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冲泡时间20 min,冲泡水温75 ℃,茶泡袋材质为玉米纤维。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产品色泽黄润透亮,有桑黄及灵芝的独特香气,感官评分为(87.2±0.3)分,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12.95±0.23)mg/L。本研究为桑黄、灵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其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芦笋茶冲泡工艺为茶水比1∶40,冲泡水温100℃,冲泡时间10 min,冲泡次数3次。同时,在对7种不同芦笋茶汤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发现,木兰蜜蜂园芦笋茶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绿巍芦笋茶和紫芦笋茶;但紫芦笋茶汤的抗氧化性最好,再次才是木兰蜜蜂园芦笋茶汤和绿巍芦笋茶汤。  相似文献   

3.
为了用科学的角度来诠释洗茶绿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用盖碗分别冲泡六安瓜片、朵型毛峰和条形毛峰,设置不淋洗、淋洗3s和5s,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也可以淋洗,淋洗时间建议为3s;高嫩度的绿茶建议短时淋洗。  相似文献   

4.
茯苓发酵茶的研制及安全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温度、料水比、pH和采收时间等方面探讨茯苓发酵茶的生产工艺;利用茯苓发酵茶水提取液对试验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等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茯苓发酵茶的生产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料水比为1:1.4 ̄1:1.6、采收时间为26d;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茯苓发酵茶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毒性分级为无毒,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茯苓发酵茶作为饮料饮用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5.
黑茶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由于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经过渥堆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独特滋味,备受人们喜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综述黑茶品质的成分与感官研究、黑茶加工工艺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和安全性分析,概括黑茶保健功能和其香味成分的相关研究,揭示黑茶标准与黑茶认证、黑茶机械与黑茶营销的相关研究,旨在为黑茶的深层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欧李发酵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经济植物,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本试验在采用传统发酵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漂烫时间、发酵罐装罐质量及发酵温度对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杀青5 min,稍凉后手揉捻,待茶条紧索装罐发酵,装罐250 g以紧实度较紧为好,然后在40℃下恒温发酵1周后干燥,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最优条件发酵茶成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欧李发酵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加工芡实咀嚼片,优化芡实咀嚼片中辅料配比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辅料添加量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4个对咀嚼片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重点考查感官性质,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芡实粉50份,甘露糖醇25份,微晶纤维素25份,荷叶粉5份,甘草粉2份,硬脂酸镁1份,此条件下得到咀嚼片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板蓝根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泡制白酒,制得板蓝根多糖保健酒。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得泡制酒中板蓝根多糖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泡制时间、温度、料液比有正比关系。用自然干燥的板蓝根粉粒室温下泡制7~28 d,酒中板蓝根多糖质量浓度为40~60 g/L;适度加热处理的板蓝根比未处理或处理不当的板蓝根粉粒的室温下泡制酒中的多糖含量高;在适度加热条件下泡制板蓝根白酒,多糖溶出快、含量高。试验表明,泡制板蓝根多糖酒可用100℃下加热3 h或自然干燥的板蓝根粉粒直接进行,用石油醚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充分浸提后的板蓝根粉粒泡制白酒,虽然多糖含量降低,但该工艺模拟了用板蓝根制药残渣泡制多糖保健酒的技术路线,可充分利用板蓝根生药资源,并有效地保持多糖活性。适宜条件下泡制的板蓝根多糖保健酒橙黄清澈,具有板蓝根特有的清香和微苦滋味。  相似文献   

9.
台式轻发酵乌龙茶日常冲泡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冲泡后茶汤中的EGCG、TF的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冲泡时间、冲泡水温、茶水比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分别确定了‘金萱’(‘台茶12号’)、‘软枝乌龙’、‘台茶19号’及‘台茶20号’4个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产品的最优冲泡工艺,其中‘金萱’、‘软枝乌龙’均为水温100℃-茶水比1:25-冲泡5 min,‘台茶19号’及‘台茶20号’均为水温90℃-茶水比1:20-冲泡5 min。结果为普及科学泡茶方法,提高日常饮茶的减肥美容、防癌抗癌等功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供了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为基质进行蛹虫草固体发酵,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质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考马斯亮蓝和硫酸-苯酚法测定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营养米糊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以有机硒、虫草素、腺苷、多糖、蛋白质、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营养米糊的冲泡料液比和水温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能够在15 d完全侵染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基质,总硒含量分别为(1.8±0.3)mg/kg、(1.7±0.4)mg/kg、(1.9±0.4)mg/kg和(1.7±0.5)mg/kg,其中硒形态主要为硒代蛋氨酸。谷物发酵基质中富含虫草素、腺苷、多糖和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基质适宜干燥温度为50℃,干燥后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的粒形完整、菌丝暴露表面呈金黄色。由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富硒蛹虫草营养米糊(以大米基质为例)的制备工艺配方为: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添加量50.0%,奶粉添加量4.5%,冲泡水温80℃。该条件下制备的营养米糊富含蛹虫草特有清香,色泽诱人,口感香醇,丰富了米糊的加工种类。  相似文献   

