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要做好粮食生产工作、保障粮食安全,那么就必须以土壤肥料为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其次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的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的土壤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放任化学肥料对土壤生态的进一步负面影响,那么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只有进一步的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推进化学农药发展的科学性,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土壤的清洁程度,从而保障人体的健康。所以在化学肥料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考虑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研究土壤污染的控制技术,并且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推进化学肥料的有效性以及无公害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一项挑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保证食物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的可持续性。本文综合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的现状、影响及对策。文章强调了土壤质量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土壤肥力问题,包括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失衡和有机质含量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包括科学施用肥料、推广阶段性深松以及秸秆还田和绿色覆盖等对策,旨在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对于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在土壤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氮磷钾以及其他有机物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文章对土壤植物营养供应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土壤营养植物的供应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灌溉在全省农业生产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农业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70%以上,是主要的用水大户。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除灌溉水外,还包括由降水直接补给农田的土壤水资源。从正确认识土壤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建立了区域土壤水资源计算模型。并以保定平原为例,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频率水文年土壤水资源的资源量。为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节约灌溉用水提供理论依据。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现状、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以残茬覆盖和免耕、少耕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流失,降低土壤风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肥力及理化性状,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保护性耕作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发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的农耕措施,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发展及推广要点,针对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农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土壤中的废旧农膜逐年增多,对土壤结构、作物生长和农村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本文基于黄淮海地区农膜使用及管理过程的调研结果,概述黄淮海地区农膜使用及污染现状,分析农膜使用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和对策建议,为实现黄淮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环境安全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其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农业环境中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经济和环境的合理运作,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让子孙后代能够既享受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智慧带来的丰富的物质基础,又能够为其留下优良的自然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环保意识的提升、循环生态环境的打造以及高产量健康食品的技术研发均是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维持并改善这一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农业生态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耕作习惯,通过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丘陵半丘陵旱地区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和与之相配套的生产工艺,减少土壤的流失,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以大量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农业生产周期内耕作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的类型、特性及各自的成因,并对照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了各类型入渗过程对应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年为周期的农业生产期间,大田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肥胖型、渐变型和扁平型;不同类型的入渗过程与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和土壤理化条件相对...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处华北平原,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全省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我们也付出了过度开采水资源、土壤状况不断恶化的沉重代价。农业灌溉用水日趋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秸秆焚烧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1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念1.1保护性耕作概念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  相似文献   

14.
<正>滦南县是冀东农业大县,蔬菜生产历史悠久,蔬菜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蔬菜的品质、效益。进行蔬菜地地力评价,全面摸清菜地地力及耕地质量状况,提出不同土壤类型区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是提高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1蔬菜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土壤水资源特点基础上,阐明了基于土壤水资源利用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综合考虑了农业经济产值、粮食总产量、农业生态用水量和农业用水比例等4项目标,建立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模型。以保定市为例,提出不同规划年、不同水文年及土壤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保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社会正常运作、经济创新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农用机械设备作业时,效率较高,产量较多,质量较好,非常有利于农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提升整体农业发展的效率有着显著意义,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增加农用机械设备的投入数量,确保农业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肥耦合技术与辽宁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和土壤养分不足是抑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目前影响辽宁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水肥藕合技术研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研究水肥藕合技术对辽宁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稻高留茬还田是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攻关项目。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连年耕翻及大量使用化肥,耕地遭受风蚀、雨蚀,致使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耕地板结,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及作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以种地养地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走有机肥培肥地力的路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既减少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20.
吴海林 《南方农机》2023,(21):188-190+195
农业过程装备与控制的现代化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资源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从技术创新与研发、提供培训与技术支持、降低装备成本、加强数据共享与整合、推动政策支持与激励、加强标准化与规范化等角度,分析了农业过程装备与控制的对策,阐述了加强农业过程装备与控制的必要性。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促进农业装备与控制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