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获得英山县居民对旅游扶贫产业脱贫成果满意度的感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县内具有示范性的景区所在村的村民展开问卷调查,并分析英山县居民对前期开展旅游扶贫带来的脱贫成果效益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带来的效益主要来自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性别、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学特...  相似文献   

2.
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与利益相关者搏弈中,当地居民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形成有效参与。为探究旅游发展中当地居民参与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采用参与式观察、关键人物访谈及逐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平江石牛寨景区进行了个案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经济参与现状要好于决策、社会和文化参与,当地参与不足导致了景区"乡村性"衰退和生产生活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居民没有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增强自身参与能力,并提出了从利益相关者参与能力、参与内容和参与模式等三个方面加以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界的一个热点。乡村旅游带来的巨大效益使其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和良好切入点。但,在乡村旅游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中,农民往往处于博弈弱势,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利益相关者方面对现今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权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红英  赵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4-6677
[目的]调查“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发展。[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建立居民旅游感知,包括旅游经济感知10项,旅游社会文化感知11项,旅游环境感知7项,旅游总体感知5项,共4类33项指标。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分别用1代表极力反对,2代表反对,3代表不知道,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①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②村民对经济影响的关注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③村民对旅游业整体发展持支持态度。[结论]根据此分析结果和村民对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出如下开发对策:①关注村民利益,参与旅游规划;②重视村民教育,提高参与力度;③加强接待管理,规范行业标准;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相似文献   

5.
自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运行以来,沿线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改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提高了旅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方便了村民出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是,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忽略贫困家庭异质性、贫困农户旅游参与意识弱、旅游扶贫政策信息传播不顺畅、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初显等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旅游扶贫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百里杜鹃季节性旅游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景区季节性旅游对景区生态环境、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都会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季节性旅游地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梦微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8):1436-1439
为了探求乡村旅游开发对桠溪镇生态环境的影响,运用结构式访问的方法对国际慢城桠溪镇六个行政村之一的高村进行实地调查,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桠溪镇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客观方面包括环境现状(空气、水、土壤)和污染因素(生活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排泄物污染、秸秆焚烧污染),主观方面包括村民对环保的主观意识。从中找出其生态治理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同时发现其“治之得宜”之处,进行经验总结与分析,从而对一般性的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虽然桠溪镇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桠溪镇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具有启示意义。基于研究对一般性乡村旅游开发提出建议,即政府应在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对村中客流量的调控必须要以景区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乡村旅游开发应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放大自身优势;乡村旅游应坚持生态优先,重视可持续性发展与低碳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可持续理念,杜绝盲目追求短期GDP增长;应注意提升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永顺为例,对芙蓉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数理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化旋转和交叉分析,研究居民的主要感知因子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各项因子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扶贫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景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感知要强于负面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有差异,景区发展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民族村寨,合理利用村寨民族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程阳八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层面分析旅游发展对村寨产生的影响,针对景区内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当地物价上涨、村民出现抵抗情绪、旅游噪音的增加、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出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减少贫富差距、壮大文化传承队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产业融合等对策,以期为助推程阳八寨旅游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只有切实、全方位实现乡村旅游扶贫效果,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本文以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东沟村和辛庄村两个贫困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二手资料收集等手段对乡村旅游扶贫的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村旅游是帮助乡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发掘乡村优秀旅游资源、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创建美丽新农村的重要手段。邛崃市南宝山镇作为汶川震后羌族群众安置区之一也存在安置后的羌民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重新发掘自身优势资源进而摆脱贫困的问题。要精准扶贫就要先了解扶贫对象的特点和其面临的环境的优劣。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到当地羌民面临的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ML旅游区所在的GT村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地旅游化流转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GT村农地旅游化流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流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旅游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地流转过度非粮化,产业转型后农户社会关系恶化;流转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周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治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促进农地旅游化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关后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阐释了乡村旅游给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关后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分析了关后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旅游活动干扰和旅游环境容纳量的压力,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该研究针对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认为在处理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的关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营销上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旅游跨界融合营销;要大力发展短途游市场,精心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7-6989
乡村旅游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农业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改善镇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镇江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缺乏,宣传促销不到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镇江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即,做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突出当地旅游品牌特色,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是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愈来愈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究竟如何、又如何来评估成为旅游扶贫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本研究运用AHP与改进的熵值法,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4个维度21项指标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扶贫成效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功能团,其次为社会进步功能团,经济发展功能团较好,精神文化功能团绩效较弱,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状况胁迫旅游扶贫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村民自主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遵循自由民主的原则,有助于调节乡村旅游开发中资源不足、资源开发不充分与乡村可开发旅游资源闲置的矛盾。基于光泽县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光泽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势,并提出光泽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对策,以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因其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大量村民就业机会、拉动乡村地区经济增长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理论梳理基础上,剖析兰州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互联网+"发展背景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在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形成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也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通过调研,我们依据经营范围和管理模式两个维度对目前江西省农家乐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当前江西省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总体特点。从农家乐旅游对乡村物理生态环境、生化生态环境和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着手研究,试图探析生态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并从构建生态友好型农家乐旅游项目出发,在政府引导、监督等多方面提出了开发与经营管理农家乐项目的对策建议,为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与经营管理者以及农家乐旅游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经历了3次较大的改革,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最常用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地流转新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带来的最大契机是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但其中也带来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保障农民利益和缺乏保护乡村景观。因此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发挥政府职能;②加强乡村旅游用地的管理;③统筹规划;④维护农民权益;⑤保护与再造乡村旅游景观。这不但能促进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而且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