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婚那天,她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千万别让我说中了,祈祷上苍,请您怜悯我……"第一年,相亲时。一向条件苛刻的她,看着那个一表人才、谈吐得体的供电所长,她在心里打了"98分"。他很热情,但只聊了半个小时。"对不起,所里有急事,我先回了。"一脸歉意地抛下这句话,他匆匆离去。难道是那种安排的"托儿"打电话借机脱身的套路?曾是"系花"、"校花"的她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心中的好奇远多于不满。  相似文献   

2.
"清明时节祭祖先,心头往事已万千"。奶奶离开我们已近30个年头了,不知道她老人家在天堂是否过得好。奶奶一生没有生育,父亲是奶奶抱养的。虽非己出,却视我父亲如掌上之宝,比亲生骨肉还疼爱。因为我父亲被抱养的时候已经有六七岁,父亲称呼奶奶并不叫"娘",而叫"婶"。  相似文献   

3.
<正>读完《简·爱》这部世界文学名著,我想任何人的心情都将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英国文坛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写的一个叫简·爱的女子的故事,也是作者自己的缩影。书中简·爱从盖兹海德到慈善学校,又到桑菲尔德庄园,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曲折,最终获得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爱。在盖兹海德的养母家,她一点也  相似文献   

4.
将心比心     
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乐.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妈妈也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母亲说的这件小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相似文献   

5.
那天,他是最后一个到达宴会现场的。一场很重要的生意会谈,是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次。会谈现场,云集的都是对他未来的那笔生意有着生杀大权的人。第一次合作,便姗姗来迟。他的表现,多多少少引起合作同伴们的不满。直到他行色匆匆地出现在包厢门口,人们满脸的不悦被一种惊奇代替。那个年轻的合伙人,背上竟然背了一位瘦瘦小小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我妈妈,她犯了病,我实在脱不开身,只好把她带来了……"边说边背着妈妈往自己的座位旁  相似文献   

6.
养花风波     
饶坤 《新疆农机化》2015,(3):231-232
最近,学生们感到班上人多味杂,特别是在冬天关闭门窗时,那种"百味书斋"的感觉特别浓厚。于是有学生提议在教室中养几盆花草,并将浇水的任务附带给每天清洁值日的学生。养花这件事顺理成章地通过了表决。保养的制度与规矩也建立了,但我没想到一件小事也能"节外生枝"。张蕊本来是语文课代表,但她钟爱的养花却使她不"安分"起来,  相似文献   

7.
姚群 《农电管理》2014,(1):72-72
<正>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台上的绿色中钻进来,唤醒了熟睡中的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就见披着金色阳光的一抹嫩绿在风中悠闲地伸着懒腰。突然,一两簇火红摇摆着跳入我的眼帘,我从床上跳起来,趴在窗台边数着,"一个,两个,三个……"一个多月没注意,原本光秃秃的植株上居然长出这么多辣椒。"早就长了,你抬头看看,我的丝瓜也长出来了。"母亲拎着小桶走了过来,站在窗台旁,给丝瓜和辣椒浇水。看着她那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伺候的是几株仙草。"说来也奇怪,这丝瓜我花的心思最多,从开始上饼肥到后来浇水,每天都精心照料,却只结了一个果。反而这辣椒我几乎没怎么伺候,最多  相似文献   

8.
李婷 《当代农机》2020,(2):54-54
"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我是最有发言权的。"1月15日上午,荆州代表团审议现场,"女粮王"毕利霞代表分享了她的丰收成绩单。毕利霞,监利县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湖北产粮第一大镇黄歇口镇,她创新技术,大胆尝试种植再生稻,摸索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农户们争相找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  相似文献   

9.
于帅  李明明  陈涛  张智磊  邹沛 《农业机械》2012,(19):70+72+74
中国一拖作为共和国农机工业的长子,其"东方红"拖拉机更是被誉为共和国的耕牛。50多年来,是她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前行;她的脚步,见证了我国农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不断壮大的过程。探究中国一拖的历史,你会发现,她有文化而且在传承;她主导了我国拖拉机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她将继续主导下去。因为身背重担,所以她前行缓慢,因为她的发展需要更慎重、着眼更长远,她的每一步跨越都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突破。从"三个第一"到"三分四层",从"一体两翼"再到"聚核铸强",她的发展主线清晰,发展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10.
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在课堂上提问小琴了,这让小琴非常忧虑,她觉得一定是英语老师对自己有意见了。更让小琴担心的是,此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她的英语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找到我,特别想改变英语老师不提问她的现状。"小琴,你从感觉到英语老师对你有意见到现在多长时间了?""一个星期吧。"小琴回答。  相似文献   

