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压浸提后的牛骨肉蛋白液(蛋白含量2.15%)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分别研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条件对酶解液水解度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进而优选出两种酶单独添加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3 h、酶添加量50 LAPU/g蛋白质,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15.88%;复合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5 h、酶添加量15 000 U/g,在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12.78%。  相似文献   

2.
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高猪苓胞内多糖浸提的得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确定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方法、辅助浸提方法和除蛋白方法。【结果】与水浸提相比,弱碱性溶剂浸提猪苓菌丝胞内多糖的效果更好,具体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40添加40倍体积pH=11的NaOH,90℃浸提4次,每次60 min;酶解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可有效提高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得率,其中酶解辅助浸提的效果更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为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复合酶用量为10 mg/g,酶解80 min;蛋白酶和Sevag配合的除蛋白方法,是去除猪苓胞内蛋白的最佳方法。【结论】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流程为:猪苓菌丝干粉-添加10 mg/g复合酶〔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和40倍体积蒸馏水?50℃酶解80 min-NaOH溶液调pH=11,90℃浸提4次,每次60 min-浸提液合并、浓缩-HCl溶液调pH=6.5-蛋白酶酶解1 h-85℃酶灭活-Sevag除蛋白至无蛋白检出-浓缩-醇沉-干燥。  相似文献   

3.
小蓬草浸提液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上萌发法测定了小蓬草丙酮浸提液对3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小蓬草丙酮浸提液对棉花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棉花红腐病菌(Fusarjum moniliforme)、葱黑斑病菌(Stemphylium bortyosum)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浸提液对葱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影响最大,用添加0.1 g/mL、0.2 g/mL0、.3 g/mL小蓬草浸提液的PDA培养基培养2 d,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0.30%、94.97%、96.95%;丙酮对菌丝生长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棉花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小蓬草浸提液对3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80~160 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当硒含量超过240 mg/kg时,菌丝生长受抑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硒含量超过3μg/ml时,菌丝产量降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富硒平菇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以棉籽壳为主料,并添加如下辅料:硒〈30 mg/kg含水培养料,玉米粉30 g/kg棉籽壳,麦麸50 g/kg棉籽壳,磷酸二铵2 g/kg棉籽壳。  相似文献   

5.
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组合、酶解反应温度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对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菌块在CMC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分生孢子3 d后,过滤离心后转移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h,该菌丝最适于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用1.2 mol/L KCl溶液配制含有5 mg/m L裂解酶、25 mg/m L崩溃酶、0.05 mg/m L溶壁酶的酶解液在30℃下对菌丝酶解1.5 h,此时原生质体的数量最大,为2.47×10~9个/m 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时,使用40%PTC溶液恢复细胞壁,在TB3液体培养基中30℃过夜培养,离心后与TB3固体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平板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39.75%.[结论]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浓度、温度、酶解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为进一步研究层出镰孢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鸡腿菇双核菌丝为材料,利用溶壁酶制备原生质体,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条件是取菌龄为5 d的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体,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在酶解温度30℃、酶浓度20 g/L、菌丝量20 g/L的条件下酶解3 h,制备的原生质体量为2.5×107个/m L。将制备的原生质体稀释并涂布于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10.9%,研究为鸡腿菇原生质体融合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了pH值、营养条件、光照,以及寄主块茎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魔芋白绢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营养PDA培养基更有利于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和微菌核的形成;在连续黑暗条件下微菌核区面积较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显著增加了99.7%和7.1%;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0,但pH值对菌落总面积和微菌核区面积影响不显著;当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g/L魔芋粉、魔芋球茎浸提液原液时,齐整小核菌菌丝的相对生长速率、绝对生长速率、菌落总面积及微菌核区面积均达到最大;不同连作年限和稀释倍数的魔芋根际土壤浸提液显著影响齐整小核菌的生长,其中稀释5倍的连作2年魔芋根际土壤浸提液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了pH值、营养条件、光照,以及寄主块茎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魔芋白绢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营养PDA培养基更有利于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和微菌核的形成;在连续黑暗条件下微菌核区面积较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显著增加了99.7%和7.1%;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0,但pH值对菌落总面积和微菌核区面积影响不显著;当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g/L魔芋粉、魔芋球茎浸提液原液时,齐整小核菌菌丝的相对生长速率、绝对生长速率、菌落总面积及微菌核区面积均达到最大;不同连作年限和稀释倍数的魔芋根际土壤浸提液显著影响齐整小核菌的生长,其中稀释5倍的连作2年魔芋根际土壤浸提液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根皮中白藜芦醇,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以及浸提时间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法提取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10 g爬山虎根皮中酶添加量40 mg、酶解时间120 min、40℃条件下60%体积分数的乙醇浸提24 h,测得白藜芦醇含量为59.87 m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和酶解结合的方法对薏米酶解液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次数对薏米酶解液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制备薏米酶解液的最优工艺参数:酶添加量200 U/g、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6、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60 W、超声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薏米的还原糖含量达到1.89 g/100 g,比原工艺条件提高了15.2%。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和酶解结合的方法对薏米酶解液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次数对薏米酶解液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制备薏米酶解液的最优工艺参数:酶添加量200 U/g、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6、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60 W、超声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薏米的还原糖含量达到1.89 g/100 g,比原工艺条件提高了15.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以菌丝生长和酪氨酸酶抑制率为主要测定指标,对灵芝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发酵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确定发酵液中关键美白因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浸粉2 g/mL,蔗糖1.72 g/mL,豆粕粉0.214 g/mL,酵母提取物0.1 g/mL,pH5,温度30 ℃,培养时间6 d,转速16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酪氨酸酶抑制率为95.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通过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出包括多糖、三萜、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在内的212种成分,其中,多糖和三萜的种类最多,分别为26、30种;基于代谢组数据,进一步对发酵液中灵芝多糖和三萜进行分离及含量的测定,发酵液中灵芝多糖含量为24.8 mg/mL,三萜含量为55.7 μg/mL;对发酵液中多糖、三萜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萜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呈正相关,而多糖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无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发酵液中的主要美白因子为灵芝三萜。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木聚糖酶和Viscozyme L水解去淀粉和蛋白质后的小麦麸皮(DSPWB)制备低聚糖阿魏酸酯(FO)。结果表明,酶解制备FO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酶添加量3 g/L(木聚糖酶和Viscozyme L添加量之比为2∶1),在pH4.5、60℃下酶解8 h。在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总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为277、104、215 mg/g;FO中的阿魏酸含量为2.73 mg/g。  相似文献   

