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青鱼鱼鳞为原料,通过对明胶提取的软化、酸浸、提胶等工艺条件进行探索,最终选定酸液浓度、酸液浸泡时间、浸提液料比、浸提温度4个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确定最佳提胶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1.5 mol/L,酸液浸泡6 h,浸提液料比50∶1,浸提温度90℃,在该条件下得到的明胶提取率为66.7%,黏度为5.84 m Pa·s,凝胶强度为432.36 g,产品达到较高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采用碱法、酸法、盐法分步对米糠蛋白进行复合提取。在提取过程中,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料液比、pH值、温度、时间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这3种方法各自提取蛋白的最佳工艺,最后依次采用碱提、酸提、盐提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步对米糠蛋白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新鲜米糠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时间2.5 h,pH值12,温度30℃,料液比1∶11,提取率为34.49%;酸法提取新鲜米糠最佳工艺条件:时间3 h,pH值0.05,温度35℃,料液比1∶11,提取率为25.88%;盐法提取新鲜米糠蛋白最佳工艺条件:NaCl浓度0.6 mol/L,温度35℃,料液比1∶11,提取率为15.66%。复合法提取新鲜米糠蛋白总提取率达60.12%。  相似文献   

3.
以花生粕为原材料,研究氯化钠浓度、pH值、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花生水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盐辅助法提取花生粕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9,Na Cl浓度为0.17 mol/L,浸提温度为58℃,浸提时间为42 min,pH值为9.86时,花生粕蛋白提取率最高,为39.33%。  相似文献   

4.
从红枣叶中提取色素,研究不同提取溶剂、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对色素提取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叶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与丙酮(1∶2),浸提时间4 h,料液比1∶10,浸提温度50℃,红枣叶色素的提取率为8.86%。  相似文献   

5.
以黄精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方法对其多糖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浸提pH值、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是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其次是浸提pH值和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3%,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8,浸提pH值5.0。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很大地提高了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以市售"紫甘2号"紫甘蓝为试材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分别探究料液比、柠檬酸质量分数、浸提时间与浸提温度对紫甘蓝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紫甘蓝花青素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紫甘蓝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柠檬酸质量分数4%,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 h,该条件下紫甘蓝花青素的提取率达2.78 mg/g。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技术对黑豆中的蛋白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和pH值对黑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黑豆蛋白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微波功率pH值微波时间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9.5,料液比1∶15,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80 W,在此工艺条件下黑豆蛋白提取率可达85.5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废弃烟叶及烟杆中的烟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pH值、料液比、浸提时间、萃取次数等对烟碱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pH值4~5,萃取次数2次,萃取时间1 h,料液比1∶2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时间20~30 min,料液比1∶15,pH值4;超声波辅助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处理时间180 s,料液比1∶15。该结果可为企业萃取烟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子实体中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浸提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颗粒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水料比、醇沉度等因素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表明,水料比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影响最小。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结合收益、成本等综合因素选出最佳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5 h,水料比25∶1。验证试验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多糖提取率达13.4%。  相似文献   

10.
以巴旦木粕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衡量指标,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巴旦木粕蛋白质。用单因素试验考查料液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及p H值对巴旦木粕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巴旦木蛋白的等电点为4.0;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9.0,料液比1∶22(g∶m L),加热温度48.2℃,加热时间59.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巴旦木蛋白提取率可达58.67%。  相似文献   

11.
以紫薯为原料,设计合成绿色安全的低共熔溶剂,研究低共熔溶剂的种类、摩尔比、含水量、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紫薯中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法优化提取紫薯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含水量25%,摩尔比1∶2.0的氯化胆碱-柠檬酸体系为提取剂,料液比1∶1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h为紫薯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此时,花青素的提取率达1.086±0.022 mg/g。  相似文献   

12.
橄榄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优化橄榄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条件。以橄榄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橄榄中的多糖,研究不同因素(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橄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3个主要影响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橄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橄榄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温度100℃,时间3.5 h,浸提2次,多糖提取率可达7.10%。实验结果为确定橄榄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富硒红茶的提取工艺,以可溶性固形物和茶多酚的提取率为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并将提取的富硒红茶汤与桃汁进行复配,得到了桃汁富硒红茶复合饮料。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22 min,料液比1∶100(g∶m L),浸提温度89℃的条件下,茶汤中茶多酚的提取率为4.32%。测定茶汤的相关理化指标:p H值5.61,可溶物浸出率为38.6%,可溶性糖约占提取物0.74%,硒含量0.23μg/L,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选取桃汁进行调配,保留富硒红茶原本的茶香,茶香较浓,口感干润、醇厚。  相似文献   

14.
桑黄多糖是桑黄子实体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木瓜蛋白酶酶解辅助提取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研究了酶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桑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最优的酶解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都对提取率有明显影响,且在所选取的范围内有最大值。在酶添加量为0.3%的基础上,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40(g∶m L)。在此条件下桑黄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1.52%。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试验优化杜仲叶绿原酸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1(mL/g),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20 min,溶剂pH为5,浸提3次,在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6.33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红小豆色素的提取溶剂、提取溶剂的浓度、pH值、料液比、浸提温度、时间和次数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红小豆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2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60,中性条件下,75℃恒温水浴浸提100 min。  相似文献   

17.
柚籽是柚加工的副产物,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柚籽为原料,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柚籽油,研究了酶种类、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酶解pH值对柚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碱性蛋白酶和复合果胶酶混合酶,料液比1∶5(g∶m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酶解pH值5.0。在该工艺条件下,柚籽油的提取率为76.08%。研究结果为柚籽的深加工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核桃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碱溶酸沉为基础,对核桃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确定等电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辅助浸提方式、pH值、温度、时间、固液比对核桃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核桃蛋白质等电点为4.6;在超声波处理条件下,固液比1:90,温度55℃,碱溶pH值7.5,时间70min为提取条件,其核桃蛋白提取率达55.83%。  相似文献   

19.
通过27-3 IV部分因子设计(FFD)对影响大豆蛋白盐法浸提效果的7个因素,即亚硫酸钠与六偏磷酸钠的配比、盐质量浓度、液料比、搅拌速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对部分因子设计筛选出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大豆蛋白盐法浸提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浸提温度58℃,搅拌速度59 r/min,亚硫酸钠与六偏磷酸钠配比3.83,盐质量浓度35 g/L,液料比10∶1,浸提时间60 min,浸提2次的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大豆蛋白的平均提取率为61.76%±0.35%,与模型预测值(62.10%)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对白芸豆醇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探究酶解前处理对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0,浸提温度30℃和浸提时间3.0 h时,分别获得最高提取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9.2,浸提温度32℃,浸提时间2.9 h,此时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1.78%。经纤维素酶和复合酶处理后,蛋白质得率均小于未加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