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35×平2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新型雄蚕品种.为了解该品种的性状,将雌35×平28与秋华×平30进行对比试养.结果显示,在饲养过程方面,雌35×平28的龄期经过略短、5龄食桑量稍少;在饲养成绩方面,雌35×平28的产茧量较高,茧质较好;从缫丝成绩方面,雌35×平28的大部分指标均较好.结果表明,雌35×平28具有优良综合经济性状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抗血液型脓病雄蚕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降低养蚕过程中易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提高茧丝质量.对"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秋·华×平30抗"等3对雄蚕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以主推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的繁育成绩低于对照种,需进一步选育提高;而"秋·华×平30抗"在2019年秋期的kg茧制种量为2.34张,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蚕种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秋丰×平28、秋玉×平68和限7×平4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最近育成的雄蚕新品种。为了探索它们的性状与饲养技术,了解茧丝质量情况, 我们於2004年秋期进行了农村饲养试验,并与已在示范推广的雄蚕秋华×平30和大面积应用的秋丰×白玉作比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繁育秋·华×平30的情况。通过总结多年繁育秋·华×平30的经验认为,秋·华×平30尽管繁育难度大、繁育系数低、繁育成本高,但是只要合理控制雌雄原蚕的饲养比例,合理调节原种出库日差,加强原蚕饲育管理工作,强化制种各环节工作,就能够提高秋·华×平30的繁育成绩。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摸索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中秋期的饲养性状,海盐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站于2004年中秋蚕在沈荡镇进行了秋华×平30与白云×薪杭的饲养对比试验,秋华×平30经受了中秋后期持续高温干旱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蚕茧产量、产值均超过了现行品种白云×薪杭.  相似文献   

6.
家蚕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按照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科的安排,修水县在义宁镇吴都村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和菁松×皓月为对照种的试养,两个品种表现均优于菁松×皓月,尤以秋华×平30表现更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雌35×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型雄蚕品种,经2013年引进试验。本文总结了“雌35×平28”的农村试养情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大部分指标优于“秋华×平30”。  相似文献   

8.
雄蚕新品种限7×平48饲养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雄蚕新品种限7×平48与秋华×平30的饲养比较表明:限7×平48的张产茧53.54蚝、干壳量9.85g、张种收入834、08元,比秋华×平30的张产茧48、61kg、干壳量9.50g、张种收入757、35元,分别增加了10.14%、3.68%、76、73元。对雄蚕新品种限7×平48与秋丰×白玉的饲养比较表明:限7×平48的张产茧43.20蚝、干壳量9、60g、张种收入673.05元,比秋丰×白玉的张产茧41、30蚝、干壳量8.35g、张种收入636.02元,分别增加了4.60%、14.97%、37.03元。限7×平48解舒率为75.61%、出丝率为42.17%,比秋华×平30提高10.77与1.39个百分点,比秋丰×白玉提高4、38和5.24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容易饲养、产量高、茧质好等优点,可以在生产上继续扩大试养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蚕人工饲料蚕品种“茗山×碧水”全龄桑叶育在绵阳蚕区的经济效益,2023年5月在绵阳市涪城区与专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同时进行经济效益调查。发现“茗山×碧水”比对照“秋华×平30”单产高5 kg左右,张种蚕茧产值、蚕丝产值分别比“秋华×平30”高241.50元、955.0元。茧丝质成绩相当,都可以缫6A等级生丝。  相似文献   

