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校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平  夏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3-3845
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梦"的主旋律影响下,与生态文明有关话题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在高校"两课"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意识,促进校园、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两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效联系生态文明知识及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情和存在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法律法规,是"两课"目前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95-296
通过对泰州市本地五所高校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为"美丽中国"视野下,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校环保社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基础和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发挥环保社团的普遍教育性、思想载体性和公益主题的号召性等,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意识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而大学生则是未来生态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是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结合舟山市3所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提出、探索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林院校的大学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一农林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文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文明行为在总体上而言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但是在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而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一平台,加大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对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责任。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了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蕴含的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强化实践环节等有效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把握融入不同课程侧重点,遵循融入的共性原则和要求,要整合思政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内化于心,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和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于行,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旋律、大学生是加强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重点对象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凸显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加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危机背景下教育的基本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文基于环境德性伦理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注重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树立,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生态自觉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21-13922
生态文明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农业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农业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弘扬生态文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微信、微博等一些新生媒体已经成为主要的、影响巨大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微时代"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教育环境复杂多样,高校党组织生活的开展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人才培养,也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高校党务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网络交流工具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切实提高网络素质,确保在"微时代"紧紧把握党组织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利用"微时代"在高校中做好党组织活动,这对于正确的引导广大的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的加强主流的宣传,对于保持我党队伍的先进与纯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党组织生活经验,就"微时代"下党组织生活的新形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影响着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教育,明确生态文明责任,落实生态文明规范,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和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4方面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根据大学生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特点对统一性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进行有机分解,构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分层目标,以期为后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先进群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认真总结分析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从如何普及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开展生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需加强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注重提升大学生生态科学素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科学素养对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培育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人、破解生态领域知行不一困境等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提升大学生生态科学素养需从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传播生态科学思想、弘扬生态科学精神、倡导生态科学方法、提高生态科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论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人格是对渔猎文明时代的"族群人格"、农耕文明时代的"依附人格"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单向度人格"进行反思和扬弃,是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人格。加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打造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状况不容乐观。为更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和生活特点,调整和完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51-352
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称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