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啤酒大麦甘啤5号在不同浓度盐碱环境下萌发期差异,分别用NaCl和Na2CO3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环境,设置NaCl和Na2CO3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啤酒大麦甘啤5号进行萌发试验,观测发芽势、发芽率、盐害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2种盐浓度分别在0(CK)、100、200、300 mmol/L时,啤酒大麦萌发期有明显的差异。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性盐(NaCl)环境下的甘啤5号各项测试指标变化趋势平缓,而碱性盐(Na2CO3)环境下的各项测试指标的变化明显。尤其在 100 mmol/L时,碱性盐(Na2CO3)环境下的甘啤5号各项萌发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 < 0.01)。  相似文献   

2.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养眦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多年生根茎型耐旱植物俄罗斯新麦草(Elymus junceus Fisch)、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 Schreb)、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Trzvel.)和高冰革(Agropygron elongatum Host Nevski)种子对不同浓度(0、25、50、75和100mmol·L^-1)Na2CO3胁迫及胁迫解除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牧草发芽率均在没有Na2CO3胁迫时最高,且以苇状羊茅最高达到96.8%,羊草最低73.1%;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呈下降趋势,高冰草在100mmol·L^-1Na2CO3下发芽率仍达到14.9%,而其他3种牧草在此浓度下没有观察到萌发的种子。4种牧草的发芽速率均与Na2CO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同Na2CO3浓度下,4种牧草中苇状羊茅最高,羊草最低。Na2CO3胁迫对根长的抑制明显高于苗长,且对不同物种影响不同;75mmol·L^-1Na2CO3胁迫下,除了高冰草根长为3.4cm之外,其他3个物种根的伸长几乎完全被抑制。解除胁迫后,羊草种子发芽恢复最快,且发芽率与原Na:CO,浓度成正比;高冰草、俄罗斯新麦草和苇状羊茅几乎均为0。上述结果说明,4种牧草中,种子萌发期以高冰革耐Na2CO3能力最强,其次是俄罗斯新麦草和苇状羊茅,羊草种子最差;但当胁迫解除后,羊草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这也是其适应盐碱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麦种质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及评价大麦的耐盐性,进行了Na Cl胁迫下不同大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增加,大麦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呈下降趋势,盐害指数随Na 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大麦品种间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差异,苏农6472、盐99218、C2118、美97-1338、Numar和海盐大麦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通过盐土(土壤含盐量4‰)和脱盐土的对比试验,发现大麦品种在盐土条件下的穗数、穗粒数明显低于脱盐土,而盐土条件下的千粒重高于脱盐土;各品种在盐土下的株高明显低于脱盐土。在盐土条件下,海盐大麦、沪01-2946和苏农6472分别获得4 344、4 311和4 282.5kg·hm-2的籽粒产量,是供试品种中耐盐性最强的品种。本研究不仅为大麦的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盐渍化地区的麦种植鉴定出了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5.
营养液栽培条件下,在成株期以 80 mmol/L NaCl 胁迫中国南瓜 360-3×112-2 F1和黑籽南瓜植株,10d 后,测定了植株的生长量和不同器官中Na+、K+、Ca2+、Mg2+的含量。结果表明,NaCl 胁迫下两种材料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60-3×112-2杂交种的生长抑制比黑籽南瓜植株较轻。NaCl 胁迫后两种南瓜植株体内Na+含量升高,360-3×112-2杂交种的Na+主要累积在根部,黑籽南瓜主要积累在茎中;K+、Ca2+、Mg2+的含量在植株体内呈下降的趋势,但360-3×112-2杂交种的上位叶中的含量却上升。NaCl胁迫下,因Na+的积累抑制了K+的吸收,植株各器官的K+/Na+普遍降低,但黑籽南瓜比360-3×112-2杂交种的K+/Na+下降明显。这些结果说明,两种南瓜受到盐胁迫后Na+的主要积累器官不同,致使地上部各器官有不同的K+、Ca2+、Mg2+吸收和积累特性,K+/Na+降低幅度也不同,从而影响了植株的生长,产生了耐盐性的差异。