了水稻叶片叶面积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幼苗干物质积累和根系系统的发育,蓝光则提高了茎基宽和壮苗指数,对改善水稻幼苗形态和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优化水稻工厂化育秧光照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相似的感官品质特征,但堆青处理相较并筛处理及对照茶样的香气鲜度下降而滋味甜度提高。在并筛处理中以在减重率为70%时并筛略优于在减重率为65%时并筛的白茶品质,且二者均以薄并筛处理较优于对照茶样。在减重率达75%时对在制品进行相同时长不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方式:2~6筛并1筐)以厚堆处理的白茶品质较优,而不同时长相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时长:2~6 d)则以短时堆青的白茶品质为佳。不同摊青处理白茶的儿茶素类、生物碱和主要氨基酸组分无明显规律性差异。相较静态/并筛工艺组,堆青工艺组茶样中呈甜味的脯氨酸和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等花果香成分显著降低(P<0.05)。基于茶样生化组成的模式识别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静态/并筛工艺组与堆青工艺组2种类群。堆青处理可通过促进脂肪酸代谢,增加烷烃类、降异戊二烯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来有效调节白茶样品的生化组成;橙花醇、橙花醛和香草醛等23种化合物可视为其与静态/并筛工艺组茶样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识物(群)。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摊青方式的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硒矿粉中硒的生物有效性,设置了土壤施硒矿粉0、3、5、10、20、25、50 g/kg共7个处理,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萝卜苗盆栽试验,测定了萝卜苗硒含量、生物量和维生素C(Vc)、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光合色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土壤硒矿粉的施用量与萝卜苗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硒矿粉处理下萝卜苗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施用10 g/kg的硒矿粉使萝卜苗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0%和50%,但最高施用量50 g/kg显著降低了Vc和可溶性糖含量;除对照外,萝卜苗CAT活性与硒矿粉施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硒矿粉10和25 g/kg显著降低了萝卜苗的MDA含量;适量施入硒矿粉能增加萝卜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10 g/kg处理最高,最高施硒处理50 g/kg显著降低了光合色素含量;除25 g/kg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在土壤施用硒矿粉条件下,萝卜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综上,土壤施硒矿粉能增加萝卜苗的硒含量和CAT活性,适量的施用有利于萝卜苗Vc、可溶性糖、光合色素含量的提升和MDA含量的降低,说明硒矿粉能够通过影响萝卜苗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而影响萝卜苗的生长发育,证明硒矿粉中的硒具有生物有效性,但硒矿粉对萝卜苗生物量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硒矿粉资源的农业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机采鲜叶品质等级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优质茶叶的机采机制,该文以新型鲜叶分级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筛孔筛板组合、振动频率等对机采鲜叶的分级效果,系统分析了分级鲜叶分类加工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和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鲜叶分级机的多块筛板组合采用椭圆孔筛板(a=1.8 cm,b=2.2 cm)+圆孔筛板(D=2.0 cm)+圆孔筛板(D=2.6cm)的方式较佳,能够较好分离出碎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等不同嫩度级别的鲜叶;振动频率采用50 HZ较为适宜,可获得较佳的作业流畅性和分级效果,且筛板共振现象较小;分级叶所制产品的感官品质与手采叶较为接近,较未分级样有较大提升,综合效益较机采叶直接加工每kg鲜叶可提高1.22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比例海淡混合水4年灌溉对库拉索芦荟全叶鲜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多糖和芦荟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5%海水灌溉下,芦荟的全叶鲜重与对照(淡水)差异不显著,50%、75%和100%海水灌溉下的全叶鲜重显著下降,分别较对照降低11%、28%和46%。10%、25%、50%、75%海水灌溉下,芦荟的全叶干重与对照(淡水)差异不显著,100%海水灌溉下的全叶干重显著下降,较对照降低14%。CK、10%、25%、50%海水处理的地上部含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75%、100%海水处理下,其地上部含水量显著下降。在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片中,老叶随着海水胁迫强度的增加,其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幼叶和中部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小。海水灌溉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灌溉处理,在海水灌溉各处理间,随海水比例增大,芦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显著增加趋势,经过4年比例海淡混合水连续灌溉,芦荟叶片中多糖含量与淡水灌溉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芦荟甙含量随海水灌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75%海水处理达最大值。不同比例海淡混合水灌溉芦荟的试验是可行的,可以节约淡水,并在一定的海水稀释配比下(75%海水)可以提高芦荟的主要药用功效成份芦荟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