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03-106
在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是想促进经济增长求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建设[1],借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利用1993—2013年共21年的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3个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银行存款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宏观统计数据,基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且增长较慢,但是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但是绝对数相差较大。为此,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同时要继续完善落实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建议,以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弥合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5.
贵州农民收入增长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贵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基础上,从城乡居民消费的角度剖析了贵州农民收入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内需扩大,而内需扩大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6.
朱芸  金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04-15107
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有关数据指标,采用实证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从总体水平、消费结构、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状态,城乡差距明显;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重庆市"一圈两翼"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都很明显。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择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从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出发,利用相关资料来分析云南省居民消费收入水平的状况和收入差距状况;然后,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阐述了云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最后通过定性研究,探讨了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发现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政  王征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201-204
通过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作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以泰尔指数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978-2008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会增加其消费,而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减慢.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就收入水平对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等影响效应进行了测度分析,揭示了目前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7—2019年河北省11市的分地区城乡调研数据,通过构建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全省居民液态奶消费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液态奶价格水平和消费者家庭收入对城乡居民液态奶消费的影响均比较显著,而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及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液态奶消费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对城镇居民液态奶消费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农村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宗莲  魏永红 《湖南农业科学》2009,(10):162-164,168
对中国城乡居民历年收入状况、城乡差距演变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地区研究了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内难以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要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重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末期,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已进入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但与贵州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省内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差距也非常明显。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偏向于滞后性消费,消费结构变动由急趋缓,消费结构日趋改善,消费的自给性仍很强,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但畸型消费和落后消费仍较为普遍,农村居民内部消费水平层次化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孟劲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0-12523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从计量经济模型出发,检验了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上升的趋势。造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是:城乡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消费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总之,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心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是决定居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武汉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接近40%,由于政治、经济上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距,但由于近几年各种支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武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选择武汉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消费经济理论,在大量占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武汉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进行比较,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2012—2022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HP滤波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潜力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其消费增长大于收入增长,消费水平主要是受收入低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于全国水平,但恩格尔系数出现反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极不稳定,存在潜在的返贫隐患,新冠疫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还需时日修复;交通通信建设落后导致农村居民对交通通信的消费意愿最低,支出最缺乏弹性;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潜力发挥相对充分,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潜力最大,在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0-19792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发现两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时序。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仅存在农民增收指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联系河南省实际,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1978年以来,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排序图测度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结果表明:在三次产业及GDP的测度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在人口、就业的测度中,城镇就业问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人口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营养级可对居民复杂的人类膳食结构进行统一量化,研究人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利用2001—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城乡居民营养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镇居民的营养级由2.18增至2.29,农村居民的营养级由2.07增至2.16;蔬菜对城镇营养级贡献率最大,达28.2%,粮食对农村居民的营养级贡献率高达42.46%,动物性食品对城镇居民营养级的平均贡献率高于对农村居民营养级的贡献率;城镇居民营养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农村居民营养级呈现2种增速。由此看来,市场价格、人畜共患病和健康知识等对城乡居民营养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居民营养级受人畜共患病等影响较多,而农村居民营养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