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就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广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关键,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农"硬任务,强调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激励机制、分配政策等。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宏观政策驱动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探索加快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模式、队伍、平台、载体等工作体系创建路径,从专项基金、对接机制、转化力度、考核评价、整合资源等方面提出推进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其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十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同期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具备了竞争优势.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新农村建设向节约型、绿色型、环保型和和谐型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基于此,主要探讨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重点分析学校自办、校企联合、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科技市场的建设,为农业科技的转化提供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加速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是振兴山西农业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但是,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率还相当低,平均只占已有成果的30%~40%,因而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已成为...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石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加快石柱县建设"以辣椒为主的餐饮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和"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的步伐,同时加快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8月16  相似文献   

7.
黄家章  张德权 《核农学报》2012,26(5):838-839
为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政策,积极开展"走基层、进企业、送技术"活动,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6月29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  相似文献   

8.
科技特派员是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同时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服务或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切实为"三农"多作贡献。基于此,以温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研究主体,在分析温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探讨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核农学报》2012,26(5):848
为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政策,积极开展"走基层、进企业、送技术"活动,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它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手段。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重庆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先进技术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从而达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介绍当前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河南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建议,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的融合,能够促进行业现代化发展,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从品牌效应、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以及配套支持4个层面分析了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创意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很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创意农业在河南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基于此,分析了河南省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建议,推进河南省创意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是距农业强省还有一定差距,必须要加强科技在乡村农业振兴中的应用。基于此,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乡村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乡村农业生产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种植户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新思维、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乡村农业科技发展中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农业科研管理体系与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水平的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发挥科技生产力效能;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政策等促进科技支撑河南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以加强科技在河南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抓点示范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形抓手。在总结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推进,以及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的实施,围绕产业布局、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合作攻关、宣传培训和展示窗口六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抓点示范工作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亚  尹诗麟 《南方农业》2007,1(5):68-69,76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该项工作进展顺利与否,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和农民接受的难易有关。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其农业科技推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探索》2012,(4):36-36
2012年2月22日,四川省科技系统将以重点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富民强县、农畜生物育种、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六大专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面临的水土资源、森林与草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指出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起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是实现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生产中的6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22年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由1993年的495.12万t增加到2014年的1 704.13万t,年均增长6.12%,总体上呈"高速—低速—高速—低速"四阶段演化特征,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3年的720.60kg/hm~2增加到2014年的2 080.23kg/hm~2,年均增长5.28%。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开始出现拐点,但不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随时间变化,从平均占比情况来看碳排放组成依次为农村用电、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和翻耕。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弹性系数,结果显示,2004年前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呈现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和强负脱钩4种弹性特征并存,2004年后以弱脱钩为主导,占比81.82%,说明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河南省还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农业技术标准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工厂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标准化研究,明确工厂化农业领域内技术标准化工作的范围、作用、原理,指导工厂化农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