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农村配电网,导致电压无功控制难度增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农村配电网的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法,通过调控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投切无功补偿设备等手段,建立了考虑分布式电源利用率、网损、电压波动和无功设备投切费用的多目标协调优化控制模型,并采用收敛性较好的协同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并网带来的配电网源、荷两侧不平衡问题,为促进分布式电源消纳,降低配电网源、荷两端不平衡造成的不良影响,亟需构建含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电力平衡管理机制.首先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出力时序性以及当前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分布式电源发电时序性构建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模型,最后,对其运营机理...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风电场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引入了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概念,分析了研究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必要性。建立了一种静态安全约束下确定电力系统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数学优化模型,模型计及的约束条件包括:常规机组的有功出力上下限,支路输送有功输送容量上限。应用内点算法中的原仿射尺度算法对所提出的数学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应用所提出的方法通过软件编程对IEEE 9节点算例考虑不同节点接入风电场的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微电网可协调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之间的关系,并以其运行的经济性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推广。综合考虑蓄电池的相关约束及微电网与电网交换功率约束,建立了以调度周期内供电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微电网日前经济调度模型,由于模型中存在离散变量,故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微电网为例进行建模与求解,得到微电网日前经济调度方案,有效实现了微网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系统的有功频率分布式预测控制模型,在预测控制周期里,得到分布式电源并网功率波动的纳什均衡控制解,从而完成了多个分布式电网并网发电的在线优化控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实现系统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解列时,分布式预测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分散预测控制状态,使得分布式电源可以稳定运行,下次并网后,不会对配电网形成很大的冲击,有利于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配电网,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优化能源配置,而且有助于配电网遭受永久性故障后非故障停电区域迅速恢复供电。在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niching genetic algorithm,NGA)地孤岛划分前提下,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孤岛划分结果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重构策略。在故障恢复重构阶段充分考虑孤岛划分结果对重构结果的影响,构建基于失电负荷总量、网络损耗和开关开合次数三者组合最小值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以PG&E69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的故障恢复重构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含DG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重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一旦保护因故障动作跳闸,在分布式电源未与配电网解列的情况下,形成由分布式电源供电的电力孤岛。这些电力孤岛虽然能够保持功率和电压在额定值附近运行,但是将对重合闸产生潜在的威胁。文章因此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对重合闸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分布式电源使用率的逐步提高,为了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的供电质量和持续供电,提出了基于功率树搜索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孤岛划分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负荷等效的网络化简方法,然后建立优先考虑负荷恢复量及负荷重要等级的孤岛划分模型,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较多负荷供电,并针对含单个或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含非可靠性DG配电系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恢复策略。最后采用69节点典型配电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孤岛划分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分布式电源光伏并网运行系统,为了减少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随机性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利用储能降低预测误差来解决分布式光伏随机波动的问题。基于随机数学中的copula函数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的条件预测误差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设置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然后将补偿分布式光伏预测误差的区间函数作为约束条件加入储能容量配置的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储能配置模型的经济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不考虑预测误差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0.
该文提出了适合工程实际要求的基于高速三相潮流的配电网网络重构算法,开发了相应的实用化网络重构系统,并应用于实际的配电网。用开发的新算法与支路交换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