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四川省遂宁城区2006年1月 ̄2010年12月大气连续采样监测数据,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法分析了遂宁城区大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年来遂宁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城区SO2、NO2和PM10的污染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大气质量级别为Ⅱ级(良),污染程度已处于较低水平。大气污染程度呈现冬季>春、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污染物浓度顺序在城区分布为群康印染厂>市监测站>市行政中心>石溪浩,空气污染在城区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济南市大气污染物在春节期间的变化特点,利用2014—2016年济南市16个国控监测站数据,以济南市天桥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历城区5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春节期间的PM_(2.5)、PM_(10)等6项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气象因素及相关政策影响,不同年份、不同污染物在春节期间的平均浓度逐日变化特征并不相同。且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PM_(10)、SO_2逐时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NO_2、CO影响较小。与其他污染物相比,O_3变化较独特。在空间分布规律方面,PM2.5、PM_(10)及SO_2表现较为一致,NO_2分布具有一定对称性。CO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点。O_3则呈现西北及东南高,东北及西南处低的特征。综合考虑6项污染物日均浓度,可将16个监测站总体分为4类。  相似文献   

3.
以安庆市20072013年空气污染日值资料为基础,分析了3种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安庆市地面气象日观测资料,研究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3年空气污染日值资料为基础,分析了3种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安庆市地面气象日观测资料,研究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3年,安庆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为PM10,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载荷顺序为PM10(82.77μg/m3)>SO2(47.61μg/m3)>NO2(33.95μg/m3);冬季和春季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最低;相关分析表明风、降水、气温和湿度等是与安庆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雨花台景区内,选取不同结构的绿地类型进行群落调查,包括无林地、草坪、疏林草地、道路绿地及密林地。针对南京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夏季的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天气情况下,对不同绿地进行离地面1.5 m高大气SO2、NO2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的测定,分析绿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雨花台景区大气中的SO2和NO2质量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PM10的质量浓度符合国家的二级标准;晴天,不同绿地类型下,大气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质量浓度差异显著,无林地>乔灌结构的道路绿地>乔灌草结构的密林地,乔灌草复层结构类型的绿地环境效应最佳;雨天,由于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绿地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安庆市2007~2013年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庆市2007~2013年空气污染日值资料为基础,分析了3种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安庆市地面气象日观测资料,研究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3年,安庆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为PM10,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载荷顺序为PM10(82.77μg/m3)SO2(47.61μg/m3)NO2(33.95μg/m3);冬季和春季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最低;相关分析表明风、降水、气温和湿度等是与安庆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2006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西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逆温强度,研究了西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西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逆温强度,研究了西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5年西安市SO2年平均质量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NO2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大气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一致,都是夏季低,冬季高。风速和气温与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逆温强度和大气主要污染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宝鸡市区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宝鸡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与AQI呈显著负相关,PM_(2.5)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PM_(2.5)/PM_(10)浓度比值越大,宝鸡市大气污染越严重。AQI和大气污染物(除O_3外)的浓度年际变化基本呈"U"型变化特征,O_3的年际和季节浓度变化特征则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反。大气质量的季节变化从差到好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大气污染物(除O_3外)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气温高和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相对湿度的增加可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致使污染物的堆积。PM_(10)、SO_2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大,PM_(10)的沉降和SO_2转化过程也越易发生。O_3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宝鸡市区的季节风频变化以西风、西北及北风为主,冬季东南风频的增加会加重市区冬季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根据宝鸡市区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宝鸡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与AQI呈显著负相关,PM_(2.5)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PM_(2.5)/PM_(10)浓度比值越大,宝鸡市大气污染越严重。AQI和大气污染物(除O_3外)的浓度年际变化基本呈"U"型变化特征,O_3的年际和季节浓度变化特征则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反。大气质量的季节变化从差到好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大气污染物(除O_3外)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气温高和风速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相对湿度的增加可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致使污染物的堆积。PM_(10)、SO_2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大,PM_(10)的沉降和SO_2转化过程也越易发生。O_3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宝鸡市区的季节风频变化以西风、西北及北风为主,冬季东南风频的增加会加重市区冬季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陈宗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4,(3):862-863,889
