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机插水稻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综合优势。2005年我县机插水稻面积达18.6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7.4%,平均亩产达648.7kg,较全县大面积生产(对照)亩增22.3kg,增幅3.6%,并涌现出了亩产接近700kg的丰产方。特别是2005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在丰产方上采取丰产高  相似文献   

2.
2020年常熟市在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中,强化组织管理,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集成应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效。本文作者阐述了常熟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为扎实推进驻马店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遂平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并承担了2016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项目。2017年5月底,河南省农技总站专家和驻马店多名高中级技术人员组成测产小组,对《2016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万亩综合技术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验收,测产方法采取实打实收,腰店镇黄营村种植大户王海波105亩小麦实收60200公斤,平均亩产573.3公斤/亩,比项目区周边463公斤/亩增产110.3公斤,比计划目标产量500公斤/亩多73.3公斤,达到了预期效果。遂平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技术模式按照"科学管理、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1000公斤在安徽全省13个示范市(县)开展水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中,无为陡沟镇两百亩钵育机插平衡栽培技术核心示范片和白湖农场百亩钵育机插精确定量超高产攻关田均突破亩产1000公斤大关,再次刷新水稻机械化栽培高产纪录。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进口种子6353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8倍;价值1.4亿元人民币,增长69.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2万元人民币,下跌55.3%。6353吨  相似文献   

5.
我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水稻5万多亩.至1998年,全场水稻产量突破600kg/亩,2001年水稻产量再创新高,并出现较大面积的丰产方,其中百亩连片产量超650kg/亩的丰产方有8979亩,平均产量677.7kg/亩.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0,(11)
正建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大县,素有"杂粮之乡"的美誉。2019年通过实施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全县建立攻关试验区1个、核心示范区24个、辐射带动区24个,"三区"即创建区总面积16.17万亩,实现项目区谷子平均亩产411.8公斤,高粱平均亩产774.5公斤,亩均节本增效189.8元,全县总  相似文献   

7.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1987~1988年,高邮县武宁乡大卢村连续两年进行了花培汕优63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栽培。1987年丰产方面积为105亩,平均亩产622.5公斤;1988年丰产方面积为104.1亩,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1987年亩产增86公斤,增产13.3%。其中亩产705公斤以上的面积占56.73%,最高田块749公斤/亩,创我县水稻高产纪录。 1988年百亩丰产方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60.1粒,每穗实粒142.9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6克,与1987年相比,每亩增穗1.14万,  相似文献   

9.
2019年,丽江市农业农村局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文件要求,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水稻、马铃薯作物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5个(3106.67 hm2),其中水稻示范区2个(1333.33hm2)、马铃薯示范区3个(1773.33 hm2)。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为稳定全市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结合实际,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丽江市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持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总结金拱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从技术、效益、做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推广普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怀宁县金拱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从技术、效益、做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推广普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淮北地区不增加施肥量与其它成本情况下,采取稻麦品种搭配、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减灾防灾机制,通过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集成水稻钵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侧深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等相关技术,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贡献份额。2019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灌南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淮北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高产示范片小麦产量609.2kg、水稻产量935.2kg、稻麦周年1544.4kg,创造了淮北地区同一块田百亩方稻麦周年亩产超1500 kg/亩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9年国家农业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行动项目建设要求,在庐江县白山镇开展了6个单季粳型杂交稻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嘉优5号、申优26及天协一号等3个粳型杂交稻品种生物与经济性状、产量与效益均表现较好,可继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公顷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年~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开展双季稻高产创建.随着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县早稻由2004年的种植面积2.96万公顷、总产稻谷13.7万吨、单产310公斤/亩,上升到2011年的种植面积4.9万公顷、总产稻谷26.39万吨、单产444.80公斤/亩,分别增加了1.94万公顷、12.63万吨、138.80公斤/亩.七年来,全县每年设立农业部、省农业厅双季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形成了"稻稻油"优势产业带,示范片平均产量425.95公斤/亩,较示范片外平均产量351公斤/亩增产74.95公斤/亩,增产率达21.4%,现将桃源县双季稻高产创建早稻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与最佳季节优化同步发育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连续三年使小麦高额丰产田及百亩丰产方亩产超过500公斤。为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应用,1989年秋播时,我们选用河北省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冀84-5418,将原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实种面积1009.6亩的千亩丰产方。1990年麦收时按120个点测产,平均亩成穗52.3万,每穗26.2粒,千粒重41.2克,理论产量569.8公斤/亩,实收515.5公斤/亩。  相似文献   

16.
2019年龙泉市依托部级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项目,结合龙泉市蔬菜生产实际,以蔬菜提质、节本、增效为目标,创建一批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推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集成推广"集约化育苗嫁接苗、增施有机肥、肥水一体化、水旱轮作、物理生物防治"5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培植带动力强的合作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10万亩蔬菜生产水平提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这套技术适合龙泉市蔬菜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实现农药化肥"双减""双节",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双提",在龙泉市蔬菜生产中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俊  王天毅  姚刚 《农技服务》2023,(12):34-36
为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科学选择栽插方式和为水稻绿色增产增效项目提供理论参考,以宜香优2115水稻为试验材料,设置机插、抛秧、手插3种栽插方式处理,对比不同栽插方式对宜香优2115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进而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产量依次表现为手插>抛秧>机插,手插水稻产量为576.77 kg/667m2,抛秧水稻产量为562.33 kg/667m2,机插水稻产量为545.49 kg/667m2;手插水稻产量较抛秧和机插分别提高2.56%和5.73%,但手插、抛秧和机插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为兼顾水稻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效率,机插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嘉8号"是一个生长整齐、熟期理想、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食味佳的优质常规单季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浙江省诸暨市种植时,采用机插"两壮两高"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最高可实现每667 m~2水稻产量达695.8 kg。该技术主要内容:叠盘暗出苗培育机插壮秧、宽行少本足苗机插促壮秆、科学精准施肥、科学精准水浆管理、科学精准绿色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沅江市通过实施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将晚稻产量由过去的平均产量450 kg/亩提高到490kg/亩。同时,摸索了一套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东台地区机插水稻绿色高质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栽培方式、技术指标、品种选择、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获贮藏等环节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该技术应用可保证东台地区生产的稻谷符合绿色生产要求,同时可提高主推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东台稻米的绿色、高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