360-3×112-2杂交种耐盐性比黑籽南瓜强,可望作为耐盐砧木在瓜类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耐盐性作物对盐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对盐胁迫具不同抗性水平反应的作物大麦和菠菜,在不同盐分离子种类Na2CO3和NaCl3、个盐分水平(2.0,3.5,5.0g kg-1)条件下的生长、生理指标变化,揭示其对盐胁迫的不同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大麦的株高、有效分蘖数、产量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菠菜生长受到的抑制状况更加明显。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大麦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Na2CO3处理的叶片中MDA含量最高。与大麦相比,菠菜在盐胁迫下,更多的Na 通过根部向地上部运输,使叶中积累了更多的Na 。大麦有较强的阻止盐分离子向叶片运输、维持叶片正常功能的能力。Na2CO3更易对植株叶片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基因型冬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Na 的吸收和累积及其对C、N代谢的影响及外源Ca(NO3)2和CaCl2对小麦萌发过程中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50mmol/L NaCl胁迫明显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小偃6号"的耐盐性优于"陕229"。外源钙对两种小麦盐胁迫效应的缓解作用不同。6mmol/L钙离子可明显减轻"陕229"的盐害作用,对"小偃6号"作用不大。盐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盐胁迫下,"小偃6号"种子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陕229"。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过程胚乳内蛋白酶的活性有较大调节作用,对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小。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含量显著增加,K/Na比显著降低。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累积的影响较大,盐胁迫和外源钙处理对K 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盐分胁迫对林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试验研究盐分胁迫对林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l和NaCl KCl 2种盐分对林木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随盐分浓度的提高而发芽率逐渐下降 ,幼苗生长呈相同趋势。与复合盐分相比 ,单一盐分对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抑制作用更强 ,表明K 可一定程度缓解Na 的危害 ,并提出耐盐指数概念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盐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对象开展盆栽试验,以CaSO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氯化盐形成不同阳离子组成的微咸水处理(Na+,TNa;Na+/K+比为1 ∶ 1,TNa-K;K+,TK),各处理添加盐分总摩尔量相同,研究灌溉水中不同阳离子组成对土壤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外源甘露醇和山梨醇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以甜瓜‘桂蜜12号’为试验材料,以Hoagland 营养液为培养液进行沙培(CK0),采用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CK1),然后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和山梨醇,观察不同处理的甜瓜幼苗生长情况和离子平衡变化。结果表明,在100 mmol/L NaCl盐胁迫(CK1)下,与对照(CK0)相比,甜瓜幼苗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总长度、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显著下降,K+/Na+、Ca2+/Na+、Mg2+/Na+显著降低。添加0.4 mmol/L的甘露醇,可显著增加甜瓜幼苗茎叶部Ca2+、Mg2+含量,而不增加Na+含量,不降低K+含量;显著提高Mg2+/Na+,而Ca2+/Na+及K+/Na+则与CK1持平。添加0.4 mmol/L的山梨醇显著提高地上部鲜重、幼苗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降低盐胁迫甜瓜幼苗的Na+含量,提高Ca2+、Mg2+含量,显著提高Mg2+/Na+、K+/Na+、Ca2+/Na+。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山梨醇和甘露醇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的伤害。在试验条件下,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根系及离子平衡影响的最适处理是添加0.4 mmol/L的山梨醇。  相似文献   

11.