10.
目前杭州地区饲养的蚕品种有皓月×菁松、白云×薪杭、华东×春晨、白玉×秋丰等常规品种,还有秋华×平30、华菁×平72、浙凤1号(雌29×卵36)、浙凤2号(雌35×平28)等单交品种.经过近几年多品种的试饲与比较,认为浙凤2号(雌29×卵36)利用单交制种模式,结合家蚕雄蛾可多次交配的特性,原种饲养的雌雄比例可以从目前的1:1提高到2:1以上,能有效地降低蚕种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丝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应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通过基因转育育成的优质丝雄蚕新品种.我们于2000年开始进行雄蚕杂交新品种秋华×平30饲养试验,2001年春率先在塔山蚕种场进行了繁育制种,生产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计6837张,供本市及兄弟省市试验与示范应用,2001年秋期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至今已饲养了4年8个蚕期共8825张,生产繁育秋华×平30共18400张,建立了塔山、长兴两个优质丝雄蚕杂交种繁育基地,总结形成了优质丝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饲养配套技术与优质、高产、低成本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夏5×平2春秋期的饲养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5×平2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首批雄蚕品种,该品种投入生产,对蚕茧产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通过对夏5×平2不同季节的饲养对比,发现该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有明显差异,生产的经济性状差距亦较大.现将1999年中秋与2000年春期饲养夏5×平2情况汇综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家蚕雄蚕茧“限7×平48、秋华×平30”和普通蚕茧“白玉×秋丰”为材料,通过一粒缫试验,分析了雄蚕茧与普通蚕茧的质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雄蚕茧的解舒、茧丝纤度等性状优于普通蚕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多丝量雄蚕新品种华菁×平72在云南省的适应性,给品种引进推广提供参考,2012春蚕期和2013年春蚕期在云南省蒙自市对该品种进行了与菁松×皓月的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蚕体强健、茧层率高、丝质优良等特点,是缫制高品位生丝的优质原料茧用蚕品种,适宜春蚕期饲养。华菁×平72虫蛹率、茧层率、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这4个性状指标分别达到98.98%、26.67%、980.5 m、44.8%,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华菁×平72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存在显著性差异,优势明显。但因华菁×平72为雄蚕,全茧量、万蚕收茧量分别比菁松×皓月低15.49%、12.57%,蚕茧产量较低,建议依据优质优价的原则适当提高华菁×平72蚕茧的收购价格,以保障饲养雄蚕品种的总体经济效益不低于普通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家蚕的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在丝茧育中通过品种选育来实现雄蚕专养,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和秋丰×平28的引进试验,2个品种表现均优于普通夏秋蚕品种(7532·湘晖×932·芙蓉),尤以秋华×平30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倪春霄 《蚕桑通报》2021,52(2):45-46,63
专养雄蚕叶丝转化率高,生产的雄蚕茧丝具有出丝率高,纤度细且均匀,净度高等优点,更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雄蚕品"秋·华×平30"育成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然而在蚕种繁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平30原蚕存在发育不齐,上蔟困难,繁育系数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雄蚕种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我们逐渐掌握了"秋·华×平30"繁育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克蚁单产稳定在12张以上,实现了"秋·华×平30"蚕种繁育稳产、优质的目标.现将杭州市繁育"秋·华×平30"雄蚕种总结出的关键技术,在此与广大蚕业工作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夏华×平8是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第2代雄蚕新品种,是一对抗性强、易饲养、产量高、茧质好、丝质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本站于2000年中秋期引进雄蚕新品种夏华×平8,与薪杭×白云作品比试验,以探索该品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雄蚕品种"秋·华×平30"是一对优质高效的新品种,但其繁育系数偏低、繁育成本相对较高是影响该品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针对这一制约因素新育成了四元雄蚕新品种"菁·云×平28·平30",本文报告了该品种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繁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秋丰×平28、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雄蚕品种.为了探索雄蚕新品种在江西的适应性与饲养情况,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2007年选择省内重点蚕桑县进行了春,秋两期农村示范应用,现将饲养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雄蚕秋丰×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雄蚕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茧丝质良好的特点.近年来我县在饲养秋丰×白玉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受湖州市吴兴区及淳安县茧丝绸公司等饲养雄蚕成功的启发,于2007年晚秋期和2008年春期在湖州市蚕桑站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乾元镇幸福村、城北村进行试养,并与现行品种秋丰×白玉作了比较.现将雄蚕秋丰×平28农村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