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4-266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出现的偏差体现为乡村层面的精英俘获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过程中乡村精英俘获;二是精准帮扶中的精英俘获。对此,应构建贫穷群体为中心的识别程序;限制乡村精英在帮扶过程中的面影响力,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村民主体缺位、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的逻辑下,作为乡村绝对权力的核心的精英成为俘获支配扶贫资源的主体。通过分析乡镇政府选择精英承接扶贫资源的行为逻辑、乡村精英利己与利他的理性选择以及村民脱贫发展的强烈需求,认为精准扶贫中的精英俘获是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实现扶贫的最大效应,是增强村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选择。为了保证精英俘获推动扶贫脱贫,还需转变乡镇政府扶贫脱贫领导方式,培育扶贫精英的"利他"观念,提升农民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做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乡村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对湖南省H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基建项目存在“精英俘获”问题,村内精英作为俘获主体,垄断了村里的基建项目。研究发现,村内精英通过直接俘获、联合俘获、代理俘获、分包俘获四种方式俘获基建项目,导致了扶贫资金浪费,加剧了村庄腐败。在“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基础、双重收益的内驱动力和法治滞后的宽松环境等共同作用下,村庄精准扶贫基建项目“精英俘获”得以产生。治理该问题,需要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法治建设、调动群众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4.
伴随乡村经济精英回流参与产业扶贫,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精英群体在产业创建、资金筹备、技术传授、市场开拓等环节给予了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重要帮扶,大大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率。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本文通过探究"一地生四金"产业扶贫模式下乡村回流经济精英产业扶贫的行为逻辑,总结普适性规律,以便其他地区的乡村回流经济精英学习、推广,从而助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试图通过参与式干预方式弥补政府主导型扶贫的不足,但实际仍然存在贫困人口被动参与和精英俘获等扶贫"内卷化"问题。这与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选择偏好、精英利益驱使下的共谋、贫困文化影响下的农户有限参与和参与式扶贫本身遭到结构性抵制有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贫困人口内源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精准扶贫正在执行最重要的扶贫瞄准工作环节,能否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后期扶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扶贫实践能否实现扶贫政策目标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扶贫瞄准存在着瞄而不准的问题,而其背后则是村民参与权利被弱化。通过削弱乡村精英政策活动空间,破除乡村精英资源分配主导权,能够提高村民集体行动可能性,实现乡村社会再组织目标,夯实村民民主自治社会基础,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增强村民参与权利,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7.
在海西发展的新时期,乡村文化精英作为乡村再造的人力资源基础,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乡村文化精英的流失和农村人力资源再造的现实冲突,坚持乡村文化精英培育的可持续性,急需理顺若干问题,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先行先试,鼓励乡村能人返乡并创造良好的系统综合环境,并挖掘乡村文化精英资源,打造文化扶贫产业,全方位提升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切入点,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14所中小学的调研数据,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整体执行效果一般。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略显笼统的政策内容为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留足了空间,政策模糊执行造成政策阻滞;政策资源靶向偏差,政策执行中精英俘获现象明显;乡村教师对政策的认知度不高,内驱力不足。据此,该县需强化政策完整性,降低选择性执行风险;加大对政策执行后期监督与反馈,谨防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逾越权力边界;逐步提升乡村教师对政策的认同度与参与度,以期更好地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边境村寨的扶贫调研,分析了边境村寨民众和精英缺位的影响因素与现实状况,以及村寨空心化、人口结构失衡等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并从博弈论和实际案例2个方面引证了城归精英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基于城归的价值定位,从财政扶持、政策保障、基础规划、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引领城归精英振兴乡村的路径,助力新时期偏远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沂蒙山区基本上形成了异地搬迁模式、旅游开发模式、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本文以费县崔家沟村为例,总结出崔家沟村的扶贫开发模式,并发现崔家沟村存在政府主导行为粗放、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存在精英俘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欠发达乡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RHB(Resource-Humanity-Benefit)开发战略,以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山东省旅游扶贫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困境,探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扶贫以贫困户为中心,乡村精英引领,景区、企业赋能赠权,贫困户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成效显现,至2018年底直接带动17 886户脱贫,90%扶贫村的贫困人口受益。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主要形成了依托景区型、农户自组织型、合资共建型等发展模式。但旅游扶贫村仍存在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主题定位不明晰、发展特色不突出、管理水平不专业、政策因素不可控等发展困境。建立立体化的旅游扶贫战略体系,不断提升扶贫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贫困人口的内生造血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优化旅游扶贫村的发展路径,提出依据乡村发展地域类型分类推进开发;拓展多方合作渠道,聚合多源力量综合开发;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基本养老服务业内涵基础上,引入精英俘获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识别研究了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设施采购、养老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相关课题招标等基本养老服务业资源要素分配过程中的4种精英俘获现象。发现精英俘获会导致政府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冲击优秀养老服务企业,阻碍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养老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加剧社会不公等方面的影响,并从政府职责定位、采购程序、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及权力者与资源俘获方之间的合谋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分析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相互作用,尝试从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角度来促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农村教育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完满收官,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乡村建设发展的重心也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有着极高的耦合度,乡村振兴是农村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农村教育扶贫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实现农村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在明确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耦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育扶贫对接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扶贫重在以旅游解决乡村之困,以旅游再造乡村之美、以旅游促进乡风文明。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吉林省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之一。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因此,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的测度也应从单一的经济效益转向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的综合效益体系,如何更为精准地提高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效率已成为吉林省精准扶贫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以吉林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2014—2018年近5年乡村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其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变量后,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综合效率上升,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最后,针对不同的旅游扶贫效率形态划分,提出符合吉林省精准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本研究从经济与非经济、宏观与微观、正面与负面等维度分析乡村旅游扶贫效益,构建旅游扶贫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对德阳东湖乡高槐村乡村旅游扶贫效益开展实证性研究,以期获得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评价方法与路径,为同类型乡村旅游扶贫效益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学生党员助力乡村扶贫的实践与创新路径。分析了精准扶贫下乡村教育扶贫面临的困境,以清萌大学生党员公益团队为例,介绍了大学生党员主力乡村教育扶贫的实践,提出了大学生党员助力乡村教育扶贫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动向深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都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还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精准扶贫监督有待加强、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项目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应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方面着手,重点是坚持正确的扶贫方针和因户施策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户信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健全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示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