以豇豆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豇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钙处理对150 mmol·L-1的NaCl溶液盐胁迫处理下的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缓解豇豆盐胁迫的最佳CaCl2浓度。结果表明: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对豇豆种子的萌发生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25 mmol·L-1CaCl2溶液处理的豇豆种子缓解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照射处理对胡麻耐盐性的影响,以2个胡麻品种天亚10号和陇亚13号为材料,利用ARTP对胡麻种子进行不同时长(0、10、20、30 min)照射,测定不同Na Cl浓度(0、85、170 mmol·L-1)胁迫下胡麻的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析ARTP处理对Na 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RTP处理对2个胡麻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ARTP处理可以促进天亚10号在Na Cl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提高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70 mmol·L-1Na Cl胁迫下ARTP处理10 min,天亚10号发芽率可以提高90.27%;但抑制了陇亚13号在Na Cl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增加了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降低了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70 mmol·L-1Na Cl胁迫下ARTP处理30 min,陇亚13号的发芽率下降了17.60%。本研究结果为胡麻育种及盐碱地人工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NaCl和NaHCO3胁迫下马蔺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水培实验,以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为研究对象,探讨盐(NaCl)、碱(NaHCO3)胁迫对植株生长、水分状况、质膜透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初步比较盐碱胁迫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Na+浓度下,NaHCO3胁迫组对马蔺生长的抑制、细胞质膜透性的破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减少程度均明显大于NaCl胁迫组,这可能是因为碱性盐胁迫下特有的高盐和高pH的共同作用。同时,盐碱胁迫对茎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系,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马蔺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与植株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碱性盐胁迫下马蔺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非气孔限制,而中性盐胁迫下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盐胁迫影响养分运输和分布,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导致作物发育迟缓,植株矮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必需营养元素中,氮素是需求量最大的元素,NO-3和NH+4是植物吸收氮素的两种离子形态。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受到不同形态氮素的调控,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下植物的耐盐机制对提高植物耐盐性及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以喜硝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喜铵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NO-3和NH+4对Na Cl胁迫下油菜及水稻苗期生长状况、对Na+运输和积累的影响,以对照与盐胁迫植株生物量之差与Na+积累量之差的比值,评估Na+对植株的伤害程度。【结果】1)在非盐胁迫条件下,硝态氮营养显著促进油菜和水稻根系的生长;盐胁迫条件下,油菜和水稻生物量均显著受到抑制,Na Cl对供应铵态氮营养植株的抑制更为显著。2)盐胁迫条件下,两种供氮形态下,油菜和水稻植株Na+含量均显著增加,硝态氮营养油菜叶柄Na+显著高于铵态氮营养,叶柄Na+含量/叶片Na+含量大于铵营养油菜,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Na+含量显著低于铵营养,地上部则相反。3)铵营养油菜和水稻Na+伤害度显著高于硝营养植株。4)盐胁迫条件下,硝态氮营养油菜地上部和水稻根系K+含量均显著高于铵态氮营养。5)盐胁迫条件下,硝营养油菜和水稻木质部Na+浓度,韧皮部Na+和K+浓度及水稻木质部K+浓度均高于铵营养植株。【结论】与铵营养相比,硝营养油菜和水稻具有更好的耐盐性。硝态氮处理油菜叶柄Na+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能够截留Na+向叶片运输。同时,供应硝态氮营养更有利于油菜和水稻吸收K+,有助于维持植物体内离子平衡。盐胁迫下,硝营养油菜和水稻木质部Na+浓度,韧皮部Na+和K+浓度及水稻木质部K+浓度均高于铵营养植株,表明硝态氮营养油菜和水稻木质部-韧皮部对离子有较好的调控能力,是其耐盐性高于铵营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3种灌木耐盐碱能力,为盐碱地抗逆性灌木筛选提供优质植物资源。本文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3种灌木在不同浓度Na HCO3胁迫条件下生长、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光合参数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为盐碱地优良抗逆性灌木筛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灌木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净生长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即150 mmol·L-1Na HCO3胁迫时,净生长量最高。大洋洲滨藜和四翅滨藜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宁夏枸杞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Pn、Gs、Tr和Ls降低;3种灌木的碳同位素分辨率△13C在低浓度胁迫时与对照相比升高;3种灌木灰分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四翅滨藜的矿质元素K和Ca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与对照相比增加,Na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大洋洲滨藜和枸杞K和Ca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Na含量呈升高趋势。3种灌木的△13C分别与WUE、灰分、K和Ca呈正相关关系,大洋洲滨藜和宁夏枸杞的△13C与矿质元素Na呈负相关。