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改善整个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加快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解决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以民乐县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为例,探讨了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农业国家队”的广东农垦,就是要在致力于国内外热带农业资源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同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努力在垦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城镇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垦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上海西郊淀山湖区域(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核心位置)承载着自然生态保育、水源保护与涵养、生态防护等基本作用与功能,变化的自然环境导致了该功能不断退化,对该区域湖泊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迫在眉睫。本文从"上海西郊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分析了一些场地历史资源和现状问题,结合示范区工程实践,对工程实施中植物群落修复配置、水系建设和鸟类等动物环境栖息地保护等措施做出介绍和总结,探索建立人工植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机制和人工调控技术,以形成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湿地生态景观,最终实现生态恢复、水质自净、生物多样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是我国乃至全球维持气候稳定的生态源和气候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基地和高寒生物物种资源宝库,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意义,其生态保护修复在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调查分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及西藏气象部门气象保障生态建设现状,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建立完善的气象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系统,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贡献气象力量。  相似文献   

5.
以近20年来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时间为例,就受损边坡来源、特点、危害及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及其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今后现代工程受损边坡生态复与景观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近20年来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时间为例,就受损边坡来源、特点、危害及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及其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今后现代工程受损边坡生态复与景观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将弹性思维引入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新时期下生态保护修复概念模型和差异化修复策略,以期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弹性思维的核心即事物皆在变化,要不断地将新的标准和技术引入到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中,使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保护修复需考虑系统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海州湾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分析2014年春、夏、秋3个季节本底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资源—环境"作为准则层,共筛选16项具体的评价因子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效用函数估算海州湾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州湾生态修复率达到30.14%,其中,生物资源平均修复率为17.96%,海洋环境平均修复率为33.15%,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综合值为0.400 2,综合修复等级为中等。研究表明,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环境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但对生物资源的恢复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雷州半岛出现了一系列现实或潜在的生态危机,亟需进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半岛的生态安全。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雷州半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雷州半岛的实际和生态修复目标,提出相应策略,为完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促进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包含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森林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塞罕坝林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临泽县把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基层河湖管护工作体系,兴建了一批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和高效灌溉节水工程,着力修复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建立了"天蓝、地绿、河畅、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林"和"保安林",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好沿海防护林既是落实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对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在于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工程的投资结构、资金筹措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为工程实施单位分解投资、控制成本奠定基础,为主管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及核查竣工验收等方面提供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与修复目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与修复目标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包括河流生态构建与修复、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构建与修复目标及其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根据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与修复目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法对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计算了2001-2007年广州市耕地资源总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赤字,旨在通过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量分析,探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为更好的利用耕地资源,保护广州市耕地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农业生态管理和保护,以期为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借鉴,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快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发展。【方法】运用扎根理论,以我国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生态保护、生态管理、耕地、水等农业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战略政策中与生态管护相关的重要政策文本,以及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生态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样本,对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管护体系构建的政策文本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通过三级编码得到19个开放性范畴,提炼出8个副范畴,归纳出生态主体、目标、行为及策略4个主范畴,这表明我国初步形成了农业生态管护体系。【结论】农业生态管护体系能够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新局面,能够进一步优化管护环节、落实管护政策以及健全保障措施,为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政策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能够全面及时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修复效果,有助于滚动调整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保障工程实施效果。针对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提出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路径,明确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的工作内容、工作思路和方法,构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动态监测、实现森林生态工程修复效果的定量评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河流岸线被侵占填埋及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量剧增,河流形态及其生态系统显著恶化。为维系河流健康生命,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广受各界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目标,并从修复手段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河流生态修复的工程类技术(底泥疏浚、河流形态修复、生态补水技术等)和生态类技术(水生生物处理、生物膜、微生物修复、土地处理技术等)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近自然治理理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针对当前生态修复理论的不足,从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需求角度,提出了近自然治理理念指导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原则,即:综合治理和多种措施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河流生态修复多目标统筹和兼顾美学的工程技术设计,以期为未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发展与工程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原理特征和内涵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思路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各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海林 《甘肃农业》2021,(3):81-83,87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对今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指引。遵循这一理念,民乐县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中,采取工程、林草、封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同类工程实施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状况、环境压力、工程管理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分析、筛选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非常理想.该评价结果可为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今后建立相关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