11.
以柠檬、玫瑰花、大吉岭红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大吉岭红茶添加量、玫瑰花添加量、柠檬添加量对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调配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柠檬添加量2.14 g,玫瑰花添加量9.80 g,大吉岭红茶添加量11.04 g,水添加量150 mL,木糖醇添加量8.65 g,蜂蜜9.08 g,山梨酸钾0.04 g。在该配方下制得的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感官评分为93.59分,其味道酸甜适中、色泽明亮、口感清爽、风味宜人。  相似文献   

12.
施帅  陈桃桃 《保鲜与加工》2021,21(5):97-101
以鸭爪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碎红茶末添加方式(冲泡组、直投组、纱包组)制备茶香鸭爪,通过比较成品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酸价(AV)等指标,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纱包方式添加2%碎红茶末时,茶香鸭爪感官品质最好.在质构特性上,随着碎红茶末含量的增加,成品硬度和咀嚼性增加,弹性和凝聚力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回复性增加显著.不同添加方式的成品POV和TBARs值均低于对照,其中纱包式的POV较低,2%处理组酸价显著低于1%处理组.综合各品质指标得出,采用纱包方式、添加2%碎红茶末的茶香鸭爪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萎凋时间对云南CTC红碎茶加工过程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萎凋槽萎凋方式,探索萎凋2、4、6、8、10 h处理下CTC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以及对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萎凋期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之降低,萎凋叶PPO和POD活性与含水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揉切和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被氧化,形成茶色素,含量逐渐降低,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品茶茶黄素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茶黄素含量与茶叶感官审评汤色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整体来看,萎凋处理 4 h、萎凋叶含水量69.4%时制成的CTC成品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石榴和大麦芽作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石榴精酿啤酒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糖度23.8°Bx,原麦汁浓度10.2°P,石榴汁添加量10.8%,石榴汁添加时间为主发酵第5天,主发酵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夏暑茶叶苦涩感强、综合品质差等问题,设置80%、60%、50%遮阴和未遮阴4个处理,其中未遮阴为对照,分析不同遮阴处理下‘佛手’茶树新梢农艺性状、新梢内含成分及成茶感官品质。研究发现,遮阴处理可使新梢叶色变绿、叶质变软,叶面积增大5.25~8.17 cm2,百芽重增加32.04~60.32 g、新梢含水量增加1.27~3.94个百分点;使新梢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0.61~0.95、0.29~0.6、0.9~1.55、1.21~4.37、0.13~0.45、0.66~1.14个百分点;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叶绿素a/b分别下降3.73~5.5个百分点、5.77~8.1、0.22~0.58;成茶感官品质评分增加5.55~16.4分。遮阴可明显促进‘佛手’茶树生长,改善新梢生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其中以80%遮阴综合改善效果最佳,感官评分达91.75。  相似文献   

16.
将信阳毛尖绿茶研磨成粉添加到主食面包中制备信阳绿茶主食面包,研究不同绿茶粉添加量对主食面包比容、感官品质、水分含量及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添加量为面包粉质量的3%,此时得到的绿茶主食面包比容为5.75 m L/g,感官品质评分98分,水分含量32.7%,茶多酚含量0.386 g/100 g,酸度2.98°T;绿茶面包表皮完整且丰满,无焦斑,色泽均匀,稍有茶叶的黄绿色,组织紧密有弹性、耐咀嚼,有茶叶的清香,无茶苦味,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萎凋工艺参数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20℃、28℃、36℃的温度梯度,研究萎凋温度对萎凋叶含水率、容重、柔软性、弹塑性、色差等物理特性,呼吸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萎凋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降低,鲜叶的容重、柔软性、塑性等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8℃处理最高;弹性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间以28℃处理样的弹性相对最低;色差明亮度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红绿度a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28℃处理下a值最小,即保绿特性最好,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的干茶样汤色、外形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预制调理汤圆的感官品质,采用响应面分析汤圆的最佳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高筋面粉添加量、馅料添加量以及煮制时间为响应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预制调理汤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糯米粉质量为100%计,高筋面粉添加量6%,热水添加量80%,馅料添加量40%,煮制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汤圆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19.
针芽形名优绿茶滚筒杀青工艺研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针芽形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工艺对其感官品质及品质成分的影响,并优化提出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以针芽形名优绿茶的外形、香气、滋味的感官审评结果为依据,多指标评价优化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并考察滚筒杀青时间、温度、投叶量对针芽形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指标评价优化的针芽形名优绿茶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即温度270℃、时间90 s、投叶量125 kg/h;杀青温度对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茶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杀青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投叶量对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三种海棠优系以及对照平邑甜茶所制四种茶的品质进行研究,明确海棠茶的开发价值。[方法]于2015年4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苹果中心采集四种海棠的芽尖,制作过程仿照绿茶工序,通过晾晒、杀青、揉捻、烘干几个步骤将海棠叶制作成茶,通过国家标准方法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以及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氨基酸、水浸出物、干物质含量等几种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海棠茶各项内含物含量丰富,感官评审较优,且海棠茶叶外形独特,呈现深紫色的卷曲状,用沸水冲开后,茶汤也呈现出淡紫色。[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应对海棠茶进行更深程度的开发以及研究,从而加大海棠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