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耕地是发展农业的最基本要素,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长期存在粮食需求同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耕地撂荒问题则加重了这一矛盾。定西市是一个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农业比较效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山区耕地撂荒成为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子。本文以漳县大草滩镇晨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考察的情况下,对耕地撂荒的原因、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城市化发展压力不断加剧,一方面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任务艰巨,另一方面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如何盘活撂荒土地,已成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对耕地撂荒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秀山县农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耕地撂荒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秀山县农村耕撂荒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遏制耕地撂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贵港市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的现象,威胁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贵港市耕地撂荒进行综述,分析耕地撂荒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大量补充耕地撂荒现象。本文针对广东山区补充耕地撂荒现状,利用DEM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当地耕地撂荒成因。经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相当一部分新垦耕地撂荒原因与自然耕作环境较差、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在今后实施耕地补充战略中加强对新垦耕地质量把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明显的耕地撂荒现象,并展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耕地的撂荒现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对比法梳理耕地撂荒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目前对耕地撂荒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耕地撂荒现象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2)耕地撂荒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务农机会成本高、种地比较利益低下与耕地边际化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农村劳动力析出导致的农村农业劳动力减少是耕地撂荒的直接原因。(3)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农户自身特征、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环境。(4)耕地撂荒的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经济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5)针对耕地撂荒的建议大致归纳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因地制宜实施惠农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建立耕地撂荒惩罚机制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6)在耕地撂荒区域比较与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撂荒时空演变、趋势模拟与风险评估,耕地撂荒的生态、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耕地数量的日益减少,较多农村劳动力的外出以及农产品的价格持续降低等缘由,造成农村耕地的撂荒面积逐渐增多。耕地撂荒导致了土地盐碱、干旱以及瘠薄等状况,对于土地的品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好地变成差地,熟土变成生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粮食安全造成了非常的大的威胁。对于此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前耕地撂荒问题所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耕地撂荒无疑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建设,同时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土地产出率有所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有所增强,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正逐步降低,从而在部分地区、部分农户,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本文从耕地撂荒情况、撂荒形成原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深入剖析了南江县耕地撂荒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耕地撂荒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南江县耕地撂荒的解决提供理论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和CHFS微观农户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耕地撂荒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非粮食主产区显著高于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中部地区;户主老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程度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正向显著,农业劳动力规模、土地转出规模和撂荒机会成本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负向显著;驱动各地区农户耕地撂荒的因素存在差别。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弱势地位和农民的老龄化问题,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区域发展失衡、人口迁徙和"三农"问题的深层次体现。因此要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解决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技推广》2021,(2):86-88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但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给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尺度的山区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使得本已尖锐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本文基于农户尺度,以重庆市东部山区的3个区县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12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975份,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撂荒现象大量存在,撂荒耕地总面积占到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21%;2)经济因素是影响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3)丘陵山区的耕地地块破碎、区位条件是影响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仍然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长期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有限资源。近年来,农村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进一步探索耕地撂荒问题,文章以四川省中江县石龙乡鱼山村六社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种粮收益少,等等。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为对象,实地考察了汉台区4个乡镇的耕地撂荒情况,分析了农村耕地撂荒情势,总结了耕地撂荒的各种原因,提出应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耕地产出效益,加快土地流转等多种措施并举,从而减少耕地撂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蓉  白雪 《乡村科技》2022,(2):128-131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关于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发展态势、影响后果及采取的相关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采取土地流转、基本农田建设等方式能否缓解这一矛盾,尚不得知.基于此,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了解山西省昔阳县土地撂荒的影响因素,探究造成土地撂荒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土地撂荒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耕地撂荒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等是广东省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针对性提出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释放政策红利、促进土地流转、振兴乡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建议,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其它地区的耕地撂荒治理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技推广》2021,(1):94-95
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乡镇尺度厘清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撂荒耕地问题,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产GF-1号遥感影像,耦合撂荒耕地的影响因子及影像波谱信息,以撂荒耕地问题较为突出的四川省武胜县为案例区域,探索应用MaxEnt模型提取常年性、季节性撂荒耕地信息的潜力,揭示撂荒耕地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识别撂荒耕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混淆矩阵总精度大于80%,季节性撂荒耕地面积与统计年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受高程影响,常年性撂荒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超过300 m的丘陵山区,少数零星分散于嘉陵江两岸地势低缓的地区;季节性撂荒耕地各镇均普遍分布,局部呈片状分布特征。在2015—2018年研究时段内,常年性、季节性撂荒耕地面积和撂荒耕地总面积均保持平稳态势。研究认为,MaxEnt模型在提取撂荒耕地信息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常年性与季节性撂荒耕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前者归因于海拔、交通及灌溉条件,后者归因于海拔、耕作半径和灌溉条件。研究丰富了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撂荒耕地信息的方法,增强了撂荒耕地时空分异特征与归因的认知,为乡村耕地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仍然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  相似文献   

20.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