[目的]研究冬季供暖对沈阳市不同功能区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沈阳市2013年全年11个监测点位的PM10、PM2.5、SO2、NO2实时监测数据,分析4种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暖期和非供暖期该市6类功能区4种污染物对各功能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污染物PM10、PM2.5、SO2的浓度受供暖影响月变化明显,NO2的浓度受供暖及降水的双重影响月变化规律与其他3种污染物有较大不同;供暖期工业区各类污染物浓度最高,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各类污染物浓度均较高,供暖期农村和风景名胜区较其他点位污染物浓度最低;农村、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点位NO2浓度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控与治理沈阳市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树木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变异性,以城市道路边银杏单木为例,对单木冠层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及不同位置共48个位点进行采样、测定分析其单位面积叶片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滞纳量。结果显示:在0-2级风且大气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以内的天气下,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单位面积叶片PM2.5和PM10滞纳量分布状况较为相似,低处叶片PM2.5、PM10滞纳量更大,高处叶片TSP滞纳量更大;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度对单位面积叶片PM2.5滞纳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树冠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对树木冠层大气颗粒物滞纳量研究的采样方法提出建议,为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吸滞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2006~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西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逆温强度,研究了西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5年西安市SO2年平均质量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NO2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大气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一致,都是夏季低,冬季高。风速和气温与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逆温强度和大气主要污染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广东省历年的稻谷产量、草谷比、水稻秸秆焚烧比例和焚烧效率指标,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1990—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产量及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利用ArcGIS10.2软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1990—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由1990年的1 687万t下降到2016年的1 087万t,年平均减少率为1.7%。研究期间,PM、BC、OC、SO_2、NO_x、CH_4、CO和CO_2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 800、200、5 200、1 100、800、2 900、106 500和2 585 800 t,减少率分别为48.09%、50.00%、48.60%、50.00%、50.00%、48.33%、48.45%和48.45%。广东省各地区水稻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衡性,1990年,茂名、阳江、肇庆、广州、惠州、河源、汕尾、揭阳及潮州市的排放量较大,PM的排放总量均在1 000 t以上;2000年,大部分地市的PM排放量均在1 000 t以上;2010—2016年间,除揭阳市外,PM的排放量均低于1 000 t。【结论】1990—2000年,除粤北的部分县(市、区)外,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较高;2010年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梅州、惠州、揭阳以及潮州市;2016年,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粤西和粤东地区的小部分县(市、区)。  相似文献   

14.
气温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9年石嘴山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获取的监测结果为数据支撑,阐明石嘴山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逐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嘴山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温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石嘴山市各污染物浓度具有冬强夏弱的变化规律,气温与污染物浓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孙向田  李小平 《农业与技术》2012,(2):137-138,186
根据呼和浩特市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对2001年~2010年期间呼和浩特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 PM10、SO2、NO2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主要大气污染物 PM10、SO2、NO2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2014年1月-12月大气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大气首要污染物PM2.5,PM10,CO,SO2,NO2和O3等相关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等气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气象要素对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QI和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在月尺度上呈明显的“U”型变化,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季节变化尺度上,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即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99,PM2.5对PM10贡献较大,两者质量浓度的比值达0.80.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主要是因为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物的形成;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近些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全国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了研究。基于GIS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克里金插值对全国各主要城市2014年5月31日至6月3日的SO_2、CO、NO_2、O_3、PM2.5、PM10共6项主要污染物质的原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从而绘制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级分布图,进而对全国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做了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和PM10,通过变异系数、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计算分析可知,测点数据与克里金空间插值数据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我国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是河北省、山东省以及西北地区内一线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的是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以及浙江省地区,为今后全国区域的空气污染物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森林覆盖率及其他空气污染物(PM10、CO、NO2、SO2、O38 h)和气象因素(气压、相对湿度、光照数、气温、风速)为研究指标,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对象,应用3 a数据、依据面板数据模型分析PM2.5与森林覆盖率及其他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低于森林覆盖率较低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森林覆盖率是阻滞PM2.5质量浓度增高最主要的因素,其他空气污染物是导致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根本原因,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进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利用植物来净化大气污染物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城市大气中污染物一般可分成三大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和化学性污染物。阐述了国内外植物修复大气污染方面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大气污染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及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7—2019年洛阳市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的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研究洛阳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总体状况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其中,2018年空气质量整体状况最好,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的比例最低;2019年污染总天数相较于2017年减少10 d,但相较于2018年增加31 d;空气质量整体情况PM_(10)和PM_(2.5)浓度月均值变化基本一致,浓度变化均呈U形分布;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其质量浓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各国控站点的PM_(10)、PM_(2.5)质量浓度同样显示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大气污染状况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气象因子分析表明,ρ(PM2.5)、ρ(PM10)与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PM10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但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相对湿度为60%~70%时,PM2.5的质量浓度较大;PM_(10)、PM_(2.5)的质量浓度在风向为南风、东南偏南风、西南偏南风、西南偏西风时较小。2017—2019年洛阳市空气污染状况变化与地形、气象条件、城市化建设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