11.
破门而入     
我曾住在华盛顿的杜邦环岛区,那里留下了许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经历。虽然华盛顿的治安不错,但是我所住的公寓楼却并非如此。在那幢公寓楼的一层,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毒贩;望向楼对面的时候,我第一次目睹了有人在抢劫;也是在这栋楼的地下窒,我第一次有了火里逃生的经验。这众多的第一次中,有一次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马年伊始,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在垂柳吐絮的季节,笔者慕名走近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略带传奇色彩的普通女子,聆听她对"职业农民"的诠释和在这片热土上的追梦之旅。她,就是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山丰村的种粮大户王翠芬。种一大片地,是她少时的梦想"大伙说让我接受媒体采访时穿得土点儿,像个农民。可我觉得自己是新型农民,要有新型农民的样子。"刚刚落座,面对采访,略显  相似文献   

13.
如梅在雪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没有春日暖熏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她傲然而孤独地开放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多少凄凉的心灵以慰籍,给多少彷徨的灵魂以勇气,正是这朔风清寒,使梅花有了举世无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的一次国家级文学笔会即将结束时,我倡议几位文友做了个游戏:每个人将珍藏心底的最伟大、最有分量的事物,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很快,几张纸团展开了,"宇宙"、"太空"、"大海"、"大地",当我拆开最后一个纸团,上面赫然写着"永远"二字,顿时令满座皆惊。那是出自于一位神情忧郁,长相凄美的女子之手。除她而外,都是有形可见的,而"永远"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经典短幽默     
《农业机械》2011,(18):64
1童言无忌今天被我那5岁的表妹给涮了一把!她攥紧双手对我说:"哥哥,你猜猜我手里有几个开心果,如果你猜对了,我把手里的两个都给你。"我对她轻蔑的笑了笑,说:"两个。"她听完松开双手大声的喊道:"错啦,是一个!"我当场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将心比心     
唐汶 《河北农机》2009,(3):38-38
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乐。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妈妈也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母亲说的这件小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接触《意林》是在高三,在当时那种紧张压抑的生活中,抽空读《意林》是我最大的享受。《意林》,在我眼中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会告诫我为人处世要谦和礼让;面对困难不要放弃或是抱怨;她告诉我: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东西要好好珍惜,不要到失去的时候再追悔莫及、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而偏离正道、凡事不要过于强求,但真正需要你出场的时候,千万别怯场……在我失落的时候,我坐在床上,暗黑的屋子就与当时失落的心境一般,我独自一人在默默地痛苦着,我会抱怨上天为什么会待我如此不公。眼光在黑暗中"游走"时,发现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的《意林》上,那一抹绿色,又给我动力,这是生命的绿色、充满力量的绿色……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不管前方如何,我仍会坚  相似文献   

18.
正"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在新客站等你。"这是我多年前在上海看的一部电影里的台词,场景很普通,不曾刻骨铭心或纠结缠绵,之所以没有忘记,是因为提到了"下雪"。上海的冬季里下雪是少之又少,主人公给了感情一个遥遥无期的盼望,也给了我在南方的冬季里看雪的希望。冬季的心情常常因为下雪变得柔弱和缠绵,我也就一厢情愿地把漫天飞舞的大雪当成了冬季最美的风景。在没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次与课外书接触,追溯起来应是我读初中时的事了。那时候除了教科书以外,有一本作为文学参考的《少年文艺》已是十分难得,名著更不可见,课外阅读十分有限。初二那年,同桌的女同学痴迷武侠小说,借来一本缺张少页、四边卷曲破旧的《四大名捕》,连上课时都把书悄悄藏在课本底下,争分夺秒地能偷瞄一眼是一眼。看她这般废寝忘食,我甚是好奇,经她强烈推荐,我一下子就陷入其中,虽然没有她那么大胆敢在上课时偷看,却也禁不住小  相似文献   

20.
<正>"同样是农民,我跟父辈们一样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不一样的是我将种地看成是一种时尚的职业,更是我所追求的事业。"在给记者展示的日记里,她用"小清新"的文字倾诉着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马年伊始,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在垂柳吐絮的季节,记者慕名走近了这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子——山东省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山丰村的种粮大户王翠芬,聆听她对"职业农民"的诠释,讲述在这片热土上的追梦之旅。种一大片地成就少年梦想"大伙说让我接受媒体采访时穿得土点儿,像个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