14.
甲鱼酶解液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甲鱼酶解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较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E/S)6g/kg,酶解温度65℃,pH值5.5,在此条件下酶解8h后氨基态氮含量为0.262g/kg,木瓜蛋白酶酶解速度慢;胃蛋白酶的较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E/S)42g/kg,酶解温度60℃,pH值1.5,在此条件下酶解6h后氨基态氮含量为0.286g/kg;再将这2种酶在同一底物下酶解,胃蛋白酶酶解速度较木瓜蛋白酶快,6h后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为0.1793g/kg,而木瓜蛋白酶8h后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为0.1590g/kg;胃蛋白酶酶解甲鱼蛋白液的颜色较木瓜蛋白酶的好;用2种酶复合酶解时,酶解效果较单独使用胃蛋白酶的效果差;酶解液经硅藻土过滤后,酶解液色泽呈乳清色,澄清透亮,适用于制作各种甲鱼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5.
毛慧玲  文春根  万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85-6487
以亚硒酸钠作为添加剂,对As-1菌株的富硒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s-1在含硒平板培养基中,当硒含量达5μg/ml时菌丝生长几乎不受抑制;在50μg/ml以上,菌丝的萌发定植和生长都受到严重抑制。As-1在含硒5μg/ml液体培养基中,富硒率最高,达56.9%;当液体培养基pH值为5.0、硒含量为5μg/ml、装液量为200~250 ml,于28℃恒温振荡培养10 d左右,As-1的富硒效率及生物量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梨炭疽病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以梨炭疽病菌菌株II-17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液组合及酶解时间等对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CM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24 h后,再转接到新的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获得新鲜的菌丝;最适酶解液组合为9.0 mg/ml裂解酶+1.0 mg/ml崩溃酶+1.0 mg/m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2.5~3.0 h时酶解效率最高。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PCR鉴定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标记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梨炭疽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且遗传性稳定。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成功获得了梨炭疽病菌的GFP标记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烟管菌T1(Bjerkandera adusta)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菌龄、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和浓度、pH、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再生培养基种类对菌丝再生的影响。[结果]在PDA液体培养基中,以28℃摇床培养3 d的菌丝最适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用0.5 mol/L KCl配制的含有15 mg/m L的溶壁酶于30℃下酶解3 h,获得原产量最高,达1.18×10~6个/m L;RM1培养基再生率最高,达1.2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烟管菌噬藻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葛根淀粉为原料,以耐高温活性酵母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0 U/g,料液比1 : 1,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90 ℃.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215.4 g/L.添加适量的尿素氮源,酒精含量较高,还原糖利用率达到86%,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1.5%(V/V).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大规模培养黑皮鸡枞液体栽培菌种及提高黑皮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罐培养技术,以黑皮鸡枞液体菌种的菌球直径、均匀度、菌丝干重、漆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碳(C)源、氮(N)源、碳氮添加量比(C/N)、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筛选出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并开展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结果]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20.0 g葡萄糖+4.0 g高粱粉+3.0 g K2HPO4+1.0 g MgSO4+2片维生素B1+1000.0 mL蒸馏水,pH 6.5;发酵工艺:装液量12 L,接种量12%,培养温度25℃,转速90 r/min,培养时间100 h,罐压0.3 MPa,通气量0.9 m3/h.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液体菌种其栽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为29 d,平均每袋产量约360.0 g,生物学转化率达78.0%.[结论]将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技术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可实现黑皮鸡枞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