由此说明,适度的碱性盐胁迫能够促进大洋洲滨藜和四翅滨藜的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提高了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和氮水平对大麦‘鉴四’(Hordeum vulgare L.)生长及硝态氮(NO3?-N)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O3?-N与Na Cl预处理后,大麦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对高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1 mmol?L?1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比1 mmol?L?1 Na Cl预处理显著提高了NO3?-N的吸收速率;10 mmol?L?1NO3?-N预处理时,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其根系NO3?-N高亲和力系统受Na Cl影响较大。对低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在1 mmol?L?1 NO3?-N预处理中,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相比,120 mmol?L?1 Na Cl胁迫的大麦NO3?-N吸收速率显著提高;10 mmol?L?1 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与1 mmol?L?1 Na Cl处理相比,降低了大麦的NO3?-N吸收速率。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根系低亲和力系统有促进作用,而高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低亲和力系统的NO3?-N吸收没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彬  张文斌  李翊华  陈修斌  黄若屏  张荣 《土壤》2016,48(6):1139-1143
以板蓝根品种安徽亳州种为试材,在100 mmol/L Na Cl盐胁迫处理下,研究了外源GA_3对盐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GA_3的浓度达到100 mg/L时,板蓝根种子萌芽能力和幼苗生长表现最优;同时,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数值最大,分别为CO_2 5.53μmol/(m~2·s)、0.56 mmol/(m~2·s)、H_2O 216 mmol/(m~2·s)和287 mg/L;幼苗叶片中MDA含量达最低,而POD和SOD活性最高,其值分别为0.336μmol/g FW、26.65 U/(g·min)FW和272.53 U/(g·min)FW,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培养下菘蓝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河北栽培的菘蓝居群为材料,在3.75(T1)、7.5(T2)、11.25(CK)、15(T3)、18.75 mmol·L-1(T4)5个不同的施氮水平下,以100 mmol·L-1Na Cl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盐胁迫下苗期菘蓝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氮素代谢及根中指标性成分(R,S)-告依春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的T4(18.75 mmol·L-1)显著促进盐胁迫下菘蓝幼苗的生长。低氮(T1、T2)和高氮(T3、T4)处理均提高了盐胁迫下菘蓝幼苗中保护酶的活性,且高氮水平处理显著降低幼苗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盐胁迫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菘蓝体内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及根中(R,S)-告依春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苗期菘蓝体内抗氧化酶与氮素同化关键酶之间、生物量与(R,S)-告依春含量之间的调控表现出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苗期菘蓝的耐盐性生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NaCl胁迫下氮肥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甜高粱耐盐能力的措施,室内设置不同盐分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条件下甜高粱萌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和不同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芽苗生长的影响各有不同。NaCl浓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在甜高粱芽苗生长阶段,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而增强耐盐伤害能力是有限的。100 mmol.L 1NaCl胁迫下,根系POD活性最低,而叶片MDA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高,受盐害程度最大。没有盐胁迫情况下增加不同氮源及氮量对甜高粱根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氮浓度在20 mmol.L 1时,细胞受伤害程度最低,生长最好。不同形态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NH4Cl的促进效果优于KNO3。在100mmol.L 1的NaCl胁迫下,施加铵态氮或硝态氮源均可以增强甜高粱芽苗期的POD活性,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氮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甜高粱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_2SO_4和NaHCO_3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为蒙古黄芪在盐碱地的引种、驯化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发芽盒进行种子萌发出苗试验,测定分析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_2SO_4和NaHCO_3处理下的萌发率、发芽势、相对盐害率及其苗根长、苗高及根茎比。[结果](1)蒙古黄芪种子在NaCl0.2%,Na_2SO_40.6%和NaHCO_30.3%的盐胁迫下能够正常发芽,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对照,在大于此浓度的盐胁迫下萌发率和发芽势均开始下降。(2)蒙古黄芪种子在NaCl0.6%,Na_2SO_40.8%和NaHCO_30.3%时的相对盐害率为负值,促进种子萌发,大于此浓度时,相对盐害率为正值,抑制种子萌发。(3)蒙古黄芪幼苗的茎长、根长及根茎比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NaCl和Na_2SO_4浓度分别在0.4%和0.6%时,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达最大,NaHCO_3浓度分别在0.6%和0.3%时,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达最大,超过此浓度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开始减小;当NaCl,Na_2SO_4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0.6%,0.8%和0.3%时根茎比达最大,分别为1.658,1.709,1.291,超过此浓度,根茎比开始下降,但均大于1。[结论]蒙古黄芪在NaCl0.6%,Na_2SO_40.8%和NaHCO_30.3%的盐胁迫下种子和幼苗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