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前,网络营销平台能够扩大农产品销售、提高销量,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我国农业与互联网发展相对对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于比较落后,农产品网络营销属于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当前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营销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销售是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行业逐渐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若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本质上的突破,必须将网络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的销售与管理过程中,采用网络营销的手段来进行农产品销售。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优势与意义的分析,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7,(15)
互联网时代,零售业销售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虽然农产品网络销售正向高速增长阶段迈进,但规模化、品牌定位、产品质量、物流体系的不健全也阻碍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本文剖析了农产品网络销售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寻求农产品网络营销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B2C,C2C,O2O等网络销售平台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互联网群体,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采用网上购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商开始关注与应用网络市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开始依靠网络销售,使得网络销售逐渐成为销售农产品的关键渠道。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如火如荼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又亟待发展的新背景下,菜根堂碱地番茄这种优质又独具特色的地方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出现了"丰产滞销,售价偏低"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也为农产品网络营销迎来新的契机。通过对新时期网络营销方式进行阐述,分析了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关对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营销成为农产品企业的主要销售模式之一,网络市场被众多农产品销售商看好,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农业实践的深入发展,各地农产品网络营销创新模式方兴未艾,本项目以浙江丽水为例,梳理了该地近年来涌现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创新模式,对其它地区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网上营销策略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使得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推广,为农民带去更好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较大促进。然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量以及网络营销的收益,也对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就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网络沟通的时代,并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之一.将网络营销运用于农产品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是一条又快又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可以发展国内市场还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提升我国农业方面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而且还会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展开论述,提出了网络营销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借鉴了美国为首的先进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经验,同时总结我国的现状,特别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的农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采用从点到线和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路,提出适合我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着我国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网络营销成为了很多行业重点探索的方向,也为很多产业的快速提升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力。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之下,我国的特色农产品也开始寻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实现自身更好的销售和发展,这也促使着网络营销策略探究不断深入。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研究了当前环境下特色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的有效策略,为农产品今后的销售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B2C网络营销直接增加农产品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的联系,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便利的购物体验。但我国农产品B2C网络营销存在消费习惯制约、网络营销信用体系不健全、物流难题、争议仲裁难度大等制约因素。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B2C网络营销知识的推广,拓展网络商户销售,建设信用评级系统,开展第三方质量鉴定等,使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向现代电子商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理念的不断普及,促使我国农业经济逐渐向信息化靠拢。为解决我国现有农产品网络营销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并提出优化方案。综述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现状,认为我国当前农产品网上交易环境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网络营销的整体水平偏低。分析我国当前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构建解决现有问题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针对今后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优化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发展。随着农产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逐渐兴起,但是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困境,首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进行科学地剖析,发现其存在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法律体系不完善、网络营销人才匮乏、物流体系不健全一系列问题,最后从网络营销信息化平台建设、物流体系完善、人才建设、营销网络结构、营销整合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也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带来了新契机,使得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网络营销意识、农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意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从而也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产品网络营销途径进行探索,一方面,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外部要素的整合,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内部要素,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效果,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5.
许磊 《乡村科技》2020,(7):40-4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论是农业生产技术还是农产品销售途径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农业部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拓展和创新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弱项,也应结合互联网的各大优势进行弥补。本文深入探讨"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应运而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网络营销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农产品销售与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收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目前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也将迎来巨大的新变革。以烟台苹果的网络营销模式为例,对其进行SWOT分析,深入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从中探寻出"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的创新点——开创新的营销模式,通过苹果艺术节、网络平台等提高知名度;扩展销售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销商、电商、微商等作用,构筑起网上网下联系密切、共同创造的销售新体系,并就此对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营销模式从传统市场销售转变为网络营销模式。本篇文章首先分析网络经济时代的内涵,其次指出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环境变化特点,最后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如何进行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部分地区和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为例,通过农产品网上交易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产品南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网络销售模式转变的过程.结果表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营能力,促进了地区性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部分地区和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为例,从实践上和理论上研究了农产品由传统销售模式向网络销售模式转变的过程,分析了Internet对农民用户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的影响及对网络使用的影响,探讨了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及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